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攻击性行为因素解析

2021-05-23方妤丹

成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幼儿

方妤丹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很多幼师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幼儿会在和教师或同伴的相处过程中产生攻击性行为。实际上,攻击性行为在幼儿身上是普遍发生的,很多学前教育专家都对这种行为有过研究。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和具体的教学经历,本文将试图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和引导措施分析。

关键词:幼儿 攻击性行为 原因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它对孩子未来的行为养成和个性塑造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幼儿时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然而,幼儿也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其中尤以攻击性行为最为常见,它不仅不利于幼儿当下的身心发展,还有可能为幼儿成年后的暴力行为埋下隐患。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很多,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就需要从幼儿自身、家庭和幼儿园等多个角度发现这些因素,对错误的教育行为给予纠正,并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幼儿的正向积极行为。本文将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因素解析,并结合这些诱发因素进行适当的引导策略分析。

1 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分析

1.1 幼儿自身因素

3-6岁是幼儿心理成长的起始时期,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思考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在本质上绝不是恶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由孩子的心理天性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幼儿的心理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难对别人的心理感受产生移情,幼儿不能理解攻击性行为所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危害。他们对同伴产生行为或语言攻击的原因往往是自身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希望通过攻击寻求保护,并不是直接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

1.2 家庭教育因素

幼儿自身心理因素是其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基本原因,然而它却不是直接原因,换句话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仍然是外界因素的影响所致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尤为强烈。多项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处于不良家庭教育之下的幼儿更易发生攻击性行为。这种不良的家庭教育主要分为“过度溺爱”和“过度专制”,其中过度溺爱很好理解,现阶段的很多家庭对孩子的需求通通满足,其他家庭成员都会遵从孩子的意志来行事。可想而知,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在面对与同伴交往的不如意时会如何处理,他们更有可能采取语言攻击、手脚打斗等行为。然而,过度专制的家庭环境也不见得好,处于这种家庭的孩子其情绪长久地被压抑,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甚至有可能直接受到其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的影响。

1.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幼儿的世界相对封闭,在幼儿园之外他们便很少地参加集体性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受不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事实上,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地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很有可能在不自觉中模仿他们看到的暴力行为。当然,这种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幼儿所接触的媒体。如果幼儿常常观看具有暴力因素的动画片或漫画,甚至于玩一些暴力的游戏,他们就很有可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采取暴力措施。此外,如果幼儿目睹了一些现实发生的不良行为,如吵架、打斗等,他们就很容易记住。

2 攻击性行为的引导策略分析

2.1 幼儿园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始终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我们的幼师具有最基本、最科学的教育素养,并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应当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引导措施有所知悉。首先,幼儿园应该准备充足的教学工具和玩具,每个班级都要有足够分配的活动材料,以减少幼儿因为争抢物品而进行攻击的概率。此外,幼师也要进行合理引导,既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幼儿模仿了暴力行为,那么幼师就应该积极地为幼儿树立正向的榜样。最后,在幼儿教育中,幼师也要多多地带孩子们做正向的、积极的课外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释放情绪、加强正确的行为。

2.2 净化幼儿的生长环境

现在家园共育理念已为社会所广泛接受,我们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很难靠幼儿园的单方面教育来实现,家庭教育也要发挥很大的作用。首先,幼儿的父母既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也不要对孩子的天性过分抑制,要尽量让幼儿在自由和諧的环境下成长。此外,家长也要做好自我规范,严格禁止自己的暴力行为,在幼儿犯错时以暴制暴反而会适得其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多多带幼儿做跑步、看书、踢球等活动,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取向。

2.3 适当安排宣泄途径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而宣泄负面情绪的最合理的普适性方法之一就是对学生多加进行言语沟通。另外,男孩子适合进行一些运动量比较大、对抗性比较激烈的活动,比如球类运动、架子鼓之类的,让他的生命能量从运动中从玩耍中释放出去,攻击性的本能有发泄的途径。

2.4 增强学生认识能力

首先,教师教育学生时,要有明确的态度,对学生的优秀行为加以鼓励和公开表扬,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予以批评。其次,老师可以创设合理的情境,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述班级内发生的打架现象,让学生在情境中明辨是非,借助教师的点评,明白一些事情的正确与否。

3 结语

幼儿的教育需要我们格外的重视,它关系到孩子能否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对攻击性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不可否认的是,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的论述一定有不足之处。但我相信,通过建立家园共育机制,在幼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尹建玲.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J].甘肃教育,2020(21):66-67.

[2] 米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归因与教育策略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5):157-160+166.

慈溪市建成幼儿园有限公司 (浙江省慈溪市 315311)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试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