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新题:珠峰可攀,人生无限

2021-05-21刘薇薇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6期
关键词:攀登者珠峰高程

刘薇薇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高程为8844.43米。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世界之巅今年有多高?世界瞩目的数字即将公布。

2020年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8848.86米。

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同时,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如何定义这一高度,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解析】

这则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构成。

材料讲述了三次测定珠峰的具体情况:测定珠峰时间分别是“1975”“2005”“2020”;测定珠峰的方法分别是“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最新科技方法”;三次测定珠峰的高程分别为“8848.13米”“8844.43米”“8848.86米”。三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不同的高度。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为测量珠峰高度,中国测量队长久的坚持、不停地探索以及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三则材料中提到:“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中提到的三次测定的高度并不是递增的,也就是说2005年测量的珠峰的高度和第三处材料中的推算是矛盾的。这令人深思,为什么第二次测量较第一次测量要低3.70米?显然,这一矛盾是由两次测量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导致的。提示语中“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意在提醒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人们对高度的认识和把握在不断变化?是在引导同学们把握和吃透材料。

提示语:“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意在告知学生,写作时眼光不仅仅停留在珠峰的高度,也应该观照“人生的高度”,即人生实际取得的成绩或成就,观照“时代的高度”,即这个时代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所创造的财富。

关于任务驱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这里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三次登峰测量”这一材料内容,同时要能够紧紧围绕对山峰、人生、时代的“定义或重新定义”,解读达到高度的态度和精神、提出达到高度的方法。

高考作文多是考查考生“三观”,本次命题也是如此。写作时,考生要体现主题意识、身份意识和任务意识。

【佳作示范1】

展望新时代,攀登新高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秦雨心

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这也意味着,15年前测量珠峰的高度将成为历史。回望历史,祖国在日益强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祖国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珠峰——世界之巅,一次次刷新它的历史,一次次让世界震撼;祖国完成了一次次飞跃,一次次攀登新的高度。

珠峰新高度的测量,代表着攀登者们的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多少年来人们对珠峰的仰望从未停止,皑皑白雪,飘飘旗云,海拔八千米以上,死亡随时发生,这里有着难以想象的狂风与低温,暴烈的飓风和汹涌而来的雪崩,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十分渺小。英国登山队曾三次失败,感叹“飞鸟也無法飞过山峰”,而中国的攀登队员们,用他们的坚毅勇敢,毅然向着山峰前进。历尽万险的测量队,不只面对着攀登山峰的挑战,更加承担着测量珠峰的使命。章子怡曾感慨:“好像人身上有一种使命感,推动着你一步步往山上爬。”其实在1960年,中国已有攀登队员们登上珠峰,但因其险恶的环境未能留下拍摄证据,导致世界不承认中国成功攀登珠峰。中国攀登队员肩负着让世界承认中国的使命,不停地努力尝试着,不停地测量着新的高度,不停地让世界刷新对中国的认知。为国登顶的奉献,时代的更替,新老的传承,无不展现着使命与责任。

珠峰新高度的呈现,也是中国奋力前进的写照。

从1975年的传统测量方法,15年前,传统测量与卫星测量的结合,到现在最新科技方法的精准测量,我国的测绘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是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人说:“中国不是在崛起,而是在复兴。”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在许多方面名列前茅,实则是一步步的积累。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繁荣富强,中国一步步地改变,奋进,迈过艰险,飞跃风雨,攀登到了今天的高度。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力打压下,世界各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的奋进脚步却仍然铿锵有力。在捍卫人民生命的同时快速恢复各方面发展,在自身防卫疫情的同时,积极向各友国伸出援手,展现了一个强国大国的风范。今年,中国天眼正式启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嫦娥五号与月球深情一吻,再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测量,无不展现着中国在新时代的强大。

珠峰的新高度,中国新时代的高度,也需要我们一起守护与努力。

前进之路多有坎坷,如同攀登珠峰上的步步陷阱。“山高人为峰。”山就在那里,而我们所达到的高度,取决于我们攀登的决心,取决于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心。汪国真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应有攀登的信心,传承前者的毅力,担起时代的使命,无畏地向新时代新的高度发起挑战。如同《攀登者》中李国梁发出的感叹,“你们这代人,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刻扛起国家的使命,为什么我们不能?”薪火相传,也许就是使命的意义,我们这一代踩在前者的肩膀上,有什么理由不去担起这份责任,为祖国达到新的高度而努力?

“江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祖国日渐繁荣,从未停止奋进的脚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更应为之砥砺前行。我们应当选择人生的高度,以梦想为甲胄,以使命为利剑,奋力攀登,共铸辉煌。

名师点评

本文准确把握了材料的内涵,从攀登珠峰代表着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到珠峰新高度的测定反映了中国的科技进步,从材料本身到材料背后反映的大国气象,议论踏实又有高度,由材料本身到主旨的升华,水到渠成,说理充分有力。

【佳作示范2】

高山仰止行不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李雪卉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珠穆朗玛峰,这个被称作“世界第三极”的地方,是多少攀登者毕生追求的梦想。高山可仰止,行不止。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首次为珠峰精确测定高程8848.13米;2005年中国队员测量后确定高程8844.43米;至2020年12月8日,珠峰身高被刷新至8848.86米。也許有人会问,现如今科技发达,为何珠峰测高仍是人力攀登而不是无人机测量?事实上,珠峰的高度,现有的无人机根本无法到达。可就是无人机也无法登顶的地方,已早有人类的足迹。

数字不断变化的背后,是信念的不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挪威作家温塞特曾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迷人而危险的珠峰是多少攀登者梦想的终点,甚至人生的终点,严寒天气且高原反应难耐,再加上变幻莫测的天气,这是一场豪赌,赌上性命,没有退路,可他们义无反顾。2020年的登山队员中,有多位是曾经参与过测高的攀登者,像是旧友如故,他们仍然选择再次走上这条路。我不知道登山队员们每每怀以怎样的心情向珠峰进发,但至少在后世看来,称一句英雄并不为过。无论是1975年的8848.13,还是2020年的8848.86,高度背后的攀高不只与无畏前行,让带着珠峰寒气的数字变得炽热。这该是一种怎样热泪盈眶的情怀——岁月不居,四季更迭,代代人不同但信念不变,跨过时光的寂寥,他们在历史中相遇。

新的高度,离不开新的技术。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科技的发展。1975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为珠峰测高,采用的是传统测量方法;2005年,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而2020年,中国登山队采用了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产测绘仪器装备,航空重力技术,实景三维技术……科研成果强势助力15年后的再登顶。先进的设备成为队员们的底气,攀登不再孤独,祖国正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在身旁。而每一次测高,都为日后研究板块运动及预测地震等工作做出贡献,推动了科技发展。

高度从未设限,未来皆有可能。珠峰尚在长高,人生亦如此。也许是时候意识到,在我们自身处于“静止”的时候,人生的高度正在悄然变化,我们所追求的正在慢慢生长,如果再不做些什么,距离便越来越远。别给生活设限,别给自己设限,如果生活是珠峰,那我们每个人都是无畏的攀登者,耗尽毕生力气前行,而行于“珠峰”上的我们,随着它每年4.4毫米的速度,一同在更高处瞭望远方,高山仰止,行不止,最美不过,心之所向。

名师点评

作者充分解读了材料,在对珠峰测量的分析上,赞美了攀登人的情怀和中国的科研成果,由点到面,语言富有感染力,对“珠峰”“人生高度”和“时代高度”均有观照,视眼开阔,表现出可贵的个人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攀登者珠峰高程
咦?珠峰“身高”在变?
致敬创新的攀登者
揭秘珠峰身高
8848.86m珠峰新高程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北凌绝顶:《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攀登者
雪山上的攀登者
GPS控制网的高程异常拟合与应用
SDCORS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