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定量CT分析不同年龄、生理时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

2021-05-21玄淑兴张振国贾守强

放射学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青年组脂肪组织绝经期

玄淑兴, 张振国, 贾守强

肥胖与骨质疏松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脂肪组织能够增加对骨骼的机械负荷、改变骨代谢进而影响骨密度[1],此外脂肪组织作为具有内分泌效应的组织,使其在各种代谢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与肥胖通常以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为依据[2],但BMI无法准确反映局部脂肪堆积情况,在中国人群中以腹部脂肪积累过度引起的中心性肥胖占比较高,由于脂肪组织的各种生理学作用,骨质疏松与肥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部分研究指出,在不同体脂比例的人体中,骨量的形成与体脂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3]。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 tomography,QCT)能够精确测量人体骨丢失与局部脂肪累及情况[4],本研究采用QCT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理时期的女性腹部脂肪及腰椎BMD进行测量,分析了围绝经期女性脂肪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参数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行体检的女性300例,纳入标准:①腰部行QCT扫描;②年龄≥25岁;③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营养不良、高血压等疾病;②既往接受腰椎手术治疗者;③近3年有骨折史者;④近半年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300例女性年龄25~85岁,平均(46.2±12.8)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82例(25~35岁),中年组132例(36~59岁),老年组86例(>60岁)。参考相关文献[5],围绝经期定义为:女性45岁左右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相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则及停经。根据是否绝经分为3组:绝经前组169例(仍有规律月经周期),围绝经期组33例(45岁左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绝经后组98例(自认绝经1年)。

2.研究方法

计算样本量:本研究中腹部脂肪测量参数包含3个,以腹部脂肪面积(fat area,FA)为例计算样本量,参考公式 ,计算后可知各组需要约80例受试者,为增加相关性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分析更年期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本研究共选取300例受试者,即青年组(n=82)、中年组(n=132)、老年组(n=86)。

人体测量:采用医用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受检者的体重、身高,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计算BMI。腰围和臀围测量需嘱受检者穿室内单衣、免冠、脱鞋,计算腰臀比(腰围/臀围)。以上数据均由专人负责测量并记录。

腰椎BMD及腹部脂肪参数测定:采用Philips iCT256 128排螺旋CT机,检查时受试者双手抱头,吸气末屏气,扫描范围为L1~L2椎体水平。扫描参数:管电流30 mAs,管电压120 kV,螺距0.775,旋转时间0.625 s/r,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512,采用自动毫安秒技术。重建技术选择混合迭代,重建层厚1 mm,层间距1 mm,测量软件定期采用质控体模进行校准。重建CT图像传输至Midways QCT Pro6.1分析系统(美国Midways公司),按照《中国定量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年版)》[6],使用“骨密度”模块测量受试者L1~L2椎体BMD,计算腰椎平均骨密度(average BMD,vBMD),感兴趣区为椎体中心,同时注意避开椎静脉沟与骨皮质(图1)。使用“tissue composition”模块检测受试者L2水平面腹部脂肪面积( FA),通过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间的差异软件可自动着色,皮下脂肪与腹内脂肪以腹壁肌肉外缘为界限;计算受试者L2中心层 F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通过计算得出受试者L2水平腹壁脂肪面积(surface fat area,SFA)(图2)。以上过程均由2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进行测量,测量后取两者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记录。

图1 采用QCT测量L1(a)及L2(b)的密度,黄色方框为感兴趣区的矢状位,红色椭圆位于椎体中心,为感兴趣区的横轴位。 图2 采用QCT测量L2中心层腹部脂肪面积,蓝色部分表示FA,绿色光圈内蓝色部分表示VFA,其余部分为SFA。

3.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老年组的体重、臀围、腰围、腰臀比及BMI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中年组的体重、臀围、腰围及BMI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不同年龄组体重、臀围、腰围、腰臀比及B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围绝经期组、绝经后组的体重、臀围、腰围及BMI显著高于绝经前组(P<0.05),绝经后组的体重、腰围及腰臀比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5),围绝经期前后女性的体重、腰围及腰臀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围绝经期前后受检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不同年龄组vBMD及腹部脂肪测量参数的比较

青年组的vBMD显著高于老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的vBMD显著高于老年组。老年组和中年组的FA、VFA显著高于青年组,老年组的FA、VFA显著高于中年组,不同年龄组的vBMD、FA、VF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vBMD及腹部脂肪测量参数的比较

3.不同年龄组vBMD与腹部脂肪测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青年组的vBMD与FA、VFA、SFA呈负相关,老年组的vBMD与BMI、VFA呈正相关(P<0.05,表4),其他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表4 不同年龄组女性vBMD与腹部脂肪测量参数的相关性

4.围绝经期前后女性vBMD与腹部脂肪变化情况

绝经前组的vBMD显著高于绝经后组和围绝经期组,围绝经期组的vBMD显著高于绝经后组。绝经后组和围绝经期组的FA、VFA显著高于绝经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围绝经期前后女性vBMD与腹部脂肪变化情况

5.围绝经期前后女性vBMD与腹部脂肪测量参数的相关性

绝经前女性vBMD与VFA呈负相关,围绝经期女性vBMD与FA、VFA呈负相关,绝经后女性vBMD与VFA呈正相关(P<0.05,表6),其他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表6 围绝经期前后女性vBMD与腹部脂肪测量参数的相关性

讨 论

女性的BMD在25~35岁达到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钙不断丢失,引起骨密度的下降,围绝经期时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骤降会引起BMD的显著降低,之后骨密度的下降逐渐放缓。骨密度的降低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大大升高,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研究证实[8-9],体重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在中年及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代谢较慢,运动锻炼强度低、次数少,导致腹部脂肪积累引起体重增加,腰椎作为腹部脂肪的力学支架,其负荷增加后骨密度也相应增高,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同年龄段中低体重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QCT是测量BMD的常用方法,也是目前测量腹部脂肪的“标准方案”[10]。与双能X线吸收法相比,CT分辨力高[11],QCT在测量BMD时不受机体腹主动脉钙化、脊柱侧弯、体型等的影响,能够精确反映机体BMD的变化情况[12-13]。本研究采用QCT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理时期的女性进行BMD测量,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vBMD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围绝经期vBMD出现明显下降,本研究中女性BMD的变化规律与目前报道基本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BMI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上述指标是评估机体肥胖的重要参考。除此以外,本研究还利用QCT对腹部脂肪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显示FA与VF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SFA也具有类似的趋势,笔者分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代谢速度逐渐变慢、行动能力逐渐下降所致。目前物质生活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提高,由于生理原因导致锻炼次数及强度下降后脂肪容易积累,在中国人群中多表现为腹部脂肪过度积累[14]。既往普遍认为肥胖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15-16],脂肪组织能够通过改变骨代谢及增加骨骼机械负荷对BMD产生影响;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肥胖与BMD的关系尚存争议。对于女性群体而言,影响BMD的相关因素较男性更为复杂,如怀孕、更年期等女性特有的时期均会对BMD产生影响,既往在探讨腹部脂肪与女性BMD的关系时常常忽略年龄因素,此外目前关于女性围绝经期腹部脂肪与BMD关系的相关报道较少,缺乏足量文献加以证实。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组的vBMD与FA、VFA及SFA呈负相关,老年组的vBMD与BMI、VFA呈正相关,中年组的vBMD与FA、VFA及SFA不存在相关性,与刘正华等[17]的报道结果相似。笔者分析认为,青年女性活动强度大且此年龄段女性的BMD逐渐升高,体脂含量普遍较低,故vBMD与FA、VFA及SFA呈负相关;老年组女性由于机能衰退,骨质丢失严重,vBMD与其负荷大小具有一定关系,故老年组的vBMD与BMI、VFA呈正相关。本研究测量并分析了不同生理时期女性vBMD与腹部脂肪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vBMD、FA、VFA及SFA的变化规律与本研究中以年龄进行分组时类似,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前女性vBMD与VFA呈负相关,绝经后女性vBMD与VFA呈正相关;笔者分析认为绝经前、后女性vBMD和脂肪组织的关系与机体活动能力、BMD生理性增加及降低、脂肪组织对椎体的负荷作用有关。围绝经期女性vBMD与FA、VFA呈负相关,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分析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脂肪具有内分泌作用,可分泌雌激素、瘦素、脂联素等激素,同时还能调节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其中瘦素能够促进骨髓前体细胞向骨细胞的转换,增加机体骨生成,IL-6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激活与分化,使破骨细胞凋亡,减缓机体骨吸收[18];②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卵巢功能出现衰退,雌二醇水平呈波动性下降,卵泡刺激素水平上升,两者变化导致成骨细胞活性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减缓机体骨生成,加速骨吸收,使BMD下降;③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细胞膜上均存在雌激素受体结合点,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时使肾1-α羟化酶及肝25-羟化酶活性降低,同时雌激素水平下降增加甲状旁腺敏感性,加速机体骨质消融引起骨量减少[19]。围绝经期女性机体中的上述过程处于动态变化,本研究中围绝经期女性vBMD与FA、VFA呈负相关的可能原因在于,雌激素水平降低使BMD的降低幅度较大,而FA、VFA的增加使BMD的上升幅度较小。

本研究通过QCT测量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时期女性的腹部脂肪及vBMD,但存在如下局限性:①样本量过少且为单中心研究;②对不同年龄段的分组稍显粗糙,仅将其分为青年、中年及老年组;③机体骨密度与每日钙摄取量、血钙水平、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本研究中未获取到受试者每日钙摄取量及血钙等一般资料。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组织的关系较为复杂,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理时期两者关系各异,对于围绝经期这一特殊时期,脂肪组织与雌激素可能共同参与对机体BMD的调节,因此需定期检测BMD及脂肪含量,对骨质疏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组织的关系较为复杂,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理时期两者关系各异,对于围绝经期这一特殊时期,脂肪组织与雌激素可能共同参与对机体BMD的调节,但关于两者的关系有待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开展。

猜你喜欢

青年组脂肪组织绝经期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女性身体有了某些“变化”,可能快触碰到绝经期了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胖孩子脂肪组织6岁时已现病理变化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青年人胃癌31例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