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种青春叫国家机密:76块墓碑,定格21岁

2021-05-21

新传奇 2021年19期
关键词:涪陵墓碑烈士

1966年,中央批准修建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代号“816”。号令一出,年轻的工程兵们,来不及跟家人说一声,立刻收拾好行装奔赴深山,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他们中,有人没能跨越岁月长河走出深山,永远定格在21岁。

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的丛山深处,有一个叫“一碗水”的地方。这里有一座烈士陵园,静静矗立着76块墓碑,墓碑主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这些青春,和一个数字相连——816。

816,是当年国家最高机密地下核工程的代号。这里当年与世隔绝,连地名都从地图上抹掉,20多年无迹可寻。

1966年,中央批准修建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代号“816”。号令一出,年轻的工程兵们来不及跟家人说一声,立刻收拾好行装奔赴深山,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他们中,有人没能跨越岁月长河走出深山,永远成为了老照片中的“小伙子”,长眠于此,守护着这方土地。

76块墓碑,每块背后都有一位年轻英雄

816工程是恢弘的。数万年轻的工程兵凭借着简陋的工具,在大山中开掘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而今,作为中国唯一解密的核反应堆,这里已成为面向全球开放的最大体量的核军工洞体景区。

资料显示,在整个816建设过程中,先后有一百多名官兵牺牲,76位烈士长眠于此。不过,由于816工程是国家最高机密之一,最初连家人也不知道他们是为何牺牲。

当年工程的参与建设者、曾在816工程总指挥部担任设计管理科负责人的潘开泰,如今已经86岁了。因为家住涪陵麦子坪,他便经常来这里,看看当年与自己一起奋斗的战友和兄弟。

潘开泰手中有一本老兵们自己写的回忆录,上面有这些墓碑主人的感人事迹:河南青年尹保子,1968年入伍,在一次坑道作业中遇到塌方。身为副排长的他,飞奔上前将两名战士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送医后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安徽小伙孙好法,在施工中为抢救国家财产牺牲,在弱冠之年永留大山深处……

英雄从哪里来?翻山越岭颠沛而至

近半个世纪光阴,76块墓碑一直默默注视着这个曾为之奋斗的地方,也注视着这些年轻人来时走过的路。

别道遂烈士,湖北省沔阳县同兴公社人,生于1951年,1971年10月因公受伤牺牲;程思贵烈士,安徽省涡阳县公吉寿公社人,1972年8月29日牺牲,时年19岁;冯延文烈士,山西省平定县锁簧公社北庄大队人,1971年8月30日牺牲,时年19岁……

不少墓碑上有烈士的详细信息,也有部分墓碑只有姓名,没有原籍记载,还有的信息全无,仅写着“烈士之墓”。

他们从哪来?怎样来?

今天的重庆到涪陵,乘高铁仅需1小时。而当年,火车换大船,大船换小船,重庆境内至少就要两天时间——这才是这群天南地北年轻人颠沛而至的路途。

1969年,高中毕业的陈怀文只有22岁,他的同乡毛劝来20岁,他们一起报名从军。他们最初以为,这个与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番号一字之差的8342部队应该前往北京,谁料火车却一路向南,过黄河、跨长江,到重庆后,运送他们的船只最终在乌江边停下——这个小镇竟然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

坐的火车是密封车厢,3个月新兵训练后,他们才逐渐了解自己的任务:8342部队是一支特种工程兵部队,要承担一个秘密大型工程——即816工程中最为艰巨的洞体开挖任务。

几十年过去,陈怀文说起涪陵深山中的墓碑,几度哽咽:“想到毛劝来,我到现在心里都还不好受……从山西到涪陵,我们坐的同一趟火车,当时部队已经批准他回家探亲,是准备回去结婚的。临走前,他说再上一个班,结果就是在這个班上,一块落石砸中了他的头部,再也没有醒过来……”

“不仅山西,还有河南、安徽等地来的,全国都有,我是从大漠来的。”潘开泰说,196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的他原本在嘉峪关外的核工业404厂工作,接到入川通知后,收拾行装从塞外踏入蜀道,来到这个“风大,一抬头帽子就被吹飞”的荒山野岭。

条件艰苦,不输大漠,是潘开泰对这里最深的印象。“17年间,山里前后来了数万人,哪有那么多房子?我最初住的是一个废弃仓库,有窗户没玻璃,一到晚上,四面透风。”潘开泰说,更多战士只能用牛毛毡等材料搭棚子住。后来才逐步搭起临建房,但条件也恶劣,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会下小雨。

曾经不能说的最高机密,现在不能忘却

工程在深山中声势浩大地开展,但一切的一切都是绝密。当年,修建襄渝铁路,为了绕开工程,规划特意改了线路,宁愿翻山也不走平路。包括陵园周边,当年都是禁区。正因如此,这些墓碑主人的故事,在历史中深藏了几十年。

当年大家保密到什么程度?“很多人为这个山洞拼了半辈子,却从没在洞里完整走一圈。”在潘开泰记忆中,那时每个人除了本职工作交流,都默契地不多说一个字。有两个亲兄弟在同一个洞工作了几年,竟都不知对方也在。某天在镇上相遇,双方目瞪口呆,却不敢相认……

2002年,816工程解密;2010年,816工程洞部分开放,真容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2018年1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正式公布,816工程上榜。

随着工程解密,当年这些墓碑主人的故事,才逐步从幕后走到台前。

21世纪初期,潘开泰第一次回老家参加高中同学聚会,让很多人吓了一跳。“他们说:‘啊!你是潘开泰?你不是20多年前就已经死了吗?从哪里冒出来的?”潘开泰说,由于要求保密,当时对外通信地址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所以家人一度认为他在重庆城区工作。同学中间广为流传的是:“他消失多年,怕是已经死了……”

在潘开泰看来,参与工程的所有人中,最辛苦的就是工程兵。那个年代,没有先进设备,全靠炸药和人力劈开厚实的山岩。这些年轻的战士,全靠简陋的工具,在“无名”中创下奇迹。

“他们用生命推动祖国核工业的发展,隐姓埋名几十年。这些墓碑主人的故事,我们藏在肚子里太久了。现在的年轻人,不该忘记他们。”潘开泰说。

(人民网2021.5.6)

猜你喜欢

涪陵墓碑烈士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曾以为( 外一首)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跟踪导练(二)5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早已提前死去
水中高考
清明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