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六味灌肠液与温和灸治疗肠预激综合征的效果
2021-05-22王胜果兰翠
王胜果 兰翠
威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264400
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是胃肠科常见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减少、粪便硬结等。症状可反复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便秘型肠预激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存在易变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性等特点,西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且易产生药物依赖,加重病情。中医认为,该疾病主要由于气血两亏、肝气郁结所致,治疗该疾病应以调节肠腹气机以及胃肠激素水平为主要原则[2]。为此本研究采用本院自制的复方六味灌肠液联合温和灸治疗肠预激综合症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入本院治疗的100例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符合国际认同的1999年提出的肠预激综合征罗马2诊断标准;符合第6版《中医内科学》标准以及肠预激综合征中医诊治标准;研究对象以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了伦理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排除标准:腹泻型;混合型(腹泻型与便秘型交替进型);伴有精神、沟通障碍者;先天性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9~65(32.54±7.12)岁,病程1~23(5.57±1.21)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18~64(31.87±7.54)岁,病程2~24(5.36±0.87)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药物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六味灌肠液联合温和灸治疗,步骤如下。
1.2.1 复方六味灌肠液⑴本院自制组方为白芨、红藤、延胡索各10 g,败酱草、生山药、槐米各15 g。上述中药在熬制前应用凉水浸泡30 min,首次加水250 ml煎熬30 min,浓缩药汁为80 ml,取出备用。再次加水100 ml熬制30 min,取药汁70 ml,将上述药汁混合在一起约150 ml灌肠使用,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⑵睡前灌肠,灌肠完成后采取仰卧位,尽量保留药液在45 min以上,保证药效充分发挥。同时长期便秘可引起患者痔疮或肛裂,在灌肠操作前,对患者肛周消毒处理,并用紫草油涂擦、润滑。
1.2.2 温和灸⑴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取穴位为天枢、神阙、脾俞、胃俞、大肠俞、气海以及太白等穴位。⑵点燃艾条,火头距穴位处皮肤3 cm左右进行熏灸,每个穴位温灸10~15 min,2次/d,1次/周,连续温灸6周。⑶指导患者温灸前不宜过饱或过饥,避免过度劳累,温灸后半小时内禁忌冷水洗手或洗澡,同时在治疗期间不可滥用泻药,避免造成药物依赖性[3-4]。此外,及时清理脱落的艾灰,避免烫伤。嘱患者皮肤出现红晕灼烧感属于正常现象,发现起泡,可自行吸收。大者应用消毒针穿破,放出液体后应用碘伏棉签消毒,纱布包扎固定[5-6]。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胃肠激素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1.4 评分标准
1.4.1 胃肠急激素水平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测定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KK)、生长抑素(SS)以及血管活性肠钛(VIP)等水平,并记录数值。
1.4.2 症状积分参照文献[7]对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症状进行评分,包括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肠鸣矢气、嗳气等4项。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从不、偶尔、总是、经常分别赋予分值0、1、2、3分,分数越低表示疗效越显著[8]。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χ²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观察组Gas、CKK、SS、VI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100例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
表1 100例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
注: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六味灌肠液联合温和灸治疗;Gas为胃泌素,CKK为胆囊收缩素,SS为生长抑素,VIP血管活性肠钛
?
2.2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100例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100例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六味灌肠液联合温和灸治疗
?
3 讨 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组包括腹胀、腹痛、排便异常以及大便性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之一[9]。其临床分型为便秘型(C-IBS)、腹泻型(D-IBS)以及便秘腹泻交替型(A-IBS)。研究表面明,C-IBS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因素、胃肠动力学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10]。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肠激素是胃肠蠕动的主要调控因素,通过血液循环以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如CKK、Gas等,并通过胃肠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对胃肠道运动具有调节作用,如:VIP等[11]。临床对于治疗C-IBS的治疗方式较多,但效果欠佳。常规治疗药物莫沙必利短期内可改变粪便性状,但是并不能使粪便变软。此外,由于C-IBS患者肠道分泌水分不足,粪便含量较少,加快患者结肠的运转,对直肠产生刺激,促进其与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不利于干结的粪便排出,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C-IBS属于便秘、肠郁范畴,站在病变部位角度而言,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金匮要略》中提到:“千般荻难,不越三条[12]”,且医家叶天士在阐述中认为:“肝病必犯土,是辱之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溏或不爽。”为此,C-IBS病理机制可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至肝脾不和,肠失濡润。”因此,治疗C-IBS应以舒肝理气为首要治疗原则。
复方六味灌肠液中白芨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红藤可起到活血通络,解毒化瘀之作用;延胡索具有活血、止痛行气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脘腹疼痛;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效;生山药具有补脾胃,益肺肾之功效;槐米具有清热祛火之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舒肝理气,润肠通便,降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临床症状,对胃肠道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温和灸天枢、大肠俞相配穴,可调理阴阳气血,水道通调,促进津液得下之功效;温和灸神阙具有化气生津,润肠通便之功效;脾俞、胃俞配合使用,可起到健脾和胃,改变脾气不足之症;气海具有益气助阳、行气通经的功效;太白穴具有补益脾气,调和气血,润滑肠道之功效;上述穴位采用温和灸法可起到健脾益气,调节脏腑之气,温阳通便之功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Gas、CKK、SS以及VIP等水平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由此说明,复方六味灌肠液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复方六味灌肠液通过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胃肠,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胃酸分泌,同时纠正失调的菌群,重新建立肠道菌群生物屏障,促进血清胃泌素物质释放,抑制CKK、SS以及VIP的分泌。
本研究中,观察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肠鸣矢气、嗳气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由此说明,联合温和灸改善临床症状。分析温和灸具有温补益气,回阳固脱,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脏腑气机,对改善腹胀、腹痛,调节便秘具有一定的功效。
综上所述,复方六味灌肠液联合温和灸治疗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患者可有效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