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调查分析①
2021-05-19
2015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是在国家层面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进行的战略部署。在政策的指导下,地方高校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其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经济崛起,人才先行。为确保河南旅游业稳健有序发展,势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与之相呼应,形成坚实的支撑力量。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主力军,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即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出现了供给不对称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调研,探讨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和旅游行业市场需求的准确对接,促使河南省旅游人才的良性发展。
1 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解旅游企业岗位能力、用人标准与学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差距,了解河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在2020年9月—10月期间,对旅游企业、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面的调研。此次调研分别针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进行调研,确定调研的旅游企业均为接纳过或目前有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毕业生的企业,旅游院校均为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
通过对搜集到的部分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找出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对调研内容的设计作出指导。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旅游行业用人单位、旅游院校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调研相关信息。通过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
2 调研情况统计分析
2.1 旅游企业调研情况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通过网上问卷发布,有针对性地发给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用人单位,共回收问卷23份,有效问卷21份。此次调查还涉及旅行社7家,旅游饭店7家,其他旅游企业7家。此次调查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3人,部门总经理、部门总经理9人,其他人员9人。此次调查中旅游企业单位现有员工1000人以上3家,500~1000人之间2家,200~500人之间6家,200人以下10家。
根据问卷统计情况得出:在岗位需求方面,旅行社最需要计调、销售、产品设计人员等岗位的人员,旅游饭店最需要餐饮、前厅、客房、防损、工程部等岗位人员;在技能方面,旅游企业认为员工的沟通能力、英语水平、吃苦耐劳精神、学习能力和实操技能等是员工的必备技能;在岗位能力培养方面,旅游企业认为职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中,占比较高的是职业道德80.95%、协作意识66.67%、吃苦精神71.43%、爱岗敬业66.67%、沟通交流76.19%;旅游企业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中,占比较高的是从业经验71.43%、专业技能52.38%、吃苦精神80.95%、沟通交流61.9%、应变能力66.67%,而对协作意识、诚信友善、社会公德、文化素养、礼仪修养等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认同度较高,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统计
通过对比分析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把一些共性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放入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中。统计得出,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专项技能实训、旅游礼仪、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等。在课程开设方面,旅游企业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建议增加开设计调实务、行程报价制作、旅行社运营、外语语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还有个别企业提到了奢侈品知识、设备保养和维护、金融知识等。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统计中,基本上每个企业都强调了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个别企业也给出了十分详细的建议,如适当增加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学生的实习可以分阶段进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以上统计可以得出,企业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外语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说明这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欠缺的,也是下一步着重需要去培养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强调计调外联、行程报价、旅行社运营等实用性知识,强调学生的外语表达、听说等语言知识,强调增加实践环节。
2.2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调研情况统计分析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调研通过网上问卷发布和实地调研两种形式,网上回收问卷23份,有效问卷23份;此次问卷调查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23所;此次调查人员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其他人员2人。
人才培养基本情况方面,大部分院校旅游专业的建立时间较短、招生人数规模一般,在培养方向上集中在旅行社、酒店管理、导游、景区管理等几个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绝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开展较好。
在实践课程开设方面,旅游院校认同度较高的实训课程为礼仪训练、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调研、餐饮综合实训、前厅客房综合实训等。各类实训课程开设占比中,礼仪训练占86.96%、旅游线路设计占82.61%、模拟导游占78.26%、旅游市场调研占73.91%、前厅客房综合实训占69.57%、旅游口语实训占52.17%、旅游规划文本设计占47.83%、其他占8.7%,如图2所示。
图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统计
除此之外,大多数院校均开设的有毕业实习、课程实践、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实训环节开设的占比为课程实践占86.96%、认知实习占73.91%、专业实习占86.96%。其中,在专业认知实习中各院校会开展如课题调研、自学课程、网络课程等学习研究内容,其中开展自学课程的学校占到39.13%,开展网络课程的占到21.74%,开展调研课题的占52.17%,无安排学习内容占到17.39%,其他的占到21.74%。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有21所旅游院校设置了实验室,1所计划设立,1所没有设立。有7所有旅游院校设立有教、营一体的实验经营场所,2家计划设立,14家没有设立。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60.87%的旅游院校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就业,43.48%的旅游院校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和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在就业对口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对口就业率普遍不高,21.74%的旅游院校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13.04%的旅游院校对口就业率在60%~80%之间。
3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建议
3.1 明确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准确定位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地方服务特色,对人才培养准确定位。从学科体系上看,旅游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由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等构成。应用型旅游人才更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和适应性,突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岗位能力。应用型旅游人才除了要具备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之外,更要强调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和知识再创造的能力。
3.2 重视通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要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根据行业岗位需求,重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在教学设置中,要重视通识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河南省现有旅游院校中,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主要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各院校在通识教育中要采取措施强化通识教育效果,特别是强化劳动教育的效果,并根据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行业发展需要,在通识课程中加入专业特点和专业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满足人才就业的需要。
3.3 强化学生知识运用和再创造的能力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课程设置中开设有完整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在能力培养中,重视学生礼仪交往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调研分析能力等。人才培养效果得到了旅游企业的认可,特别是其对协作、诚信、社会公德、文化素养、礼仪修养等素质认同较高。但在旅游院校中依然存在重知识掌握轻实践操作、重理论讲授轻操作分析的问题。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掌握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并能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创造知识。各旅游院校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更新知识体系,重视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再创造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训教学中要按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综合性、设计性实训为支撑,以实习和毕业论文为重点,通过综合实训与设计实训相结合、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勤于思索、开拓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4 注重导师制对学生职业的引导
导师制设置在学生日常学习之外,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职业中遇到的问题。导师一般包括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为校内旅游专业教师,校外导师则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知识学习问题和职业引导。从调研中发现,旅游专业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就业对口率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部分同社会发展的情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较低。解决专业认同度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课程开设、老师讲解、参观学习等方式解决。但由于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存在一个由浅到深、由模糊到具体的过程,专业认同在一定阶段会出现反复。导师制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特别是校外导师都是在旅游行业中做出一定成绩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于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