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与真诚

2021-05-23赖素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共赢真诚关爱

赖素娴

【摘要】关爱与真诚是育人最好的工具,真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倾心的关爱,是触动学生内心的动力转化能源,如果教育没有真诚的对待、没有关爱,那教育就等于没有灵魂。对于学生,我们应该理解、宽容、善待他们,用关爱与真诚来对待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真诚;共赢;班主任

一、双方皆赢——人际领导的原则

在学校,师生相互影响最主要的方式是尊重与信任。大部分教师可能会形成喜优、厌差的心态,会偏爱学习好的、不调皮的学生。但,有些调皮学生也想得到教师的认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们会做出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注意,当教师对他所做出的事情不认同时,他们的情感被压抑在心里得不到宣泄,可能会以更加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动辄大发雷霆、反应过激或玩世不恭,甚至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年级的男生小峰就是这样的学生。他爱表现自己,总是搞恶作剧,看到别的学生受到教师表扬,他心里就不舒服,下课就去欺负受表扬的同学。上课时甚至把衣服包在头上吓唬同学,屡教不改,真是顽皮的,同学们看到他都躲。好几个家长都投诉他。为了使改邪归正,笔者认真地对他进行了分析了解,发现他喜欢画画,而且还曾经被教师选送去参加画画比赛,刚好学校要举行班级书画比赛,笔者主动找他交谈,邀请他参加书画比赛。这件事情让他有所改变,恶作剧少了,当有同学批评他的行为不对时,他会主动向同学道歉,并改正了。班级书画比赛中,他获得低年级组书画比赛第一名,同学们都向他道贺,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后来,他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三好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对教师的看法,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真诚的对待与关爱。

关爱与真诚需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运用人类特有的每一种天赋——自我觉察、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还需要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受益。教师的品格越真诚,主观能动性越高,致力于实现双方皆赢的决心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有所要求的结果、指导方针、人力物力、责任归属、后果五个要素要讲清;真诚与关爱对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有主见的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完成一项任务时,这种做法对班级所产生的结果总会使教师感到大为震惊。为了使双方皆赢的原则行之有效,必须有各种制度的支持,就是如何才能达成双方皆赢的解决办法。

二、知人而后为人知——移情交流的原则

作为教师,与学生谈话是常有的事。师生交流时,教师习惯于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用一番忠告了结问题。教师经常不能先找出问题所在,即首先真正深刻地了解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谈话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如果真想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就不能单靠技巧,而必须把倾听技能建立在可促成坦诚相见和相互信任的品格基础之上,必须建立使师生心灵相同的感情上。移情地听,不是指那种“主动”听或“反射式”听的技巧,是指意在了解学生地听,是指首先力求了解学生,而且是真正地了解。移情地倾听学生讲话是要深入到学生的准则之中,透过学生的准则看待外界事物,按照学生的方式看待世界,了解学生的范式,了解学生的感觉。移情地倾听学生讲话,其实质不是赞同学生,而是教师在感情上和理智上完全深刻地了解学生。

笔者认为,教育离不开交流与倾听,只有教師放下尊严与学生相互交心的基础上,教育路上就会事半功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教师近了,才会信任教师,相信教老师所说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双胞胎的小嫣,自笔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后,都没听她说过一句话,她反应慢,胆子小,说话的声音比蚊子还要小。每次作业都是最后一个交,拖小组的后腿,害得组长和同学都扣分,组长和同学都对她不满。为了使她有自信,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她聊天,先与她拉近距离,得到她的信任,后捕捉到她的亮点——爱整洁。通过与她的交流,笔者发现她是个爱整洁的学生,书包里的书本叠得整整齐齐,文具盒里的文具也摆得很好。班会课上,笔者表扬了她,还邀请她上台介绍收拾书包和文具的方法。起初她无动于衷,坐在桌子上低下了头,生怕别人笑,我让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欢迎和鼓励,她红着胖嘟嘟的脸,慢慢吞吞地走上了讲台,把收拾书包的方法介绍给同学。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又慢吞吞地回到她的座位。后来,她活泼多了,会主动找同学交谈,堂上的讨论环节也多了她的声音,学习成绩也一步步提高了。

据专家估计,交流内容的百分之六十是通过体态语言表达的。在移情地倾听学生讲话时,教师既用耳朵听,同时,更重要的是用眼睛和内心“听”。教师一面听,一面领会感情与内涵,观察学生的举止,凭借自己的知觉、直觉和感觉了解学生。移情地倾听学生讲话之所以非常有效,是因为它为教师提供所需的精确资料。教师不是在把自己的经历感受推及学生,不是在揣测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机和表现,而是在窥察学生头脑中和内心里的变化和真实状态。教师听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精力完全集中在接收从学生的心底传出的信息上。移情地倾听学生讲话是一台“增氧机”,它给学生提供了心理上的“氧气”。两者之间是相互相承的。在教师满足了这一重要需求后,便可把注意力集中在施加影响和解决问题上。对心理上的“氧气”需求影响着每一方面的交流。移情地倾听学生讲话也带有危险性,教师变得易受伤害,但为了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必须接受影响。这意味着教师必须真正地了解学生。尽管首先力求了解学生,但师生的多次交流已经证明这是一项正确的原则。

只有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增氧机”的力量和大量的感情“氧气”储备,掌握了设身处地地倾听学生讲话的技能,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同学生一样看待世界。当教师真诚地力求了解学生和揣摩学生心中的感觉时,教师便给学生提供了心理上的“氧气”。当学生开始相信教师真诚地希望倾听学生的讲话并力求了解学生后,阻碍学生心中所想的东西与实际表达的东西消失了,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渠道也就通了。学生开始相信教师,向教师袒露内心深处隐藏的微妙情感与思想。这时,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倾听学生讲话,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与时间,逐渐触及到实质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如同剥洋葱,要一层一层地剥,直至触及脆嫩的心。

猜你喜欢

共赢真诚关爱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共赢发展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与中小微型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忏悔之于周朴园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