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的“中国城”

2021-05-21

新传奇 2021年16期
关键词:班列中欧武汉

如今,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杜伊斯堡“安营扎寨”,杜伊斯堡也被称为德国的“中国城”。去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增开了疫情专线,发挥了中欧班列在医疗物资运输方面的特殊优势,这也成为中欧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例证。

近几年,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德国的杜伊斯堡“安营扎寨”,杜伊斯堡市长索伦·林克也骄傲地称其为德国的“中国城”。

杜伊斯堡成为“中国城”的历史并不太长。尽管其与武汉早在1982年就结为友好城市,是中德之间第一对友城,但在之后的数十年间,杜伊斯堡与中国的故事并没有太多新篇章,直到中欧班列开到了这座古老的工业城市。

遭遇了“停滞的20年”

杜伊斯堡所处的德国西部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煤铁矿产区,为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而杜伊斯堡则凭借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的地理区位,成为了鲁尔区的对外门户。1716年建成的杜伊斯堡港,源源不断地将鲁尔区的原料及工业制品输往德国其他地区、欧洲乃至全球。杜伊斯堡在钢铁生产上亦不甘落后,一度被称为“欧洲绝对的钢铁中心”。

二战后,伴随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的钢铁过剩、鲁尔区自身发展趋于饱和等问题,杜伊斯堡发展无力,日益被边缘化,遭遇了“停滞的20年”——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区域犯罪猖獗。

中欧班列赋予新动能

中国是杜伊斯堡經济转型的“功臣”。自2011年正式运行以来,从重庆开往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渝新欧)成为中国助力杜伊斯堡发展的“急先锋”。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欧班列提供了更高层级的机制保障与动力,杜伊斯堡也成为中欧班列线路最多、运量最大和货值最高的“一带一路”倡议里重要的节点城市。

如今,杜伊斯堡与成都、重庆、合肥、西安、长沙等10多个中国城市有中欧班列线路,班列数量也从2014年每周3列,发展到目前每周60多列。杜伊斯堡与中欧班列有关的景点,甚至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伴随着中国商品的到来,更多的中资企业也前往杜伊斯堡投资,极大促进、带动了当地的发展。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为杜伊斯堡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中资公司数量从40个增加到100多个,超过2000名中国大学生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注册。

中国商品、人员、资本不仅为城市发展带来新要素,更迅速拓宽了杜伊斯堡的视野,提升了城市定位的高度——杜伊斯堡正从“地区贸易的内陆接驳中心”转型为“辐射整个中欧、东欧地区的洲际集运、分配枢纽”。

当前,杜伊斯堡面对数字浪潮带来的新的转型机遇和挑战,定下了智慧城市转型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华为在2018年6月为杜伊斯堡量身打造了“莱茵云”品牌和智慧城市框架协议。

中国除了助力杜伊斯堡提升城市的对外竞争力,还致力于帮助其更好地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以及居民的居住体验。

书写了合作共赢的佳话

杜伊斯堡还成为疫情期间中欧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例证。作为武汉的友好城市,在疫情暴发后的一周时间内,杜伊斯堡就迅速协调当地企业,向武汉捐赠了包括16万只医用手套和5.18万个医用口罩在内的防疫物资,成为第一座向中国捐赠防疫物资的德国城市。而武汉的政府、病毒专家和医生也一直与杜伊斯堡保持远程沟通,积极携手应对疫情。

针对疫情严重地区对救援及医疗物资的巨大需求,中欧班列增开了重庆-杜伊斯堡、长沙-杜伊斯堡等疫情专线,发挥了中欧班列在医疗物资运输方面的特殊优势。

去年4月14日,从武汉始发的中欧班列抵达杜伊斯堡港货运场站。这是采取疫情防控措施之后,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也是以“武汉-杜伊斯堡”这对友好城市的联结象征“武汉重启”。

去年8月,首列“湾区号”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南站出发,开往杜伊斯堡。这列班车尽管只是中国开往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之一,但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新开辟了一条国际贸易大通道。

数据显示,去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

“中欧班列打破纪录!”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新冠肺炎疫情中,中欧班列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书写了合作共赢的佳话。

作为“一带一路”推进与中欧关系深化的受益者之一,杜伊斯堡将持续获得不竭的动力,既实现了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又为中欧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利益与命运交融作出贡献。德国铁路货运部门主管斯格里德预计,除了口罩、汽车零件等商品外,锂电池和电动汽车将会是中欧班列新的运输热点。

(《环球》等)

猜你喜欢

班列中欧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