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去菜场荡荡白相相

2021-05-20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塔市集菜场

陈佳慧

有的人去一座城市旅游,首先冲向所有的著名景点;有的人则拿起攻略书,打开App,把当地不可错过的美食店一一标记出来,随后满足地逐一打卡;还有的人,会留意当地历史最悠久或最为有名的菜市场。

菜场有什么好逛的?汪曾祺先生的答案是:“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但生活的乐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若有朋友来苏州玩,又或是最近对生活感觉枯燥乏味,那么一定要去苏州的菜场兜一兜。

那些最地道的美食,都藏在菜场里

正如此刻,阳春到来,万物复苏,一个“鲜”字开头,正是最适合在苏州的菜场里闲逛的季节。洁白水嫩的春笋令人心动;碧绿的豌豆、豇豆带着诱人的春意;菜心、荠菜、菠菜、水芹、蒜苗……深浅不一的绿色画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江南春食图。此时是吃鱼鲜的季节,更是吃甲鱼的时节,在苏州俗称“菜花甲鱼”,因甲鱼在春天菜花盛开时最适合食用。甲鱼要怎么吃才“鲜上加鲜”,热心的摊位老板一定会告诉你,至于甲鱼壳和“裙边”怎么处理,放心交给老板便是。

在《圆桌派》里,梁文道说:“什么人懂食物?什么人懂吃?我们一般都觉得是厨师和美食家。其实我们还忽略了菜贩,那些卖菜卖肉给你的人。”事实上,如果对食材感到好奇,去问问菜摊老板准能得到最地道的答案。聊得热络了,会给你分享详细的烹饪秘诀。“艾格菜么,用开水落一落就可以了,弗好多烧格,要老格。记得多放点香油,弗要特灵哦!”

除了探究食材,许多美食也往往“潜伏”在菜场附近。毕竟这里离新鲜食材近,人流密集,附近也都是最懂吃的人。

双塔市集里的韭菜鸡蛋饼是每个苏州吃货的心中最爱,来到这里,就算排队也必定要买上一块,拿到手一口咬下去,油汪汪热腾腾,鸡蛋和油饼的香味充满整个口腔,甚至直冲大脑,价格不贵,治愈度极高。“来啊来哉,只吃蛋饼不来赛!”当然,本地吃货会这样告诉你。毕竟改造升级后的市集专门开辟了小吃区,其中满是各色的苏式传统小吃,你可以拿着鸡蛋饼,转身点上一碗赤豆圆子,再跟隔壁摊位端着一碗菜肉馄饨的朋友找个座位汇合。

想领略二三十年前的苏州点心店“风格”,要去位于白塔西路的朝阳菜场。隔壁的老西白点心店,且不说量大实在的苏式面和馄饨,付钱后老板递给你的紙质 “面票子”也有着实实在在的年代感。

而新民桥菜市场二楼的酱牛肉铺子门口,永远排着长队,顾客多是烧了几十年菜的阿姨大叔们。这家的酱牛肉和无香牛肉,颜色诱人,纯肉带着筋,肉质劲道,腌制入味,称上一块,由店家切了片,带回家无论是直接当下酒菜还是配上蔬菜烧汤,都有着极好的味道。

游玩苏州最好的线路,绝不能绕开菜场

其实,游一座城市最好的路线之一,也是逛菜场。《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过:“我们去一个城市,一般就会去名胜古迹、所谓的地标建筑。其实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用我的话,和这个城市才有了肌肤之亲。名胜古迹都是‘西装革履的’,装扮得很好。但是菜市场装不了,它想装都装不了。”

无论你是在苏州居住了太多年,已经对出门感到索然无味,还是亲朋好友第一次来苏州,希望你来当个向导。逛菜场,都能打开新的世界,也能一下子接触到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色。

想了解这座古城百年前的风情,又想满足口腹之欲,可以去葑门横街走一遭。横街自古以来都是古城里最具特色的一条贸易街,百业云集,商行林立,因其东西走向呈“横”字而得名。白居易的那句:“买鱼沽酒,行旅如云”,也很适合形容横街。它的繁华,葑门分不开。古代,顺着吴淞江而来的江船、海船,都在葑门泊岸,渐渐地在此形成了一个商贾集散地,最后成了横街。所以这里的鱼市特别有名,除了鱼鲜多,横街的水生蔬菜也多。因为当时城门外黄天荡以及往东往南的广大区域均为湖塘和水田,盛产茨菰、荸荠、藕、菱、芡实、水芹和茭白七种水菜,由此,横街历来也是苏州最大的水生蔬菜集散地。

历史上,葑门虽然多次改头换面,但横街这条从明清时期兴起、自然形成的集镇式商业中心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街上绝大部分建筑至今仍是清末民初枕河人家的风格。2018年,葑门横街启动了一轮整治,整治后的主街路面仍采用老旧金山石,沿街的所有店面统一更换了木质牌匾式店招,保留了原有的市井风貌。

走进葑门横街,就会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整条街上各色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蔬菜、鱼虾、干货、水果、熟食应有尽有。当季的青团子、鲜炸的茨菇片、当场拌制的素火腿、冒着热气的小笼包、散着香味的苏式爆鱼……一路买一路吃,这不就是武侠片里来到繁华古城恣意享受红尘的场景。

葑门横街代表着老街游,那么双塔市集代表的必然是苏式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网红游”。2019年,姑苏区联合立邦《梦想改造家》栏目组,聚集了五位设计师,将原来的双塔菜场打造成了拥有小吃区、咖啡馆、茶铺、酒肆甚至加入了展览元素的全新休闲地。逛双塔市集的更好方式,是将它融入走街串巷的行走路线中。从十全街出发,喝杯咖啡续续脚力,然后拐进盛家带,赏着桃红柳绿与小桥流水人家,感受着墙边苏州大学的学术气息,再一路行走到望星桥北堍,寻访一下程小青故居。再走两步,到了双塔市集,正好坐下来吃吃美食,歇一歇,茶足饭饱后起身往北,穿过干将路,步入平江古巷。这古城街巷的风情,可都串联起来了。

更有趣的地方,还有阳澄湖高速服务区。你哪里能想到,高速公路边的服务区成了一个商品琳琅满目,小吃遍布,类似于市集的聚集地。而这里独特的设计,如大厅内的小桥流水,大厅外的静谧园林……都让它既成为了美食购买处,更成了人们进入苏州城之前,第一个人流如潮的网红旅游地。

苏州菜场带给人的惊喜,不胜枚举。

身在一座城市的日常幸福,更存于菜场中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早晨走在路上,急于上班的人往往是神情紧张的。但同样的时间点里,身在菜场的感觉却全然不同,在这里,人们的脚步是放松的,未必会交谈,但是身心都融入到了这一日三餐的日常中。吆喝声和说话声,蔬菜上的水珠,带有泥土味的蔬菜气味,旁边飘来的鱼腥味……这些,便是我们常说的“烟火气”了吧。

菜场里藏着苏州人最朴实的生活。

南环桥市场,是人们选购食材的起点。它承担着苏州市区绝大部分的农副产品市场供应,每一天,这里有数千吨的蔬菜、水产、肉类向市区集散,那些城市食物文化里最本真的气息,就隐藏在这个硕大的批发市场中。凌晨四五点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刻,小商户们在这里配货买菜,大商户们在这里团体批发。如果在这个时刻来,你会看到大货车进进出出,电瓶车来来往往,这是一座城市每日苏醒前最质朴的模样。当然,这个苏州的老牌食材集散地,也一直是市民“散户”的最爱,人们往往会在这里整箱整批地购买水果,然后和熟人分一分。到了年前,这里更是囤年货的好地方,节日的气息,首先在这里浓郁起来。

而去新民桥菜市场、娄门菜市场等市区内规模较大的“老牌菜场”买菜,则是叔叔阿姨们日常的娱乐。他们喜欢早早起床,邀上老姐妹、老邻居,一起前往这些摊位多、价格低的菜场“淘宝”。就算今天没人陪,自己挎个买菜袋去,先扫荡一圈便宜蔬菜肉类把袋子装满,再吃上一碗小馄饨,一个人笃悠悠坐着公交车回家,也是件能让人哼起小歌的乐事。

菜场也体现着城市生活的不同面,市区的老菜场体现着“淘宝”的乐趣,园区的菜场则有着“便捷”的优势,这也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一大特征。兆佳巷邻里中心内一站式购齐的放心菜场就是最好的例子。偌大的菜场空间内,蔬菜、水果、生鲜、熟食等各种菜品一站式購齐。这里每个摊位都有公示屏,屏幕与商户的溯源秤相结合,生鲜菜场每周公布最高限价。兆佳巷邻里中心还在街区共享空间设置了户外儿童乐园免费供大家使用。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便民服务也全面升级,缝纫、干洗、修鞋、月嫂服务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个社区“菜场”方便了周边11个小区的居民,确保居民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达。

其实苏城的菜场,在展现着风土人情的同时,都在不断升级。先进的科技和严格的监督管理,都让逛菜场的乐趣里增加了安全感与便捷度。黄鹂坊菜场大门口安装了感应门,电子屏上可以查到实时菜价和商户信息,它也是姑苏区第一家安装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全自动检测仪并设有机垃圾无害化就地处理房的菜场。三元三村菜市场是姑苏区首个“农改超”智慧示范项目,电子屏上的客群分析图表、超市的掌脉支付、语音引导、商品溯源等智能设备,更是让人直呼“新鲜”。双塔市集的智慧平台能够对菜价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对每个摊位的经营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随性地逛,更能够安心地买。

走吧,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去苏州的菜场荡荡白相相,享受生活,也是件正经事。

猜你喜欢

双塔市集菜场
菜场
古味市集
市集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双塔食品“兜底增持”致机构逃离 散户“站岗”
微妙地共舞
微妙地共舞
热闹的菜场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