家校共育,助力成长
2021-05-24康璐
康璐
【关键词】家校共育;高中生;良好习惯养成
习惯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甚至影响了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困生数呈现上升趋势。缺少家庭教育的他们面对云谲波诡、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各种各样的诱惑,由于缺少较强的自制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十分容易走上弯路,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家校共育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帮助高中生养好良好的习惯,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1】。
一、高中生习惯教育现状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媒介传播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让学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单一的传统教育形式已经不适应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需要,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如今学校传统的说服教育在新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显得空洞无力,难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仍有部分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学习成绩放在教学第一位,忽视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缺少家庭教育的高中生丧失了家庭温暖,在成长中缺少倾诉的对象和引导他们成长的家长,更加容易在这一时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高中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怠惰行为、丧失学习兴趣、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做事虎头蛇尾、缺少责任感和耐心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成长中容易产生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例如蛮横无理、欺负同学以及干扰教师上课等,不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有学生出现考试作弊、偷窃等欺骗性行为,不服管教的逆反行为以及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等破坏性行为,不遵守社会公德,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不加以纠正,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也会影响学校教学秩序【2】。
二、家校共育视野下高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1、拓展家校合作路径,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在基于家校共育的高中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展开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改变学生家长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了统一的目标不懈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层面,高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成长中表现的不良习惯,并将习惯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积极作用,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层面,要通过和教师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给予教师教学支持的同时,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时和孩子展开交流和沟通,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在拓寬家校合作途经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和学校的专题讲座,促使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并予以信任,同时也可以设定家长开放日,促使家长和其他家长以及教师分享教育经验,激发家长的教育探索热情。最后教师也可以不断创新和建立家校互评模式,促进家校良好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实现教育多措并举,强化学生习惯养成
习惯的纠正和教育是简单的,但是怎样促使学生初步养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和维持,是教师和家长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和寻找的答案。基于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坚持对症下药,针对学生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找到成因,并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和家长要通过谈话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明白不良习惯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习惯对成长的积极意义,或者通过借古讽今的形式,借鉴古人的事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愿意改变不良习惯,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同时习惯教育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和家长都不要妄想一蹴而就。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教育的统一战线,结合习惯教育的负责性和艰巨性,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期达成良好教育效果【3】。
3、加强学生监督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成长
高中阶段学生缺乏自制力,且自我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和家长应该联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分工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学校中可以结合班级概况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班规班纪,针对学生在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以及生活习惯等不良的行为表现,进行制度的约束和督促,发挥好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家长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消除教育误区,加强监督,对学生严格要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并予以纠正和教育,通过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具体教育中,要拓展家校合作路径,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举办多元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现教育多措并举,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加强学生监督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田.做好家校共育四篇“文章”[N]. 江苏教育报,2020-12-25(004).
[2]张烁.家校共育 携手同行[J].人民周刊,2020(23):19.
[3]姜卫明.家校同行,让教育不再孤单——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家校共育初探[J].教育界,2020(5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