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2021-05-23莫金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莫金莲

【摘要】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的文件,劳动教育的概念走出了历史的尘埃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中职语文学科更多地承载了帮助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任务。本文旨在寻求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助力提升中职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文学起源于劳动”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深挖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以教育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的劳动过程,说写结合让学生感受劳动价值。明理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教育的基石,说写是习得的要领。劳动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实践。语文教学之路漫漫,为师者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中职语文;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2019年,“大力加强劳动教育”被列为教育部的工作要点。202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的概念走出了历史的尘埃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中职语文学科更多地承载了帮助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任务。本文旨在寻求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提升中职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落实语文学科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的途径呈现出来,为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语文和劳动的密切关系,增强劳动意识

文学起源于劳动。从原始的劳动号到《诗经》的产生和发展,《诗经》展示了周代时期的社会劳动生活,真实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由兴至衰的历史面貌。《悯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烈日下坚持田里劳作的同情和赞赏,饱含着对劳动者的尊重。辛棄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写大儿子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这说明农村中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可推知成年人的辛苦勤奋。

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而教师应有充分的劳动教育意识,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

二、深挖教材,找到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强化劳动观念

教师细读教材,做到教材内容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选择好渗透点和结合点,最大化地挖掘语文课中的显性和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正面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

显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是指语文教材中直接歌颂劳动人民品质等文章。如老舍的《我的母亲》,讲述了老舍从小跟随着寡母参与劳动对他终生的影响,可以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也可以从他的姑母这个反面例子,向学生说明不参与甚至鄙视劳动的危害性。而在学习《金大力》这篇文章时,领会金大力的人格魅力,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的重要性。

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灵活地使用教学内容观照到劳动教育的观念。如,法国莫泊桑的《项链》,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之妻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阶层的生活现状。再如在进行《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的文句向学生介绍古代工匠使用“墨斗”测量工作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工匠的智慧,激发动手劳动的兴趣。

文章都是有情物。鲁迅说:“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极精彩处,而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经验了类似的事,这才了然起来。”相似的生活感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教育实践,引导深层理解语文内涵,体验劳动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

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结合学校倡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借助教育实践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如五一劳动节的大扫除活动,发现“劳动能手”,并总结出经验:拖地的顺序决定地板的干净程度;有学生擦玻璃很细致,精益求精;抹布洗得十分干净,并叠成四方块;教室后的拖把、扫把和垃圾桶放置带标语的定位。引导学生写劳动教育宣传语,别致的宣传语上墙上横幅,学生既有体验劳动过程,又可以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又如2020年2月,口罩生产企业复工人手不足,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有意愿的师生迅速组成“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主动请缨到当地口罩生产企业帮工,这已上南方+报道,让学生们看到劳动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体验到劳动价值。

四、说写结合,搜集和思索劳动的素材,感受劳动价值

相比于普教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多地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学生还参加各类演讲、征文或职业规划的比赛,而这些比赛的指导老师大多是语文老师,这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契机。

教师设置让学生进行3分钟的课前言说展示,教师挑选一些有关劳动的素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铁杵磨成针》《卖油翁》《朱子家训》……这些素材既熟悉又陌生,又很有说明力。而听完言说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听完的感受,学生们在讲和听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可选择的话题,如“劳动和体育锻炼是否影响学习”“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关系”,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适当的劳动锻炼能帮助我们减压,缓解疲劳,调整情绪。也学生明白劳动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二者并重。

“我手写我心”,与真事抒真情。我们引导学生写己心,抒本真,得回归生活回归劳动,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劳作中体会真情。中职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把参与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在实践中对劳动有更深的认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二度感受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是有质量的生命的底色,也是修炼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于处在身心发展时期的中职生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还能够增强自身生活独立的意识。劳动技能有高低,中职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工巧匠,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的发展。

劳动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实践。明理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教育的基石,说写是习得的要领。靶向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语文教学之路漫漫,为师者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陆文忠.浅议劳动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J].内蒙古教育,2020(3).

[2]金丹,崔绍怀.语文教学:劳动知情教育的实施途径[J].文学教育,2020(10):76-77.

[3]吴旭东.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困局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0(59):47-48.

[4]童蕊.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J].进展(科学视界),2020(6):112-11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