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1-05-23梁姚顺
梁姚顺
【摘要】“图形与几何”这一课程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效率。研究这一部分内容能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并且是能够为实现学生长远发展提供助力的一项关键课题。为了有效开展这一教学,教师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不断使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重视实践操作,有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从复杂图形中挖掘出基本图形,将几何图形想象成现实物品”方面的能力。所以说,在小学数学之中,“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使其空间观念得以提升,就能够充分的理解本部分中的空间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图形与几何中的一些概念、定义等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想性,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学生记住知识,忽略对学生空间观念能力的培育,学生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感觉吃力。尤其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不断加深,学生空间观念不足的问题越发暴露出来,使学生逐渐丧失數学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探究该部分的策略,对提升小学生空间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巧用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变化发展的过程,对新事物的认知还不能形成逻辑推理过程,而是依赖于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材料。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应根据“图形与几何”的特点,重视同学生的实际联系,从中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整理,从而能够发挥生活经验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丰富教学感性材料,有效激发其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巧妙设置生活情景引入教学,将学生现实生活中见过的具有显著图形特征或者空间体验的原型作为情景创设材料,实现“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同其已经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巧妙联系,使其充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体现,并且获得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奇妙和乐趣,从而将其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并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内容中的“轴对称”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我们生活在对称的世界”情景,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生活实际当中所出现的轴对称特性,如对称建筑物、艺术品、自然界生长的对称形植物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图形的特征,想一想我们周围都有什么类似的图形呢?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中,能够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在“想一想、找一找”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所学内容的特征和性质。最后再进入教学,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教材中的主题图,并且将教材中的几何图形与现实物品有效联系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
二、实物教具结合多媒体,强化学生知识理解
由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了解到小学阶段,当学生处在四年级的水平时,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思考,但因为小学生自身并没有发育成熟,抽象能力还局限于具体的情景中。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情景并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如,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时,教师若只是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能因缺少具象化材料支持增加学生学习难度,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该部分的知识点。对此,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教具结合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具体运算思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奠定学生空间观念形成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均为180度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拼图法”验证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经典三角形的减、拼以及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们同桌合作,互相用直尺任意画出三角形,交换并动手操作剪、拼、量,看一看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结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验证,不仅可以加上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拼图操作有利于学生图形构造思维的发展,为其形成空间思维奠定重要基础。
三、重视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就是人们对一个物体或者几何图形所呈现出来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等情况,和其所产生的变化情况的直观感受。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能够使人们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空间急性认识与描述。“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使学生具备这种空间观念,是这一部分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就必须要重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学习体验,让其可以在具体经历过程中,建立正确空间表象,从而引导其建立起空间观念。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观察物体”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四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一个前后左右和上面各有一个洞的纸箱。将小正方体组合摆放,让学生上台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箱子中的正方体组合,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看到图形。四个小正方体有四种不同的组合类型,教师可以先摆放好不同的组合类型,由学生观察并画出图形;还可以提出问题,如从正面看到三个横向的正方体要怎么摆放组合?让学生动手进行摆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对正方体组合的各种类型进行不同方位的观看,所能够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从观察开始到最终思考总结的学习全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学习经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从数学角度对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进行认知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够有坚实的基础。若教师想提高该部分的教学效率,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内化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后续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延琴.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4):69-70.
[2]陈兆勇.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3):77-78.
[3]郑久安,冀前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教学探索——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115-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