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创新投入
2021-05-21杨承启
杨承启
一、引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积极的创新活动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创新通常具有风险水平高、研发周期长、可对比性偏低等显著特征,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外部投资者难以确定企业创新活动的真实价值;而股东-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也会增加管理层的职业忧虑,抑制管理层的创新意愿。
会计稳健性是表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谨慎确认“好消息”、及时确认“坏消息”,反映了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审慎态度。作为传递公司信息和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手段,会计稳健性能够抑制管理层粉饰公司盈余、缓解融资约束程度等,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是现有文献对于会计稳健性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并未形成一致结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也缺乏深入探讨。考虑到主板上市公司在企业规模、生命成熟度等方面与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存在显著差异,且制造业企业是技术研发的主要力量,本文选取制造业行业的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实证检验会计稳健性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1.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技术创新是公司财务与企业创新研究领域的焦点话题,一方面,长研发周期、高失败风险的技术创新特征,使得企业从事创新活动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对外部融资的资源支持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但技术创新项目的透明度较低,经济价值难以衡量的同时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导致企业创新的资金成本较高,制约了资源利用能力。另一方面,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也会抑制公司有效治理,业绩经营压力使得经理人产生职业忧虑,短视化的经营决策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基于此,已有文献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探究了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有效途径。就外部环境而言,法律保护对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股权债权市场的发展、政府补贴的提供等均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增加;就企业自身而言,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下降能够降低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降低委托代理矛盾、增强管理层的风险容忍,从而提升企业的研发决策意愿。
2.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已有文献表明,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投资效率,促进企业价值的长期提升等,而对于会计稳健性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则存在一定争议。钟宇翔等(2017)研究表明稳健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产出,管理层短视化行为加剧了会计稳健性的负面作用;张功富和师玉平(2017)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负面调节稳健的信息披露对创新的积极影响;董竹和张欣(2020)基于2007-2017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研究认为会计稳健性抑制企业研发投资,异质性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但上述研究均未考虑制造业行业的特殊性,且主板上市公司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成熟度、投融资决策等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也有学者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角度切入,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于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结论,且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二)理论假设
企业创新是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财务投资行为,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低可比等显著特点。稳健的会计披露一方面有助于抑制税收的“挤出效应”,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客观评估企业真实研发信息,组织透明度的增加也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提高管理层创新决策意愿。首先,提高会计稳健性有助于客观评估企业的会计盈余信息、降低企业当期税负压力,使得企业具有更多可利用资源进行技术研发等扩张性经营活动。Watts(2003)认为避税动机是企业改善会计稳健性的重要动因,吴祖光等(2013)发现企业的税收负担对创新活动具有“挤出效应”。而“坏消息”的确认门槛低于“好消息”的确认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会计稳健性降低整体经营盈余等利润数据,一定的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获取税收利益,缓解税收对研发投入的挤出,进而增强企业整体的资源调动能力,减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资金压力、增加创新投入。而从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看,稳健的会计信息披露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避税激励效果。企业将增加的研发投入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可以有效降低税前收益,从而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同时也符合会计信息谨慎披露的原则。因此,稳健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其次,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会计报表,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创新透明度的改善有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充分衡量技术研发的潜在风险与预期收益。Aboody et al.(2000)充分考察了企业创新的信息不对称性,认为投资者对技术创新信息的有效获取是进行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信息交流不完善的研发项目,投资者由于信息劣势会做出逆向选择,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组织可见度,相对透明的研发信息有助于债权人准确衡量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成本和风险补偿要求,融资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提高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最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股东-经理人代理冲突,改善公司治理质量,提高管理层的创新意愿。在委托代理结构下,管理层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要制定者。理性经济人的思想导致高管优先考虑职业前途与最大化个人利益。而高风险、长周期的研发活动不利于经理人稳定的职业发展,导致管理层对于创新活动的负面态度。同时创新项目的投资成本是股东和债权人承担,在委托代理下持股股东也难以全面了解创新项目的真实价值,进一步抑制了管理层的创新意愿。会计稳健性的提升有利于经理人向劣势信息地位的持股股东传递企业经营和创新投入的客观信息,缓解债权人对管理层道德风险的担忧,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同时,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也有利于公司股东及外部投资者有效地对经理人进行监督和激励,提高公司治理质量,优化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最终促进企业的研发项目投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
表1 主要变量定义与说明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 相关性分析
表4 会计稳健性与创新投入
表5 不同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H1:提升会计稳健性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
产权性质对于会计稳健性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调节效应。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特殊的异质性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较好的创新资源配置是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必要条件。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融资约束、风险承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为国有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陆正飞和胡诗阳(2015)认为国有企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比非国有企业更加严重。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有助于促使国有企业管理层公允地披露国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专注国有企业的长远利益。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降低股东-经理人的委托代理矛盾,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国有企业技术研发水平。非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更多的是第二类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矛盾,且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更加依赖外部资源,而会计稳健性对非国有企业利润的低估可能会提高部分创新项目的融资难度,加之较低的风险承担水平,导致了会计稳健性的提升对于非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更小。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
H2:相对于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更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2013年至2019年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对初始样本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金融业上市公司样本;(2)剔除相关变量存在缺失的样本;(3)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的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经过以上流程的筛选,本文最终得到7124个“公司-年度”样本。实证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选择与定义
1.被解释变量。为准确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使用年度研发支出与年初总资产的比值(RD1)、企业年度研发支出与年初营业收入的比值(RD2)两种方法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
2.解释变量。本文采用Khan和Watts的C_SCORE模型来衡量会计稳健性。
首先根据Basu模型:
其中,EPSi,t为公司i第t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每股收益;Pi为公司i第t-1年末股票价格;Ri,t为当年5月至次年4月的股票年回报率;Di,t*Ri,t为虚拟变量,如果Ri,t小于0,则Di,t*Ri,t等于1,否则等于0。模型(1)中,α1表征确定“坏消息”,α2表征“好消息”的确认,α3表征“好坏消息”确认的非对称性。
Khan和Watts在模型(1)基础上加入公司规模、市账比和资产负债率三个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变量,将上述模型拓展为:
其中,Sizei,t为当年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MBi,t为当年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例;Levi,t为资产负债比。模型(2)中用G_SCORE表征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模型(3)中C_SCORE表征盈余对“坏消息”反应的增量程度。
进一步将模型(2)和模型(3)代入到模型(1)中,整理得到:
对模型(4)进行分年度回归可以估计出系数ω0-3,代入模型(3)中便可计算得出每年公司层面的会计稳健性指标C_SCORE,C_SCORE的数值越大则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
3.控制变量。参考已有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选取了控制变量,公司特征: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营利性(Roa)、现金流量(Oca)、成长性(Growth)和上市时间(Age);董事会治理:两职兼任(Dual)、董事会规模(Board);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度(Cpe),并控制年度、行业固定效应。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为检验公司会计稳健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等式左边为公司i第t+1期的创新投入,右边为公司i第t期的会计稳健性、一系列控制变量以及年度和行业哑变量。如果假设1推断正确,那么β1应该显著大于0,即会计稳健性的改善能够促进公司创新投入水平的增加。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实证分析中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创新投入(RD1/RD2)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226/0.0201和0.0391/0.0347,标准差为0.0161/0.0293,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水平普遍偏低,且不同企业间的研发支出具有一定差异。会计稳健性水平(CScore)的平均值为0.0108,标准差为0.413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稳健性水平不高、样本间存在差异。其余控制变量均在合理范围内。
(二)相关性分析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结果列示于表3,左下角为Pearson相关性系数,右上角为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到,研发支出的两种衡量方式RD1和RD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53,Spearman相关性系数为0.729,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二者一致性较高、关联度较好。公司会计稳健性(CScore)和研发支出(RD1/RD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61/0.051,Spearman相关性系数为0.072/0.053,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一结果初步支持了理论分析部分的推断,即改善会计稳健性能够提升公司的创新投入水平。此外,研发投入和其它主要控制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基本都维持在0.4以下,表明本文的实证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
本文应用模型(5)对假设1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1)以研发支出与总资产的比例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只控制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滞后一期的会计稳健性(CScore)的回归系数为0.0013,在1%水平上显著;回归(2)添加一系列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控制变量,会计稳健性指标(CScore)的回归系数依然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支持本文会计稳健性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假设。第(3)列和第(4)列以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回归得到的结论不变。这表明,会计稳健性的改善可以增强组织可见性、降低创新项目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充分评估和信任程度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压力,增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同时委托代理矛盾的缓解,也有利于管理层专注于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维护,提升研发决策意愿,最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假设H1得到验证。
(四)分组回归
本文对不同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分组检验,表5报告了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无论是研发支出比总资产、还是以研发支出比营业收入衡量研发强度,会计稳健性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都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区分发现,对于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回归系数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著,显著性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这表明会计稳健性更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会计稳健性水平越高、国有企业的研发强度提升更明显。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股东-经理人的代理问题较小,同时非国有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更大,风险承担水平也较低,因此较为薄弱的资源基础导致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对于研发投入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因此会计稳健性的提升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研发意义更大。假设H2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
技术创新不仅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稳健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动。本文以2013年至2019年我国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主要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会计稳健性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第二,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资源基础优势,会计稳健性对委托代理问题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投资者及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投资者而言,本文的结论对其提高决策效率、识别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作为反映企业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会计稳健性往往预示着企业具有更低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更为缓和的代理问题。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应当充分重视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情况。对于监管部门而言,需要督促企业提高会计稳健性、改善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经济利益的同时增强企业进行创新的意愿与能力,促进企业良性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实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