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艺谋:悬崖之上,把故事讲好

2021-05-23雨山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张译雪乡张艺谋

雨山

电影《悬崖之上》工作照

导演张艺谋二话不说直接把脸撞进雪里,一抬头满脸雪花。

“脑袋进到雪里,砰!这样才算是残酷的。”伸手擦掉脸上的雪,他继续向演员示范,“挣扎!”他扬起眉头,作出扭曲的表情。这是即将于4月30日在全国公映的谍战电影《悬崖之上》的拍摄现场。

这是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谍战电影,电影改编自编剧全勇先的原创故事,集结张译、于和伟、秦海璐、倪大红等一众实力派演员。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共产党特工深陷敌人包围,依旧坚持执行秘密任务、绝境逢生。

这是一个缅怀抗战时期无名英雄的故事。时值建党百年,影片将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忠诚果敢的高尚品质寄予故事中,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更理解历史。

但塑造群像极为考验导演功力。开拍前张艺谋和编剧全勇先等人讨论了大半年,2019年12月13日,电影在黑龙江牡丹江雪乡举行开机仪式,当天气温零下17摄氏度,下着小雪。

张艺谋今年71岁了,但跟演员讨论剧本时,也会像年轻小伙一样“针锋相对”。东北雪乡的帐篷里,于和伟曾和张艺谋唇枪舌剑,两人语速飞快。

此后的178天里,剧组几乎都在冰天雪地里拍摄,张艺谋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穿梭,讲戏、调度、指挥,掌控着全场。剧组分享的一张工作照里,面对漫天大雪,站在摄影机前的张艺谋兴奋地望向远方。

最冷的时候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担任电影主演的演员于和伟回忆拍摄经历:倒吸一口气感觉快炸肺了,大概能保持30秒的冷静,但很快就控制不住地发抖,太冷了!在张艺谋看来,真实的雪花、雪地、雪堆有着人造雪无法比拟的质感。演员脸上的雪化成水再结成霜,只有大银幕才能体现出这种小细节。

“观众走出电影院时不会两眼发直。”成为导演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张艺谋一直努力地把故事讲好。观众熟知的电影《红高粱》《活着》《秋菊打官司》《金陵十三钗》等,成为他身上的标签之一。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反复提及,故事中有丰富的情节和人物,要牢牢地跟着故事走。

拍出好故事需要好演员。张艺谋认为演员需要修炼,生活和作品的历练让演员拥有个人魅力。《悬崖之上》正式开拍前,张艺谋心中的“特工”是“隐忍、低调、酷酷的”。演员张译拿到剧本后,为“张宪臣”这个人物哭了很多次,演员于和偉拍完戏后还没有抽离人物,难受了很多天。

一同接受媒体采访时,两位演员分享了张艺谋不为人知的一面。于和伟用“谦谦君子”来形容这位年过古稀的导演,“不知道他体内有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能够带动整个拍摄现场。”

张译则透露,在张艺谋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他每天大概睡三四个小时,每天只吃一顿饭,早饭和午饭一起吃。“他每天坐在监视器前,或者奔跑在现场,从来没见过他打盹儿。”

编剧全勇先有一次去剧组探班,当时为了拍摄刮大风的空镜头,张艺谋和剧组工作人员足足等了一两个小时,他还爬到架子上,“当时真的很担心,他也是快70的人了。”

张艺谋今年71岁了,但跟演员讨论剧本时,也会像年轻小伙一样“针锋相对”。东北雪乡的帐篷里,于和伟曾和张艺谋唇枪舌剑,两人语速飞快。

于和伟事后反思:我是不是没有足够尊重导演?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借机问张艺谋。张艺谋笑道:“不要因为我是张艺谋,也不要因为我比你大几岁而放弃讨论,有碰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敬业的导演成为戏骨们的“强心剂”。张译坦言,《悬崖之上》的每一场戏都很难,但他信任导演,每次遇到困难就觉得会有一个人告诉他怎么做。于和伟也有同样的感受,在他看来导演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他饰演的人物更有力量。

很多戏,张艺谋会尊重演员的意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导演与演员的互动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是由演员来完成的,演员思考得很细致,他们提出的想法让我‘胜读十年书。”他这样对记者说。

这部电影几乎全程都在下雪。张艺谋认为,雪是一种美学的支撑,冷酷、寒冷衬托着热血、信仰,影像的反差和人物内心的反差构成一种电影美学。

“时代变了,观众要求也高了,我们必须精益求精。”张艺谋不敢松懈。

电影的结尾,雪终于停了。坐在监视器前的张艺谋紧握着对讲机,像往常一样发出充满力量的声音:“停!”

他把故事讲完了。

电影《悬崖之上》剧照

猜你喜欢

张译雪乡张艺谋
40公里与5个字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雪乡》
Summer Holiday
雪乡如何去掉“宰客”恶名
“冰雪奇缘”
张译自称不是明星
有一种雪,叫只有去过雪乡才懂得
张艺谋的抠门
张艺谋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