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2021-05-23宋琳琳
宋琳琳
摘要:智慧教育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与此同时也给传统教师专业职能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在这场教育变革中,传统的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教师,已经不能胜任智慧教育对教师的职能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尽快完成自身角色转换,才能胜任智慧教育的教师角色。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师角色;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1-0128-03
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产业一路高歌猛进,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着传统行业的快速革新,而且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强调: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加快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积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1]。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将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之一[2]。可见,信息技术正推动着教育朝着智慧教育的模式转变,“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3]。此种形势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传统教师职能已不能胜任新形势的需要,教师需要尽快完成自身角色转换。
1 智慧教育给传统教师带来的冲击
智慧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全新教学环境,而教学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对传统教师教学的诸多方面带来冲击。
1.1 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与呈现、学习者听讲与观看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教师与学习者处于同一个学习空间。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与掌控,教师对某一特定主题通过黑板板书、利用多媒体呈现信息、完成课本中内容的講解,学习者被动地、无选择地按教师安排的进度和内容学习知识。一是师生互动机会较少、学习者参与度低、学习者主动求知的动机较弱;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立即评估和诊断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只能通过家庭作业、单元测试等阶段考试后才能知晓,如果出现学习者未掌握的内容不能实施补救教学;三是教师在设计教学与传授知识时,容易出现与学习者的认知和经验出现较大差异,与学习者的生活实际相脱节的情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智慧教育要求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以信息化手段,减少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提高课堂互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智能化水平。教师通过智能系统获取学习者学情分析报告,快速掌握学习者预习、答题、分组讨论、测试学习的情况,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
1.2 教学行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传授知识、管控学习者学习上,虽然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效率较高,但教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思维过程关注得比较少,对学习者的知识障碍点知之甚少,这些知识有何作用、如何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存在不足;课后主要以学习者自主完成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基础,教师在课后学习中的作用严重缺失。智慧教育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预习、内化、自测成效、总结提高,通过教学过程中展示行为、指导行为、提问行为和互动行为等,让学习者把思维带进课堂,对课堂有所期待,调动其对知识点的质疑热情,从被动地吸收大量知识,转为探究式学习,从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探究。
1.3 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数字视频展示台等设备运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虽然摆脱了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但多数只是对内容进行堆砌,缺少知识的动态演绎和交互,不利于学习者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者所获得的教学资源也相对僵化缺乏个性,不能较好的贴合实际需要,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智慧教育以物联网为技术为基础建,在媒体资源上嵌入了网络感知系统、增强现实系统、实时记录系统和云端教学系统,通过互动式电子白板、互动式平板电脑、互动式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以自然人机交互、学习资源自由接入的个性化学习空间,打破了传统计算机、投影仪、图像、视频等单线媒体的局限,具有更强的动态演绎性和交互性,实现学习资源个性化推送和在线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传与共享。因此,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效果和动向,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即时调整教学,为其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资源。
1.4 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中几乎都是用练习、作业、测验与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而智慧教育在多元化评价维度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智慧教育要求教师能够使用平台系统收集学习者练习测试结果,进行精准分析,找出学习者的困惑点和急需加强学习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学习资料,避免在重复和易懂的题目上浪费时间,提升效率,从对知识的简单掌握转为向知识、能力和素养多元并重的全方位评价。教学评价方式从偏向总结性评价,转向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2 智慧教育对教师的素养要求
2.1 先进的智慧教育理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4]认为,教育的责任是为培养思维素质创造条件。智慧教育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实现“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能够教师充分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美好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3]。智慧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习者高阶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的智慧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是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智慧教师要深刻理解智慧教育所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学习者文化、认知、体验、行为[5]四个方面实现圆融统整,思维以及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其各方面潜能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2.2 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同时它也是我们改进教学的技术手段。技术的作用显现需要依靠教师对其进行合理使用,因此教师要能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其为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应该掌握智慧教育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智慧教育相关技术设备的运用能力。掌握智慧教育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运用技术设备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掌握各设备的功能及特征的情况下,才能在技术设备和智慧教育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根据教学需要让其为课堂教学服务。相关技术设备的运用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对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技术只是摆设,甚至还会被其所拖累,给自己的教学带来负面效果。
2.3 出色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海量的信息让知识体系更新的速率变得非常快,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需要拥有出色的终身学习能力,让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够与时俱进,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一成不变,那么就不能满足学习者与社会的需求,面临着被淘汰的现实。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及时为学习者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需求。
3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重塑
3.1 智慧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智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模式如何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呢?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不断探索与实践。任何一种新兴教育理念的根本目都是为了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学习,而教师一直以来也承担着同样的责任,是理念推进过程中的“开拓者”,如果没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理念几乎是空中楼阁,不能落到实地。因此,智慧教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深刻地理解和实践教育的真谛[6]。教师对智慧教育理念的践行,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对智慧教育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其问题与不足,并不断改进,使智慧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简而言之,在智慧教育模式中,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对智慧教育的驾驭能力,其次还应该具有发现智慧教育的不足并不断将其完善的能力。
3.2 学习环境的构建者
学习是基于特定的情境发生的,情境不同,所产生的学习也不同。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学习的知识,比在一般情境中习得的知识更有力也更有用。由此可见,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创设智慧学习环境是进行智慧学习的物理基础。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融入了互联网、智能感知、虚拟现实等技术,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智能,教师要能够利用互联网为学习者构建线上线下、正式与非正式混合的学习环境;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实现情境与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达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实现有效的人机交互,带给学习者更好的“真实性”和“沉浸性”。简而言之,在智慧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各环境要素,包括学习场地、学习情境、学习工具、学习内容等要素之间的匹配,通过联通、感知、适配、记录等属性构建,可以支持开展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7]。
3.3 学习资源的创建者
学习资源的创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收集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虽然也扮演了“学习资源创建者”的角色,但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重点是“教”的资源,而不是学习者“学”的资源,主观性和预设性较强,没有真正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而智慧教育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风格、兴趣、需求等对资源进行合理设计与整合,改变知识与信息获取方式,提高知识呈现效率[8],实现学习资源的精准及个性化推送,学习者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按需学习”,从而满足学习者深度学习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4 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对于教室智慧性的追求不仅限于技术装备和系统组成,更重要在于如何支持教学活动的智慧开展[9]。在智慧教育环境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者,而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智慧教育注重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根据学习者的思考过程进行逐步引导,随时为学习者提供所需的资源,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建立自己的学习观念,形成自身的思维方法,而不是通过一系列预设的教学活動,让学习者被动掌握知识,被动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者的智慧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3.5 学习效果的分析者
智慧教育强调教师要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和判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智慧教育环境中,教师通过相关技术设备对教学相关数据进行系统记录,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基于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与分析。教师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程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风格及兴趣等,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对其进行辅导,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评价上,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意识、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为学习者提供整体综合的评价,使得教学评价从单一维度转向多维度,总结性评价转向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兴产物,要求教师尽快完成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机、挖掘学习潜能,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智慧教育对教师的职能要求,以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尽快完成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 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 5 7.html.
[3]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4] 约翰·杜威(John Dewey).伍中友译.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5] 祝智庭,魏非.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发展创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7(9):21-28.
[6] 李祎,王伟,钟绍春,等.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108-114.
[7] 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5-16.
[8] 钟绍春,唐烨伟,王春晖.智慧教育的关键问题思考及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06-111,117.
[9] 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5-8.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