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说我不是一头蠢驴

2021-05-21韩毓海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6期
关键词:欣赏者想象力作文

韩毓海

【适用话题】欣赏 理解 激励 想象力 独特性

我的老师柏庆禹于2020年9月4日去世了,离第36个教师节只差6天。

在我的求学生涯里,柏老师是第一个懂我的人。

如今的我怎么成了北大中文系的教师,而且怎么就成了一个“非典型”的中文系教师?想来想去,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遇到了我的柏老师。

在遇到柏老师之前,我喜欢的是数学,当时老师们说我聪明,无非就是因为我很擅长解几何题。

可惜这聪明没能持续多久,因为对数学的热爱,使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极大的困惑——即一切推演,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未解之谜”,而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早已存在的“前提”和“法则”而已。

及至學到代数,我的困惑就几乎发展为了绝望,我甚至感到:所谓代数者,无非是一种不断回到前提的循环论证而已——从此以后,直到今日,我便对我所曾经热衷的数学有所怀疑——所谓数学、所谓解题,无非就是永无止境地强化对于“规则”的确认,而这些规则,是人们事先知道、早就知道了的。

有谁家的孩子,是突然从聪明堕入愚蠢,由好学变为“厌学”的呢?在我看来,这如果不是因为遭遇到了什么外在特别的变故,那很可能是因为:这孩子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他不该想也最终想不明白的事——易而言之,这孩子“想太多了”,而他想到的问题,可能在既定的规范里没有答案。

在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看来,孩子喜欢胡思乱想,这起码就算是“不专心”,是将来“一事无成”的先兆。

记得有一回,我在数学课上提问说:“我见过锅、见过球、见过正月十五的月亮,就是没见过什么是‘圆,数学教的东西,包括圆——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数学老师愣了几秒钟,然后直截了当地说——你脑子蠢得像头驴,再捣乱,你就给我出去。

我的同学们放声大笑,我被自己的这种“错误认识”吓坏了,而从此后,我不但对于数学,而且对于“学习”也丧失了兴趣。到了初二,我的成绩就一落千丈,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我确实就是一头蠢驴。

今天看来,胡思乱想,当然不等于错误的思想;胡思乱想,无非是没有边界和规范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胡思乱想——这是孩子的本能,也是人的一种能力。

少不更事的我,就曾经差一点被这样“废掉”了,而我没有被废掉,就多亏了柏庆禹老师。

第一个指出我不是“一头蠢驴”的人,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我中学时代的班主任柏庆禹,起因则是我的一篇作文《运动会》。

在那次学校的运动会上,我的工作是帮助参赛的选手保管他们换下来的衣服,而柏老师在讲评大家的作文时,破天荒地把我的文章挑出来,仔细地讲评了半节课。

他这样说:“在运动会上,一般只有两种人、两个视角,一个是观众视角,一个是运动员视角,而这篇作文的‘奇特之处在于:从另外一个特殊的视角(保管衣服者)出发,把上述两种不同的视角沟通起来,这样一来,也就沟通了场内与场外,台上和台下。”

他接着说:“作者的可贵,就在于‘观察角度的独特,因此,能够从‘个别去表现一般,能够置身事外,又投入其中——而这样的态度叫‘鉴赏,这样的能力叫审美,这样的作品叫艺术。”

他还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艺术的根源就在于“奇思妙想”。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柏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顿了一下,然后,方才徐徐地说:“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在别处,就在于四个字——解放思想!”

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被数学老师严厉禁止的“胡思乱想”,还可以被称为“奇思妙想”;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知识不等于规范,因为知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不能用条条框框去束缚人们的思想。

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看世界、看事物不仅有一个视角,而是有多个视角,从多个视角看世界,叫审美,叫鉴赏,叫“批判”;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人身上有一种能力,使它区别于物,而人所具备的这种能力,就叫艺术能力。

而那一天,我的柏老师告诉我,我不是一头蠢驴,因为驴不具备想象力。正因为我身上具备这样一种叫“想象力”的能力,所以我不是驴。

我永远记得那个秋天,永远想念那个秋天,在那个秋天,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林冬冬摘自《中国青年》2020年第19期)

【素材分析】一位老师严厉禁止的“胡思乱想”,却是另一位教师极为叹赏的“奇思妙想”,在欣赏者的激励下,差点被废掉的所谓“蠢驴”,坚持思考,坚持独特的想象力的指引,坚持从多个视角看世界,一步一步拓开人生的美好。有眼光的欣赏者,心中常有智慧的朝霞。正是这份珍贵的理解和赏识,成就了他人生命中的云蒸霞蔚。

【速用名言】

1.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作家、哲学家 赵鑫珊

2.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英国思想家 培根

(特约教师 王蓉)

猜你喜欢

欣赏者想象力作文
留出想象的空白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