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熵评价研究
2021-05-20雷亿辉
李 能 雷亿辉
引言
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第三生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有效的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市场活力,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从“一、二、三”模式发展成为“二、一、三”,进而又发展到“三、二、一”模式,2018 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探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大量涌现。早在1940 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这一定律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最开始集中在第一产业最后会依次转移到第三产业上。库茨涅茨在配第和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二十多个国家的数据,对第三次产业产值在GDP 中的比例关系和劳动力分布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陈望学(2017)基于因子分析得出对湘西州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2];王润球(2002)对湘西州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出应使旅游业和生态农业成为湘西州的支柱产业,使围绕发展旅游及其相关服务的第三产业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3];赵阳(20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湘西州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并且第三产业对贫困地区湘西州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4]。梁庆文(2000)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了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保持经济适度经济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就业增长”的结论[5]。杜传忠、李建标(2001)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认为“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供给大量增加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合理选择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6];李健英(2002)通过对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两者相互影响,第三产业的滞后也影响着城市化功能的发挥和农村城市化进程[7]。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湘西州经济经过长足的发展,2019 年湘西州GDP 达到 705.71 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12.59 亿元,在全省排名靠后,这对于巩固精准扶贫的战果,持续减贫是不利的。因此,对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做出科学评价,对于湘西州乃至整个湖南省的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利用2010-2019 年湖南省及湖南省各市区第三产业的有关统计数据,计算出各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区位熵,对湘西州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区位熵的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区位熵最早是由哈盖特提出并应用于区位分析的重要概念,是根据区位熵值的大小来分析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状况,值越大,说明产业发展程度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ij为j 地区第i 产业某类指标的数值,这类指标可以选择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和产业销售收入等。根据区位熵计算公式研究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状况,Iij、Ii分别表示某一年中湖南省各市级地区各产业的增加值、湖南省各产业的增加值。Ai表示第i 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区位熵值,当Ai>1,表明在湖南省内,某市级地区的某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竞争力较强;如果Ai=1,表明在湖南省内,某市级地区的某产业处于发展平衡状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当Ai<1,表明在湖南省内,某市级地区的某产业发展处于劣势,竞争力偏低。
基于区位熵模型,根据湖南省各年度统计年鉴和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选取2010-2019 年的湖南省、长沙市、常德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湖南省和湖南省各市级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区位熵值以及湘西州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值比重,绘制其变化趋势,如图1 和图2。
图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三产业情况及比重
从图1 数据可以看出湘西州从2010 年开始,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逐年升高,并且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年递增,在2014 年已经突破了百分之五十,而且在2019 年有突破百分之六十的趋势,这表明第三产业对湘西州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也表明在湘西州的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更有优势,可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此来推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
图2 湖南省地级市第三产业区位熵
从图2 数据可以看出,2010 年到2019 年湘西州第三产业区位熵值从都是大于1,表明湘西州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高于全省水平,而其他湖南省市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都低于全省水平,除了张家界市和怀化市。并且湘西州的区位熵值从2010 年起就高于1.10,2014 年区位熵值已经达到了1.20,表明湘西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高于湖南省的基础上还在不断发展并且已成了该地区的优势。
二、湘西州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图3 湖南省与湘西州从业人口产业分布
图4 湘西州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及产业分布
近年来全国第三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产业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本文收集湖南省与湘西州的从业人口分布和湘西州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及产业分布的相关数据并绘制柱状图(下图3 和图4),得出以下两个方面是影响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因素。
首先,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最大,由图3 可以看出,2014 年和2015 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从业人员将达到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的一半,远高于全省水平。2015 年后虽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在逐年下降,但是从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依然很高,加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效率低、对土地的依存度强,这些都不利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还需优化,由图4 可以看出,2011 年到2019 年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第三产业所有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等传统行业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绝大部分,并且在数据调查中发现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为16%左右,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为15%左右,所占比重偏低。表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三产业的结构还是以传统行业结构为主,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处在低水平状态,且科研技术服务投入不足,制约着三产业的发展。
再次,根据湖南省统计局贸外处下发的《湖南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为基本计算方法依据,按照有关分类标准,以湘西州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四全国经济普查的基础数据为数据来源,综合核算出湘西州2016年—2019 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初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从表1 可以看出,在2016 年—2019 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每年增加值占GDP 比重都超过15%,旅游业已经成为湘西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注:按经济学的界定,行业增加值占整个GDP 的5%以上即为支柱产业)。旅游业可以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点发展的行业。
三、对策建议
围绕生态旅游业确定重点发展行业是湘西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通过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目前的情况,从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综合比较优势,科学地确定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寻找和培养那些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将规则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作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让行业从“小”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建立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商品流通体系。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引导、促进各类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引进新的运营模式,加大对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的扶持力度。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要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促进产业进入良性循环,除了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外,更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随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围绕旅游产业衍生的零售、住宿餐饮及电子商务等行业都急需大批优秀的人才,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相关部门要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除聘用高水平人才外,更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提升产业整体服务水平,适应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