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让乡村更美好
2021-05-22卞瑞鹤综合报道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综合报道
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曾几何时,很多人以为数字化、信息化离乡村距离很远,但不知不觉间,数字乡村已开始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等方面暗自发力,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改变着群众的生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带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辣椒种植一次性完成覆膜、铺设滴管。”“无人驾驶拖拉机实现耕地、播种等多种功能。”4 月15 日,河南省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会在临颍县召开。在现场,“5G+智慧辣椒种植基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农机在辣椒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人们感受到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的发展潜能。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在这次会上提出全省上下要在统筹推进“五化”(即城乡信息一体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数字化、乡村数字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确保用3~5 年时间,创建60 个以上数字乡村示范县,推动全省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如果说传统农业是1.0 模式,机械化农业是2.0 模式,信息化农业是3.0 模式,那么现代农业已经到了4.0 版本的数字化、智慧化时代!”临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庆甫说,为有效解决农产品品质提升、质量安全等问题,近年来,临颍县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电商化为目标,打造了包括农业数据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内的临颍智慧农业“互联网+”运营体系,有力带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目前,临颍县种植业标准化覆盖率达95%,并被评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河南数字乡村建设是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缩影,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和方向。
2020 年,鹤壁市等10 个市、县作为河南省首批试点,开展了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其中,漯河市临颍县、鹤壁市淇滨区、三门峡市灵宝市、南阳市西峡县被定为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通过一年的先行先试,各示范地区探索出了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数字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临颍县打造了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于一体的辣椒物联网平台,制订精准解决方案,提高了辣椒品质和效益。鹤壁市依托“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佳多农林病虫害自动测控系统”“农田智能灌溉平台”等先进手段,实施“数字农田”工程,全市高标准农田、粮油绿色高效创建示范区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实现了农业生产指导服务的在线化、远程化、智能化。
据悉,2021 年,河南省将择优再选定20 个县(市、区)开展数字乡村示范,并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发展典型案例,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更快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更好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
河南数字乡村成绩单
近年来,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助力下,我国乡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还是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正迅速融入乡村,改变着乡村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未来变革。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成绩引人瞩目。
“三农”专题数据库汇集涉农数据6 亿条。坚持城乡统筹,河南加大农村网络建设力度,全省4.6万个行政村实现了4G 网络全覆盖,并正在推进5G 基站建设。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分别达98%和83.3%。整合数据资源,建成39 个“三农”专题数据库,汇集各类涉农数据6 亿条,形成“三农”服务“一张网”,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累计建成电商村级服务站点2.35 万个。河南把信息化引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建设“数字田园”,推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管理系统应用,建成一批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对8580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建设“数字牧业”,在全国率先实现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累计出具4758 万份,建成一批智慧养殖示范园区。建设智慧农机,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调度中心,为全省5626 台土地深松作业机械配备智能终端,开发网约农机系统,推出“滴滴农机”App。建设追溯管理体系,把3297 个“三品一标”产品纳入追溯范围,对所有种子和兽药生产企业、89.7%的农药和88.8%的饲料生产企业实行电子追溯管理。全省231 个生鲜乳收购站和200 辆生鲜乳运输车、175 家备案生猪屠宰企业、250 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部实现了可追溯。发展农村电商,全省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95 个,累计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1 个,村级服务站点2.35 万个。
临颍辣椒种植基地随处可见的微型气象仪可随时监测农作物种植的各项数据 资料图
让数据多跑腿,农民少跑路。应用大数据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数字党建”,打造“互联网+党建”智慧融平台,全省终端站点达5.2 万个。提供网络课件2.7 万余部,注册用户161 万人。推进“数字政务”,以“豫事办”为载体,持续推进“掌上办”集成优化,实现行政许可事项100%线上受理。推进“数字监管”,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施“雪亮工程”,建设“蓝天卫士”,实现一屏观全省。“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一类点位达34.84 万路,基本覆盖市县乡主要道路和重点公共区域。“蓝天卫士”远程监控系统,利用通信铁塔安装监控摄像头19885 个,建成省市县三级监控平台131 个,全天候监测农村苗情、火情、灾情。
重点打造20 家农业农村数字化领军企业。实施“互联网+教育”,全省2.46 万所乡村中小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网上教学覆盖率达100%。实施“互联网+医疗”,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覆盖全省108 个县200 余家县级医院、200 余家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机构。实施“互联网+就业”,利用信息平台,组织劳务输出210 万人。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推进“零接触”“不见面”金融服务,为1.8万家中小微企业贷款798 亿元。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全省建成益农信息社40285 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5.8%,推动各类公益服务、便民服务,以及电商、培训体验服务落地,线上开展公益服务6000 多万次、便民服务近2 亿人次。
在发展数字产业方面,建立200 家涉农数字企业名录,重点打造20 家农业农村数字化领军企业。与华为、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猪八戒网等互联网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设一批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强化技术创新,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数字乡村创新中心”。
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
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要注重建立灵敏高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要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2020 年,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简称《规划》),浙江、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广东等22 个省份相继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这一《规划》,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苏红键提出,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期,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快速融合。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向乡村的拓展以及各类智慧应用功能在乡村的实践,为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依然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效解决。
在苏红键看来,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设计,还处于各地自主探索阶段,各类智慧应用功能也还处于各自分别应用的状态;智慧城乡建设差距较大,数字乡村建设存在地区不平衡;数字乡村建设的要素支撑有待加强,人才、资金等要素明显不足。
他提出,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民获得感,就要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要在现有农业农村信息化规划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设计,推动示范、试点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此外,要因地制宜搞建设,促进智慧城乡建设,促进制度创新和应用创新,积极创建有利于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在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拓展基础上探索、创新、开发符合农民需求和乡村发展需求的智慧应用功能,还要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探索新技术在乡村的应用。
数字乡村建设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正在为河南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作为奋战在信息通信业一线的工作者,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工作实践和走访调研中深有感触。他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扩散效应、信息知识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普惠效应,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乡村建设基石;二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强化农村数字化建设,提升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四要完善政策机制,支持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
当下,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面对新的发展时代,要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乡村数字生产力,建立层级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强的乡村现代化经济体,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