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测绘人故事系列之三精心测绘守初心 开拓创新担使命
——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工作综述
2021-05-20刘艳秀董欣
文/刘艳秀 图/董欣
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2019年度应急测绘保障综合演练
2月5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挂牌成立。辽宁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从2017年底开始筹建,历时两年,于2019年12月,经自然资源部批准成立。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作为全国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的省级区域组成部分,以“部省协同、资源共享、务实管用”为目标,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开展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调查监测,是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是自然资源卫星产品和技术应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落实新职责、新任务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承载新的使命,也开启了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创新发展的新历程。而说起它的前身,省内的测绘人恐怕都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它就是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分支机构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中心,今天我们就要讲讲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目前卫星中心的前世今生,时间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了。
追溯“前世”
1978年,成立辽宁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所。1982年由辽宁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所和辽宁省测绘局工程队组建辽宁省第三测绘大队。1994年更名辽宁省第三测绘院。2008年更名为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院。1995年辽宁省第三测绘院成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认证的甲级测绘单位,当然也成为省内最早拥有甲级航摄资质的测绘队伍,2018年机构改革以后,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院更名为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中心(以下简称遥感中心)。
遥感中心的王宪伦非常骄傲而且自信地告诉记者,遥感中心是一个从事航空摄影到数据生产、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一条龙”综合服务的专业测绘队伍,航空摄影事业从1986年至今已走过28年的光辉历程。说起专业这个词那可不是徒有虚名的,王宪伦的思绪又回到了2019年的那个难忘的元宵节。
基础测绘工作,做专业的航空摄影队伍
2019年2月16日,遥感中心接到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的“阜新露天煤矿及周边基础调查项目雷达航空摄影”的紧急任务。科室全体人员立刻忙碌起来:一边抓紧时间做飞行航线设计,一边联系通用航空公司运五飞机。(北方的通航冬天几乎都是“休眠”状态,机组人员也在休假),2月19日元宵节上午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航摄小组开赴盘锦陈家机场,当天就完成了设备在飞机上的安装与调试,根据气象消息22日天气晴好具备航摄条件,21日晚9点接到民航空中管制通知:22日早晨6点30分到45分可以起飞。
22日凌晨3点多,航摄小组的组员们就起来做航飞前的准备工作。从150米以外连接外部电源,利用一切可以加热的设备为机舱、雷达的控制设备、激光发射器进行预加热,航摄数据硬盘安装、触摸显示屏连接,等准备工作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1小时后开始了有序的摄影工作。阜新露天煤矿是一个深度达到300多米的“大坑”,上空的气流非常不稳定,加上飞机进出航线的大坡度转弯,飞机颠簸非常大,有时瞬间上升或下降20多米,让人感觉“翻江倒海、头晕目眩”,别说坚持工作操作设备,就是让你“静静的”休息,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呕吐更是“家常便饭”。17条航线16个大坡度转弯、不停的颠簸。
两个小时后,经过机长和庞宇的确认飞行航摄任务全部完成,准备返航。
这次航空摄影任务只是王宪伦指挥过的众多任务中的一个,在近30年的航空摄影历程中,遥感中心曾多次承担国家及省内外基础航空摄影任务,如湖北鄂州、内蒙、通辽、吉林、及覆盖全省的航空摄影工作,2013年采用ADS80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对辽宁省全域实施了0.2米分辨率影像采集工作。完成了省内外多个测区的各种比例尺DLG、DEM、DOM数据生产以及辽宁明长城测量、辽宁著名山峰测量等项目;完成了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的测量工作;为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辽宁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字城市建设、土地资源调查、风力发电建设等方面提供测绘服务。
应急测绘保障,打有准备的仗
其实,王宪伦告诉记者,这种航空摄影任务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时间紧急,但还是有所准备,而有些任务则是突破情况,这就是他们常说的应急测绘保障。
2019年4月17日,沈阳棋盘山森林突然起火,火势蔓延迅速,形势复杂。当天晚上17点19分,大家都已经下班的路上,此时,接到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的通知,应急测绘保障科的同志立刻回到工作岗位,在科长庄利有的带领下随时准备做好此次火灾的应急测绘保障任务。接到电话后,大家二话没说马上回到单位,遥感中心领导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响应,迅速组织全体应急人员快速集结,仅仅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工作,全体应急人员备战了一天一夜,时刻待命,直至18日才解除战备状态。
据介绍,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是因为他们早有准备,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做好全省应急测绘保障工作,他们会定期进行无人机飞控手资格的培训、证书考取、针对山区大比高地形特征的训练、综合演练和应急装备更新与维护,这些都看似日常的工作却能够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成为一支可以“战斗”的队伍!
科研技术领域,用于创新探索
作为一家老牌的测绘队伍,他们没有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在科技进步和技术研发方面,卫星应用中心拥有国际最先进的ADS80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ALS70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UAVRS-10无人机遥感系统、徕卡、天宝、Ashtech等不同品牌的GPS、管线探测仪等高精尖设备,具有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图数据生产、地籍测绘、大地测量、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国土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各种专题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三维立体景观漫游系统建设等多项业务生产与研发能力。先后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70余项,其开发的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三维漫游系统荣获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及辽宁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盘锦市彩色航空遥感正射影像图(DOM)地籍调查项目获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与土地登记发证资料信息库的建设与挂接获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是遥感人敢于迎接挑战,更是勇于创新的真实写照。
展望“今生”
遥感中心一路走来,战功赫赫,硕果累累,赢得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而作为他的“今世”——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卫星中心则要承担起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
公益卫星可以全天候对地面获取卫星数据,卫星中心工作就是实时接收这些卫星数据,并对这些卫星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有助于各行业应用的产品,并为这些行业提供公益性的产品和技术服务。辽宁省自然资源应用技术卫星中心的成立,将更好地为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卫星中心成立后,下一步将推动全省各市、县开展卫星应用节点的建设工作,快速形成面向全省的卫星服务保障能力,在全省的自然资源、农业、环境、水利、交通、气象、应急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保障作用,使卫星遥感技术在全省得到快速普及和应用,从而推动我省卫星遥感技术产业发展。
据了解,如今的辽宁省自然资源应用技术卫星中心已经初步具备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数据的接收能力,已接收卫星数据近三万余景,较好地满足了全省自然资源及相关行业的遥感应用需求。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卫星中心成立后,将集中力量大力开展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把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成为我省的卫星影像资源数据统筹中心、卫星标准产品生产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卫星遥感技术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卫星应用融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评估、决策等主责主业,着力提高卫星应用技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的应用水平,满足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行业的需求,努力将其打造为省内领先的卫星遥感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化应用典范,发挥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在国土、海洋、测绘、城乡规划等领域人才、技术和资源的集中整合和深度融合的优势。
从1978年到2021年,走过了40个春夏秋冬,从成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认证的甲级测绘单位到成为首个辽宁省自然资源领域的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虽几次更名,但这支队伍的初心从未变过,做好基础测绘工作,为辽宁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这支队伍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承载着新的工作重担,相信未来,他们依然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勇担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