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的研究性质刍议

2017-02-18邓辉林

新闻前哨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内涵

邓辉林

[摘要]当下的一部分新闻评论作品,明显存在分析肤浅、思维浅薄的问题,原因之一即在于作者未能认识到新闻评论本应具有的研究性质。本文在相关论者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了“新闻评论的研究性质”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及对当今新闻评论写作与主体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闻评论 研究性质 内涵 现实指导

2016年11月30日上午,《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迅速扩散。许多人在转发时还附上了同样的一段话,说明“每转发一次此文有机构就会捐出一元钱”。在深圳一家期刊社工作的文章作者罗尔讲述了女儿罗一笑罹患白血病的事,以及家庭生活境况、医疗费用负担,因此收到大量捐款。但随后不久,就有网友发文称,罗尔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文中提到的医疗费用负担被夸大,声称根据文章转发量确定捐款额度的那家公司是在进行自我营销。很快,一些网站发表了评论。其中许多评论如《罗尔的慈善套路营销,你给我站住!》《罗一笑风波,用善心牟利当止》《你转发了“罗一笑”?不要觉得受骗,要为自己点赞》发表之时,深圳市人社局关于罗一笑治疗费用及医保报销情况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发表时机并未成熟;由于过度追求发表的时效性和事实依据不足,这些评论只能做到简单表态,呈现出分析肤浅、思维浅薄的性质,出现了思维浅表化的问题。

从总体上说,新闻评论出现思维浅表化的问题,与作者写作能力低下、事实依据欠缺等因素有关。但在前述案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作者对新闻评论的研究性质认识不足。两位美国新闻学者道格·纽瑟姆(Doug Newsom)和詹姆斯·A·伍勒特(James A· Woolert)在《媒介写作》一书中提出:“要写出一篇好的评论,仅有一个观点是不够的。你要展示你手边能够掌握的这个话题的相关知识、背景材料,以及你对特定主题的敏感,而专业技术则帮助你把这篇文章写得值得一读或值得一听。”[1]既發表观点,又运用相关知识、背景材料、专业技术和对特定主题的敏感进行论证,这里说的就是一种对事物的研究方式。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应当是对事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研究事物是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一种研究,这一规定性要求新闻评论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分析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影响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新闻评论文章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根据现实中反映的问题,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采取论理、分析的方法来反映作者的有形意见(即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说明、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解决现实所提出的问题,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提出希望、意见和要求),达到明辨是非、释疑解惑、相互交流、为读者服务之目的。”[2]其中的“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说明、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就是一种研究。在这个问题上,学者马少华认为,评论写作“至少应该有一种认识态度,也可以说是研究态度,也就是进入到一个事物本身的语境和存在条件之中,调动具体的认识资源,帮助读者认识这个事物”,“你要写评论议论一个事物,就要认识这个事物,研究这个事物,这样才可能得出独到的见解,也才能够使自己的评论有机会在观点的市场上传播、流通。”[3]

新闻评论应当成为一种对事物的研究,这是由新闻评论承担的功能决定的。新闻评论承担的社会功能大致可以概括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监督功能。[4]发挥这四种功能即帮助读者认识事物,反驳不同观点以正视听,影响社会舆论走向,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活动进行舆论监督中的每一种,前提条件都是对事物展开研究。除了社会功能,新闻评论还承担着增强媒体竞争力的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独家新闻越发难求,重视新闻评论成为媒体竞争的一种策略,有诸多论者因此认为观点竞争是当下媒体竞争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让新闻评论在媒体竞争中发挥作用,需要保证新闻评论的质量,这种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作者对事物的深入研究。

比如,腾讯网“今日话题”专栏发表的新闻评论,呈现出鲜明的研究性质。2016年12月1日“今日话题”专栏发表了第3727期评论《“朋友圈慈善”怎么做才能不挨骂?》,评论由头是前面提到的深圳期刊社编辑罗尔通过自媒体账号为患病女儿向社会求助一事。从形式上看,文章由标题、导语、要点速读、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部分又进一步分成三部分且每一部分都配有一个小标题,这使得这篇评论已经具备了论文的样式。从内容上看,文章客观、专业,反映出的知识水平超出了简单表态的评论,对问题的分析达到了研究的层次。文章对“朋友圈慈善”两种模式的概括,以及对其中一种即“通过自媒体账号直接进行情绪动员”模式的两个特点的归纳,对两种模式一种属于个人求助范畴、一种属于《慈善法》管辖的基于平台的公开募捐的定性,对“朋友圈慈善”兴起的原因的分析,对“朋友圈慈善”暴露出的问题的梳理,对净化“朋友圈慈善”环境的方法的探究,其实是在对“朋友圈慈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其中的思维路径和思维方式明显呈现出研究事物的特质。

具有研究性质,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应然状态。应当看到,媒体发表的一部分新闻评论,在思考的深度上并未达到研究的层次。如2016年12月1日发表的《太平间外醒酒是别具一格的生命教育》,评的是天津市交警部门首次将被查处的酒驾人员带到医院太平间门前接受生命教育一事,文章提出交警部门的这种做法有利于破除酒驾人员轻信自身驾驶技术的侥幸心理,这个观点能够成立,却并无新意,且文章分析也只是泛泛之论,未对这种生命教育方式为何能起作用进行专业性的论证,因此这篇评论并未达到对事物进行研究的层次。新闻评论作者,本应珍惜表达空间和媒体资源,在对事物进行研究时尽可能深入,力求抵达事物不同方面的实质和核心。

新闻评论的研究性质的内涵

归纳出新闻评论的研究性质的内涵,可为新闻评论作者调动知识积累、背景材料等认识资源去认识事物提供参照,使新闻评论具备研究的深度。

新闻评论的研究性质,其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认识资源的专业性,二是思维方式的科学性。认识资源的专业性和思维方式的科学性,这二者内蕴于新闻评论文本,在文本之外对应的是新闻评论主体即新闻评论作者的能力与素质。

为了使新闻评论具备研究性质,新闻评论作者撰写评论时调动的认识资源应当具有专业性。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各领域必然会出现一批专业人才。在新闻评论文本生产领域,专业人才就是新闻评论作者。而具体到不同专业领域的新闻评论,专业人才就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储备的新闻评论作者。由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新闻评论作者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专业人才。新闻评论作者在写作评论时调动的认识资源应当具有专业性,这就需要作者根据自身认识资源选择相匹配的评论对象。如2008年12月9日《新京报》发表的社会学者郑也夫的评论《油贵吗?看和谁比》,文中搜集了比、法、德、意、荷、英、美等七国从2004年到2008年的汽车燃油价格,这一认识资源对于解答评论提出的问题而言就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因此文章得出的结论“五年来中国的油价一般比美国稍高,一直比欧洲低很多”和“判断历史上中国油价高低(这里不考虑那钱进了国库还是石油公司),以及设计未来中国燃油附加税的额度,都面临两个参照,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欧洲。二者差距大得惊人,值得深入比较和思考”,就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看出,专业性的认识资源,并不限于新闻评论作者拥有的已经内化的知识储备,还包括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搜集到的知识材料。新闻评论作者既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积累,又需要提高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获取认识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国内有的新闻评论作者在撰写不同专业领域的新闻评论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性,靠的就是庞大的电子资料库的支撑,而一些新闻评论作者在写作相关领域的新闻评论时,会和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远程交流,这些都是扩充认识资源的有效方式。

新闻评论作者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是保障新闻评论达到研究层次、具有研究性质的另一必备条件。一些作者在有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高于另一些作者,但撰写的相关领域新闻评论的质量却不及后者,这往往与其思维方式的缺陷有关。

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属于收敛型,思维集中于评论对象和观点,而不能像自由联想那样随意发散,这样才能使思维反映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新闻评论作者还需要遵循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规律,遵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规律。一些作者对新闻评论思维方式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肤浅,导致写作过程中思维粗放,不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新闻评论作者认识资源的专业性和思维方式的科学性,都是使新闻评论具备研究性质的工具,都是新闻评论具备研究性质的前提条件。如今,国内一些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作者,由于受过法律专业知识教育或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储备,并养成了严谨的法律思维方式,在法律领域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评论,这种现象堪称新闻评论研究性质应当具有相应内涵的力证。

对新闻评论写作和主体的现实指导意义

以前,媒体的评论员承载着“杂家”的角色期待。如今,这一角色定位应当得到拓展。媒体竞争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在于观点竞争,而观点竞争实质上是独家观点之争。那些几乎千篇一律的肤浅评论,不足以增强媒体竞争力,无助于媒体在媒体融合浪潮中实现生存与发展。让新闻评论承担起阐发独家观点的功能,需要让新闻评论达到研究的层次,进而需要提高新闻评论写作水准。

具体到新闻评论写作,这一文本生产过程应由普遍表达向专业判断过渡,以使新闻评论具有研究性质。一些论者提出,新闻评论写作应当朝专业性的方向发展。《河南日报》评论员薛世君认为:“时评未来的方向之一,应该是专栏化,就是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作者,表达专业性的观点和思想。”[5]

新闻评论主体应当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努力将“杂家型”评论员拓展为“一专多能”或在多个专业领域有比较深厚的知识积累的评论员。应当看到,“在新媒体背景下,在新闻评论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传统媒体的评论主体却在向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新闻评论部会招揽政治、经济、法律或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的专职评论员和编辑;另一方面,新闻评论部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其撰稿或发言。”[6]在评论写作专业化的趋势下,“杂而不专”的评论作者,面对具有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国际关系等专业背景的评论作者逐渐失去了优势。深入掌握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是新闻评論主体即新闻评论作者职业能力训练的发展趋势。

此外,新闻评论主体应当注重评论思维的训练。“忽视思维,缺乏思维,新闻评论的写作活动是难以展开的,因而,对新闻评论作者来说,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新闻评论思维的品格。”[7]无疑,新闻评论读者希望评论文本呈现出清晰、严密、流畅等思维特征,这就需要新闻评论主体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新闻评论思维虽然是在大脑中运行的,但其运行方式的内在规律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在这方面,国内外已经出版了一批著作,如国外的《论证与辨论:理性决定的批判性思维》《有效思维》《批判性思维与交流:论说中的推理应用》《我们如何思维》,国内的《新闻评论案例——思维训练与实战分析》《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功能、品格、思维、发现》等等。

除了学习新闻评论的思维规律之外,新闻评论主体应当加强写作实践。因为,评论写作实践是训练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只有经过写作实践和读者检验,才能评判新闻评论主体的思维水平,进而为提高其思维水平提供依据。新闻评论主体具备优秀的思维能力,再加上拥有丰富的认识资源,为使新闻评论具备鲜明的研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赵振宇:《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

[3] 马少华:《“文气很长”的女生得了一等奖》,搜狐博客2016年10月21日

[4] 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5] 红网:《薛世君:专业知识背景的作者是时评的未来》,红网2014年7月22日

[6] 刘义昆:《多元化与专业化: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向》,《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第12期

[7] 黄家雄:《新闻评论的思维品格》,《新闻与写作》1995年第6期 <\\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深圳特区报)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