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及教学策略

2021-05-23卢泳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现状与策略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卢泳红

【摘要】在小学阶段抓好朗读教学,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学科,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针对学生朗读时“一字一顿”“拖腔拖调”“漏字、加字”的现状,在教学中,笔者会采用范读、挑战读、比赛读、领读、品读等方式以“读”为中心,克服现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领悟、在朗读中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策略

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抓好朗读教学,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学科,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能激发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语文基本功。针对现阶段学生朗读时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针对学生朗读时“一字一顿”的现象

在进行低年级朗读教学时,我们会发现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马上竖起书本,任凭他们用眼睛扫视来感知一大段一大段的语言文字,是有一定困难的。笔者一般允许学生用手指着书“点读”,也许会被认为是“最正确”的方法。但是,在朗读中却发现学生容易出现“一字一顿”的不良现象。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读错,又读得连贯、通顺呢?首先,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切不可用教棒一字一字地指着读,因为这一举一动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得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是一字一顿地读。学生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划划词,再读读句子,让他们找出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一读句子。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最后,教师可以使用“范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领会语句重音、停顿以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二、针对学生朗读时“拖腔拖调”的现象

到了中年级,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会将感情过分地“宣泄”出来。这就特别容易造成“拖腔拖调”的现象。笔者“顺水推舟”借助学生模仿力较强的这个优点,采用各种各样的读法。比如,挑战读、比赛读、领读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例如,在《鸟的天堂》一文中写到:“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一段落叙述了作者一行人看到“众鸟欢飞”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作者看到鸟时愉悦、激动的心情。学生也被此景深深地吸引住了,由此学生很有兴趣地朗读。但学生刚开始读的时候节奏缓慢,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者那种兴奋不已的心情。于是,笔者挑选了两位学生来朗读,一位是语感比较好的学生,一位是读得一般的学生。经过他俩一读,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课文中描写鸟的大小、颜色、姿态时分别用了三个“有的”,朗读时应该读得一个比一个响亮,这样才可以表现出对鸟的喜爱之情。又如,“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众鸟腾飞时应该读得快一点,响一点;“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应读得慢一点,而且要重点读。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也能把握恰当的音量,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久而久之,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现象渐渐减少了。

三、针对学生朗读时“漏字、加字”的现象

到了高年级,学生朗读时基本能够读得准确,读得流利。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在熟读课文好几遍后仍然会出现“漏字、加字”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读得少,不熟练;二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笔者用个人读、小组轮读、评读等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读”的效果比较明显。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朱熹在《古人谈读书》中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品读时须做到“心到”,就是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的、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同学评论,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口到”就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也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文中使用反复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一位平凡的母亲,虽然生活困窘,但是对儿子“喜欢读书”很支持。课堂上,笔者让一个学生起来朗读;朗读完毕以后,又花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再评讲。学生不但读得特别认真,也特别用心地去记,从中读出了母亲大爱无言的情感。将平时朗读时掌握到的技能、技巧去评价别人的朗读,会使得朗读时“漏字、加字”的现象大大减少。

对于高年级学生因为读书少、不熟练,导致朗读时出现“漏字、加字”的问题,笔者通过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来解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充分利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开展“我是读书小能手”的朗读比赛,每次两位学生,每人两分钟,选出固定的评委即时打分。一轮下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朗读的积极性大有提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是古人的经验,还是教师的实际教学,亦或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无不在昭示教育工作者:重视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家宝”。教师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以“读”为中心,克服现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领悟、在朗读中升华。

參考文献:

[1]徐哲清.改进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几点尝试[J].小学语文教师,2020(6):63-124.

[2]韩树云.如何让切实达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J].小学语文,2011(12):21-64.

猜你喜欢

现状与策略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
刍议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文献综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