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开创曲艺传承发展新格局的三要素

2021-05-19林秀玲

曲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曲艺动画创作

林秀玲

我国共有500多个曲艺品种,独具特色的曲艺种类遍布全国各地,在民众中影响广泛。新的时代背景下,曲艺发展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握好传承与创新,如何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一直是曲艺传承人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课题。从寻找“当下感”,催生时代佳作;巧用“新媒体”,开拓发展空间;培育“动笔人”,激活“源头”之水入手,无一不是当代曲艺传承发展新要素,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曲艺人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寻找“当下感”,催生时代佳作

回望中华文化艺术长河,我们看到戏剧类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田汉、吴祖光,改革开放之后的魏明伦、陈亚先等,他们的创作都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精神,无一不是流传百世的经典佳作。近观当代,体现时代主题的曲艺作品如以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为主角的评弹《天堑长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绍兴莲花落《催生鸡》,反映空巢老人现象的小品《等爱回家》,又如吸收说唱元素的曲艺作品《说唱黄陂》、喊麦音乐配莲花落等曲艺作品在保留其传统属性的同时,吸收了一些时尚元素,赢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那么何为“当下感”?笔者认为“当下感”是一种当代审美趣味。每个时代都是唯一、不可复制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当下特定的剧场环境、观演关系、审美风尚、艺术趣味。文化的感召力无往而不胜,可以對内汇聚力量、对外“修文德”,可以最大程度赢得人心。因此,曲艺创作应立足于当下,存活于当下,传播于当下,复兴于当下。这是曲艺创作者的责任,也是新时代的召唤。

2020年9月,厦门市南乐团南音《村史馆》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节目奖提名,该剧之所以得到观众及专家的一致认可,源于该剧的主创人员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新时代农村面貌,深入乡村实地采风、调研,围绕新时代“美丽乡村”这一主题对作品进行创作,力求做到内容新、形式新、编排新,在总结以往作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该作品开创性、观赏性和感染力较强,内容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曲艺的艺术形式颂扬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建设和基层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生动展现了广大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最新实践成果,是蕴含着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乡村题材优秀曲艺作品。

可见,想创作出“当下感”的曲艺好作品,首先要“眼见为实”,千万不要“道听途说”。笔者认为,创作具有“当下感”的曲艺作品是一项综合技能。这项综合技能要求曲艺创作者,首先要用好“眼力”,关注当代焦点事件、核心论点;其次要使好“脚力”,走进脱贫攻坚第一线、乡村振兴第一线、抗“疫”现场、脱贫攻坚战第一线;运好“笔力”更是关键,勤记录、多书写时代进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创作者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品就有可能跟老百姓在一起;创作者的关注在当代,具有当代的思想,用现代的方法创作,才能对当代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创作者的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有可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创作者的心与时代相连,才能紧扣时代脉搏,挺立时代潮头,催生“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时代佳作。

巧用“新媒体”,开拓发展空间

我国传统曲艺的历史极为悠久,从农耕时代发展至今,仍然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然而,当高新技术发展领域按下快进键时,曲艺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如何让“融媒体”成为实现其文化价值体现的技术驱动,便成了新课题。

(一)融合新媒体,开辟曲艺传承新局面

从曲艺的受众方面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文化信息的接受方式已然从慢节奏的视听方式慢慢演变为以新媒体为介质的“读图时代”,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使得人们的视觉进一步强化,而传统曲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仅仅是看图像,快速浏览并不能全然感受曲艺的魅力,因此,听觉性与视觉性的主宾关系处理成了必然,这也是新媒体与曲艺之间的一大冲突。其次,传统曲艺无论是场景的转换,还是角色的转换,或是叙述者与角色之间的跳进跳出,全凭演员一张嘴彰显其艺术独特魅力。反观新媒体传播中,受众更喜于接受影像化、情节化、具象化,于是受众写实性的需求与传统曲艺写意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实际性的冲突。再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时间的碎片化,导致新媒体的传播中追求艺术内容的“短、平 、快”。碎片化、片段化的内容虽传播快,但破坏了传统曲艺的完成性。就拿南音来说,其唱腔、落韵尤为讲究。南音唱腔中,叫字分字头、字腹、字尾,咬字分合咀、开咀,从开腔到落韵是个完整的过程。再打个比方,若将南音比作一幅美妙绝伦的山水画,那腔韵便是画中袅袅飘逸的烟黛,如丝如缕。试想,如此传世佳音,若是应运片段式需求,“短、平、快”截取或是提速,其原有的韵味便荡然无存。

因此,要达到新媒体与传统曲艺双方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就需要寻求新媒体之优势,将两者进行融合,开辟新时代曲艺传播、传承新局面。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很长时间以来,传统曲艺的传播方式一直以单一方式传播、展示,人在哪里演,便是哪个区域的受众收益;表演何种曲艺类别,受众别无他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扩展其受众面。中国曲艺家协会开设的“曲艺”APP正是巧妙运用了新媒体的交互性、多样化、即时性的特点,让受众在APP里感受全国各地、各门类的曲艺种类,可以说是一个曲种多样化、赏析与研讨并存、表演与教学均有的中国曲艺大观园。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类别的限制、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随心随意打开与分享,大大拓展了受众群体和传播空间。鉴于新媒体的优势,2020年7月厦门市曲艺家协会在厦门市第十一中举办“名家进校园·2020年中学生曲艺夏令营”活动中首次尝试线上夏令营,活动参与学习人员近3万5千人。该夏令营自2009年开班以来,已是第12个年头,每年均在第十一中招收50名学员参加夏令营活动,网络课程的尝试让学员的数量增至传统教学的70倍。由于尝到网络提升课程受众面的甜头,厦门市曲艺家协会在2020年厦门市曲艺研讨会中,开设曲艺理论、曲艺欣赏等网络课程,仅仅3天时间,4门课就达近20万人数的关注。这些数据足以可见,合理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优势可以很大程度拓展受众面。

(二)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曲艺传承方式

传统曲艺的表演形式一人单口饰演众多角色,角色跳进跳出的形式,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人对艺术表演的视觉要求,新媒体、多维的动画技术恰恰可以为传统曲艺提升视觉感。

在网络平台中,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相声作品,如《马季相声动画全集》《刘宝瑞相声动画全集》等以动画形式展示的相声集。相声动画集中人物形象感、画面感、故事感强,听觉效果和节目的趣味性明显提升。传统曲艺与动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曲艺动画。就目前为止,传统曲艺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更多的是相声,但在许多地方曲艺种类中的运用并不广泛。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曲艺动画趣味性及视觉性非常受孩童喜欢。传统曲艺要在新时代传承,不妨有效借助Flash技术创编经典的曲艺动画节目。有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曲艺设计、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形象设计、音频设计,可以让传统曲艺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对不同年龄、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从而让公众更易于接受和了解传统曲艺文化。两者的有效融合,既实现了本身艺术的创新,也使得曲艺文化内涵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曲艺传承发展新方式。

培育“动笔人”,激活“源头”之水

曲艺的传承应注重对创作人才的培养,而不能仅拘泥于表演人才的传承。历年以来,就闽台曲艺文化的交流也罢、各地的曲艺赛事也好,均以表演为中心,而创作及理论的交流、培训、学习则比重相对小点。所有的艺术门类,无一不经过创、演两个过程,创是演之本,文本乃是任何艺术形式的重要依托。时代在进步,但千百年来民间说唱难登大雅之堂,再加上“师带徒”的传承方式,导致理论研究相对落后,重“演”轻“创”的现状凸显。俗话说,好剧目有赖于好剧本,好剧本离不开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笔者认为要激活 “源头”之水、抓培育“动笔人”,应以人为本,以各单位、社团、学校为平台,努力培育适合创作人才成长的优良土壤,主要措施有以下三项:

(一)开设曲艺创作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的曲艺创作者大多来自文化馆(站)等群众文化系统或者曲艺爱好者、戏剧编剧、媒体队伍或是演员自身,由于曲艺类的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均不设文本创作专业,曲艺创作队伍难以得到培养与锻炼。虽然我国积极推进“曲艺艺术论”“曲艺表演美学”“曲艺传播学”“曲艺教育学”等系列理论研究,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全国众多曲艺项目的需求,各省、各地市的艺术院校,均可根据本区域的曲艺项目针对性开设相关专业或将曲艺创作相关课程作为曲艺类、艺术类专业的必修科目、选修科目,从而促进曲艺教育规范化,开创曲艺发展“出书出人走正路”的新格局。

(二)搭建创作人员传承之链

曲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种类之一,项目传承人中不乏曲艺类创作人才。各地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在地区非遗保护中心要进一步发挥管理职责,加强与曲艺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和各类表演团体的业务联系,并引导区域内各方力量曲艺创作人才的艺术传承,壮大创作人才工作队伍。在每年的传承计划中将培育创作新人计划列入传承计划,搭建“传承——培养——传承”的曲艺生态链,由此精准打通点对点教学、线对线传承的创作生产线,结合老带新的教学方式,凝聚精干的原创力,推出更多既能传承传统又能与时俱进的优秀曲精品。

(三)推出创作人才培育计划

创作是曲艺的“硬核”,近几年中国曲协以及各地方曲协均推出“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曲艺英才计划”,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业界艺术家讲课、阶段性指导学员的创作、表演和理论素养。这些人才培养计划,效果显著。以福建为例,在福建省曲协的积极发动、引导下,厦门、漳州、龙岩等各地市的青年创作人才开始崭露头角,创作人才的年龄基数年轻化。各地协会可参照国家、省的培养导向,拟定当地曲种的创作人才计划,分阶段、分项目针对性推出创作人才计划。此举旨在号召更多的曲艺工作者充分运用曲艺说唱的特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墙落地的教化功能,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

综上所述,曲艺是一个与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种类,曲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在传承中华历史文脉、助推当代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具有重要意義。曲艺的发展需要集结各地方和各级文化部门、艺术院校、文化社团的力量,积极践行曲艺整体保护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培育人才;需要曲艺从业者紧扣当代发展的主旋律凝聚成一股绳,创新思维,巧用新媒介,通过多种渠道展示曲艺艺术的时代魅力。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握好传承与创新,如何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一直是曲艺传承人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凡是传世之文者,必先有传世之心”,我们坚信,曲艺一定会在当代开创繁荣发展新格局。

(作者单位:厦门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曲艺动画创作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Jazz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迷,变身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动画总动员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