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2021-05-22李清秀刘颖妍付颖瑜刘英华陆殷陈琇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处方联网医学

李清秀 刘颖妍 付颖瑜 刘英华 陆殷 陈琇萌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科51012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51012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510120;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科510120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医学模式和医学人才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医学本科教育正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因此构建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健康管理医学人才,是各大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随着改革的深入,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在慢病防治的教学中已经设置营养治疗、运动治疗等健康管理的理论教学课程,但如何开具营养处方、运动处方等实践教学基本缺失,导致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严重不足。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占疾病谱的前5位,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状况堪忧[1]。本文就当前国内医学本科教育中慢病管理的实践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健康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运用健康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创新医学本科教育中慢性病干预的实践教学途径和方法,结合教育信息化目标,构建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为我国培养应用型健康管理医学人才提供探讨和借鉴。

1 国内外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国外高校对健康管理教育具有较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美、英、日等国的应用型大学大力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时数比例达50%[2]。国外教师在授课时,较多引入一流的电教设备,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还开展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等贴近实战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融入健康管理教学情境中[3],但缺乏实战、全封闭式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海南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10所高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但我国实践教学模式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离实践教学还相当遥远,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低估[5]。健康管理师只有几个健康信息表和健康风险评估软件,干预与管理时主要是通过口头的说服、教育来改正一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6]。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方面急需创新和完善。

2 医学本科教学中构建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2.1 医学本科教学中创建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新理念(1)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7],本文立足于医学院校本科教学,将健康管理的理念与医学教学慢病干预的理念有机结合,实现学科整合,学科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进步。(2)健康管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主要内涵包括健康信息收集、健康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因素干预与管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与实用技能[8],本文提出将健康管理的实用技能运用到医学生慢病干预的实践教学中,弥补医学教材中慢病干预的实践教学的缺失,促进医学生慢病干预的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3)“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将各行业与互联网相连,实现行业间跨界融合,实现各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物联网+”是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本文提出,将“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与医学教材慢病干预及健康管理的实用技能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2.2 医学本科教学中构建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包含5个模块(图1):健康信息收集、健康监测、风险评估、健康干预与管理、效果评价。

2.2.1 构建互联网+数字化健康信息收集教学实践模块学生通过手机下载健康管理实践教学APP软件,模拟用户进入健康信息收集教学模块,填写数字化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健康史、躯体症状、生活方式和环境、心理健康与精神压力、睡眠健康、健康素养6个维度和85个具体条目,形成该学生的数字化健康档案。或进入医生端,查阅用户健康档案,如个人信息、历年健康体检资料、门诊/住院病历等。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或查阅个人健康信息的内容及方法,建立数字化健康档案[9]。

该教学实践模块将收集的健康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整理,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深入理解收集健康信息及筛查疾病风险因素的重要性。

2.2.2 个性化健康状况监测模块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用户的健康状况及健康风险因素后,以健康评价和健康风险筛查为目的,在健康管理实践教学软件平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开具个性化的体检处方。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健康风险识别及疾病筛查能力。

创建互联网+数字化健康档案平台。健康体检结束后,形成数字化健康体检信息,根据健康管理过程的连续性,不断更新并分析信息。结合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健康档案;根据疾病特点形成单病种或多病种健康管理档案;依托大数据,建立集数据收集、集成一体的、具有科研特色的智能化健康管理档案。健康档案的格式参照《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10],根据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要求,参照电子病历首页和居民健康档案首页设置格式。学生或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输入身份ID或者用户名、密码,查阅数字化健康信息。

图1 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

2.2.3 创建互联网+健康风险评估模块学生/用户通过互联网+,进入健康风险评估模块。该模块主要针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健康危害和疾病风险进行评估。按照功能分一般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风险评估、健康功能评估3种。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和分析技术,结合医学教材及医学规则建立而成的,可自动进行健康风险、单病种或多病种分析和分级处理,评估报告以直方图、饼状图、表格和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呈现。

学生通过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直观的健康风险评估报告,进一步了解健康风险因素对个人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风险的影响,是学生正确开具健康风险干预处方的前提及基础。

2.2.4 互联网+物联网健康干预与管理教学模块

2.2.4.1创建互联网+物联网+营养干预实践模块:学生/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进入营养干预实践模块,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根据学生/用户健康状态、疾病、体质量及医学规则进行营养诊疗及膳食统计,计算每天需要的热量、饮食份数,开具个体化的饮食处方,制定每天/每周食谱,或根据学生/用户食谱,系统自动计算热卡,教师指导学生给予营养加减建议;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开具饮食处方,互相监督执行情况。创建互联网+物联网+饮食追踪与监测实践模块(图2):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进入饮食监测模块,饮食打卡,传递食谱,依托“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自动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的种类、重量信息,自动计算食物热卡,监测饮食处方执行情况。教师/学生根据用户健康情况,形成周、月、年健康追踪档案,再次采集健康监测数据,系统自动对干预前后健康状况进行效果评价。

2.2.4.2创建互联网+物联网+运动干预实践模块(图3):该模块由运动风险评估、体适能测试、运动处方、运动监测和效果评价5部分组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进入运动干预模块,填写运动相关的调查问卷,采用医院/家庭线上线下结合收集体适能相关数据,查阅运动风险评估报告,了解运动适应证及禁忌证、运动注意事项,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及医学教材及医学规则,形成运动治疗目标,开具1周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时间、频率、强度,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牵拉运动3种,运动库收录运动指导视频200种以上,学生/用户可以根据运动处方、运动视频及1周运动时间表进行运动干预。互联网+物联网+运动追踪与监测模块:运动时必须佩戴运动手环,依托“物联网+运动手环”技术,动态收集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用药情况等信息,根据运动代谢当量(MET)、运动心率、自我体力感觉等级(RPE)等信息,系统自动计算与评估运动强度。教师/学生根据追踪结果,判断运动达标情况及耐受性,及时调整运动处方。学生/用户每日运动打卡,传递运动数据,形成周、月、年健康追踪档案,再次采集健康监测数据,系统自动对干预前后健康状况进行效果评价。

图2 互联网+物联网+饮食干预教学模块

图3 互联网+物联网+运动干预教学模块

2.2.4.3心理干预模块:该模块由心理评估模块、心理处方、心理状况监测和效果评价4部分组成。互联网+物联网+心理干预实践模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客户端进入心理干预—抑郁症健康管理实践模块,依据心理评估软件进行心理评估,查阅心理评估结果;或采取线上线下一对一沟通方式,健康管理医师/学生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及疾病情况形成心理干预方案。互联网+物联网+心理监测实践模块:学生/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进入心理监测实践模块,拟定新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进入心理治疗界面: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及分析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性心理治疗、人际性心理治疗等治疗手段,采取线上医患沟通、轻音乐、播放语音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每天打卡,填写调查问卷。通过心理评估软件评估干预效果。

2.2.4.4互联网+物联网+睡眠干预模块:该模块分睡眠质量评价、睡眠处方、睡眠监测/效果评价3个部分。学生/用户通过互联网客户端,填写电子问卷调查表,利用“物联网+”可穿戴式呼吸睡眠监测仪,收集与睡眠相关的血氧、体动、心率等相关数据,评价睡眠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疾病状况开具睡眠处方,包括设定睡眠目标、制定计划、解决途径和方法,用户通过互联网查看睡眠处方;利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监测并上传睡眠相关指标及睡眠处方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及评价睡眠干预效果。

2.2.4.5创建“互联网+”“物联网+”移动健康管理新模式利用“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宽带以及大数据等与健康管理慢病干预的医学教材或交叉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对用户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并及时反馈给用户,让用户了解自我健康状况,找出患病的风险及其主要风险因素;运用云计算技术,结合用户健康状况,开具健康干预处方;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优势,连接各种终端设备,如便携血压计、体脂称、运动器材等,可穿戴式设备,如动态血糖仪、运动手环、呼吸睡眠检测仪等便捷式体征数据采集设备,对家庭健康干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动态追踪,建立智能化可共享的动态电子档案;实现行业跨界融合,运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语音技术、音频视频动画技术等,构建高质量的移动健康管理实践平台。

3 构建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教学实践模式的深远影响

3.1 “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模式推动医学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医学院校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融入信息化教学实践中,解决医学教育中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互联网+”“物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推广与应用,对医学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教学实践模式为慢性病早防早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WHO指出,缺乏运动,蔬菜及水果摄入不足,吸烟、饮酒等是引起慢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信息技术,融合健康风险筛查、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及慢病干预等医学理论知识及技术,架起“医院-教师/学生-用户(家庭)”三位一体的慢病干预沟通桥梁,促使医学生/用户(几乎涵盖所有人群)全面认识健康,树立健康理念,建立健康行为,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后防复,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推广与运用,为最终达到准确有效的健康干预、实现质的飞跃,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供破解新思路。

3.3 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教学实践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升“互联网+”“物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托教育信息化,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常态,给学生更多交流、操作、参与、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学生可以自己或互相开具健康干预处方,分享运动过程、体验饮食制作、改善心智模式、分享群组成果等,充分发挥实体环境与虚拟环境自由切换的优势,实践慢病管理的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巩固与运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操作技能,推进预防为主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培养优秀的医学应用型人才。

为解决医学本科教材中慢病防治实践教学模式缺失的难点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方法与医学慢病干预教学相结合,依托信息技术及平台,创新医学本科教育中慢病干预的实践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既推进预防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深度融合,又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医学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促进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应用型健康管理医学人才提供探讨和借鉴。

猜你喜欢

处方联网医学
“身联网”等五则
医学的进步
人间处方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抢占物联网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医学
处方
医学、生命科学类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