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效果分析

2021-05-21徐志鸿段春霞吴良美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聚桂醇硬化剂囊肿

徐志鸿,段春霞,吴良美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超声科,福建泉州362000

肝囊肿在正常人群中的检出率约为2.5%~5%[1],当肝囊肿巨大或出现腹部疼痛时需要手术治疗。既往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术后醉酒样反应、腹部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聚桂醇是一种新型血管硬化剂,但是1%聚桂醇作为液体注射剂与囊腔或血管壁接触面积有限,液体流动性强,容易溢出包膜,因此将其制备成泡沫状,增加硬化剂与囊腔或血管腔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硬化剂溢出包膜的概率,降低了刺激性。该文随机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该院住院治疗肝囊肿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单纯性肝囊肿;符合肝囊肿硬化治疗的标准。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常规异常者;既往接受肝囊肿手术治疗者;不同意硬化治疗者。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3.4±6.7)岁;平均囊肿直径(8.12±2.57)cm。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52.9±6.4)岁,平均囊肿直径(8.10±2.61)cm。两组在性别、年龄、囊肿直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聚桂醇泡沫的制备 选用1%聚桂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45),根据Tessari法制备聚桂醇泡沫,三通连接器与2个20 mL注射器相连接,分别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液气比为1:2,反复推注20次左右,直至制备成均匀的聚桂醇泡沫。

1.2.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日立阿洛卡Prosound F75超声诊断仪探查囊肿,确定穿刺点并进行标记。术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无菌探头套包裹后置于术野,2%利多卡因由皮肤至肝脏包膜逐层麻醉。于进针点用刀片作0.4 cm切口,嘱患者屏气,采用8Fr的一次性引流穿刺包(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660331)进行穿刺置管引流,当套管针穿刺进入囊腔中央后,退出穿刺针,留置套管,固定后连接三通连接器,抽吸囊液送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至抽出液清澈,观察组将聚桂醇泡沫注入囊腔,对照组将聚桂醇注射液注入囊腔,保留1/5体积。术后拔出套管,测量生命体征,安返病房。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超声复查随访,随访期间根据病情可再次行硬化治疗。比较两组随访12个月后的效果、治疗次数、用药剂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根据超声测量囊腔大小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有效”与“无效”,其中囊肿彻底消除为“治愈”,囊肿缩小≥50%为“有效”,囊肿缩小<50%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每组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与用药剂量比较

随访12个月后,两组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4,P>0.05),观察组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与用药剂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与用药剂量比较(±s)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住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出现1例腹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单纯性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疾病,囊肿较小或无症状者可暂时不必特殊治疗。若随访期间出现腹部疼痛、囊肿体积增大、黄疸等严重症状,需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开窗术、腹腔镜下囊肿切除、超声指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硬化剂注射等,其中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成为肝囊肿的常用微创治疗方式。

穿刺置管引流联合硬化剂注射使得囊壁上皮细胞受到化学刺激,造成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产生无菌性炎症,逐渐纤维增生,造成囊腔缩小、闭合[3]。既往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结合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应用于肝囊肿的硬化治疗,其治疗有效率约为70%[4],安全性也需要考虑,影响了临床应用。聚桂醇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硬化治疗药物,且过敏反应低、恢复快、预后好,硬化作用较其他硬化剂更持久、温和,制成泡沫能明显减少用量,但聚桂醇泡沫在肝囊肿中治疗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在该研究中,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00%(P<0.05),说明了采用聚桂醇泡沫进行硬化治疗效果更佳,主要在于聚桂醇注射液变为泡沫状,增加了与囊壁的接触面积,延长了接触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液体注射剂的局限性。高志玲等[5]研究显示,采用超声指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肝囊肿12个月有效率为95.0%,高于结合聚桂醇注射液组88.1%(χ2=4.390,P<0.05),与该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组的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采用聚桂醇泡沫进行硬化治疗能够减少聚桂醇注射液的剂量,主要在于将聚桂醇注射液制备成聚桂醇泡沫增加了体积,在抽出同等囊液的基础上,注入同等体积的泡沫所消耗的聚桂醇更少。以液气比1:2制备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能够节省约1/3~1/2量的聚桂醇,同时岳琳琳等[6]研究发现,温度是影响聚桂醇泡沫稳定性的重要因素,25℃是保障聚桂醇泡沫稳定的适宜温度。

该研究两组患者均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均出现1例术后腹胀,说明了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安全性高。大量研究显示[7-10],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慢,且复发率高;无水乙醇溢出包膜容易造成休克或难以忍受的腹部疼痛,并发症发生率高;该研究随访期间聚桂醇注射液或泡沫硬化治疗肝囊肿均无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进一步说明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低过敏反应、刺激性小的优点[11-12]。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提高了肝囊肿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了用药剂量,不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聚桂醇硬化剂囊肿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