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他”,走近“他”

2021-05-23钟玉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困生心灵

钟玉新

【摘要】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极少数是由于先天性智力因素造成的,大多数主要还是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学困生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后进,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上后进,思想意识较差,没有上进心。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是做好转化学困生、使学困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困生;心灵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更是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学困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其思想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颇,想要帮助学困生把偏颇的思想扭转过来,首要的是找到产生思想认识问题的关键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真正能够走进学困生的内心,切实地让学困生感受到关爱,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之后,才能实现与学困生有效沟通,以达到转化思想的目的。

一、一视同仁,做学生的心灵倾听者

教师在做学困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与学困生放在平等位置上,避免学生产生对抗抵触心理。“不允许有学生有丝毫的异议,只能遵从教师的教导”,这样的做法即使学生被迫服从了,但是心里其实是不服的,只会让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适得其反。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老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气氛中。”针对学困生相对敏感的性格特征,要达到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教师一定要学会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消除学生的压抑感,让学生在友好、无拘无束的气氛里面汲取知识,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无心学习的后进生经常会上课说话。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改变对学困生的固有看法,不能上来就直接进行批评。试着把他们当成普通学生来看,先问一问:“你是有什么急需与同学讨论解决的事情吗,还是老师课上讲的你有问题听不懂?需不需要老师帮忙?”以一视同仁的态度与学困生进行交流,这样学困生才觉得自己是被关注、被关心的,才会打开心里紧缩的大门,向教师透露心声。

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其主体者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者是诉说者,两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等优点。做学生的倾听者,不是单单要用耳朵来听,更需要用心明辨。教师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学困生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与分析学困生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教师在倾听学困生的同时,也是帮助学困生进行心理宣泄的一个过程,更是理解学生的过程。只有充分地理解学生,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发现学生的需求、帮助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难的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在平等的基础上、耐心倾听学困生的讲话,耐心等待学困生心中的破冰融化。在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学困生会自然而然地向教师打开紧闭的心门,会主动给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想法、经历。 随着交流的加深,教师才可以找到学困生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继而对症下药,帮助其建立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不断激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爱,使自己在感情上、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满足。要使学困生进行转变,教师必须与他们建立融洽的感情、主动地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及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进行肯定,对学困生一些好的品质要做善意公正的评判,努力地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指导员、生活中的服务员,真正使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友爱和温暖。

二、多方帮助,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学困生的问题产生,往往不是单一的学习问题造成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并且拖时间越久解决起来就越困难。因此,要研究学困生转化的有效对策,教师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畏首畏尾,迟滞不前。而这就不能只靠教师来解决,需要其他学生的帮助与家长的有效配合。例如,有的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产生自卑心理,往往会走入“自我封闭”的状态,甚至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兴趣小组以及课外的一些活动,给学困生更多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让其他学生看到学困生优秀的一面,利于转变其他学生对学困生的看法,同时提升学困生的自信;还可以安排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与学困生进行活动,借以通过好学生的影响对学困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转变作用。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是十分大的,经常与学困生家长进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与家长共同商议适合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引导家长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家长教育策略的转变,为学困生在学校与家庭生活中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双管齐下、帮助学困生提升其思想认识。在学困生表现出一定的进步后,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肯定,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例如,学生大多数都是爱动不爱静,相对来说较为喜欢体育运动。在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教师可以号召家长共同组织一些户外娱乐活动,让有同样爱好的学生与学困生一起进行活动,进而产生友谊。通过他们之间的日常交往,可以让学困生对同学为什么学习成绩好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带动起学困生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靠拢的心理,进而提升学习兴趣,主动向成绩好的同学寻求帮助。还可以在班级内成立互助小组,实行一对一帮扶活动。针对部分具有同样问题的学困生家长,教师可以建立家长沟通群,在群内积极推送一些对待学困生有效的沟通方式,从而扭转学困生家长的一些错误想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困生的转变,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可以真正促使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当的中行为进行转变。唯有对学困生发自内心的关爱,才是真正打开学困生心理大门的“钥匙”。获取学困生的内心真实想法、关注学困生的感受,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才能让他们接受帮助,跟上步伐,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张淑霞.浅析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J].学周刊,2019(26):70.

[2]徐畅.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79.

[3]谢增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转化学困生——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13):65-66.

[4]田月玲. 初中政治课“学困生”的转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学困生心灵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