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时候的生活,具体而仔细

2021-05-21王安忆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6期
关键词:冷面一针晒干

【适用话题】生活的情味 过去与现在 传统与现代 节俭 怀旧

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看上去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这老太对那老太说,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位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夏末秋初,豇豆老了,价格也跟着下来了。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再用。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可传几代人的。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年过了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不像今天,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用过了事。这样的短期行为,挥霍资源不说,还挥霍生活的兴致。

梅雨季节时,满目的花尼龙伞,却大多是残败的。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的花样,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结实。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們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避雨的好伞。那时候,工匠也多,还有补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碴,他就有本事对上碴口,再打上一排钉,一点不漏的。今天的人听起来就要以为是神话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箩坏了,是找篾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

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吃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顿一人一块。一条鱼,要吃一家子。那时,吃一只鸡是大事情,简直带有隆重的气氛。现在鸡是多了,从传送带上啄食人工饲料,味同嚼蜡。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绿豆芽吃起来很费工,一根一根择去根须。现在的东西多是多了,好像都会繁殖,东西生东西,无限地多下去。可是,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

这晚,去一家常去的饭店吃晚饭,因有事,只要了两碗冷面。其时,生意正旺。老板和伙计上上下下地跑,就是不给你上冷面,生生打发走人。现在的生意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不像更远的过去,客人来一回,就熟了,下一回,已经与你拉起了家常。店家靠的是回头客,这才是天长日久的生意之道。

【素材分析】洗洗晒晒,缝缝补补,过去的生活或许不及今天发达与便捷,却给了人们更多品味生活的时间与空间。王安忆之“怀旧”,“怀”的是往昔岁月里简单淳朴、节俭惜财、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不管社会如何向前发展,那些美好的传统都应该与我们相伴,与时代同行,我们切不可嗤之以鼻,甚至走向反面。

(特约教师 严君)

猜你喜欢

冷面一针晒干
CHI LE MA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 一针奇效,治疗儿童早期麦粒肿
我家的“冷面杀手”
高原往事
延吉冷面
吴一针
某个相同的早晨
晒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