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的利弊辨析①

2021-05-19

商展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会展经济参展商会展

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 宋晓芳

韶关学院科技处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曾关秀

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 王波(通讯作者)

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被称之为“会展产业”或“会展市场”[1]。会展经济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形式,近年来,会展经济不断升温,会展产业已成为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展览总数为11033场,展览总面积为14877.38万平方米,较2018年分别增长0.6%和2%。全年净增展览65场、展览总面积 301.62万平方米(如图1)[2]。另据统计,近年来全球会展业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新局”提供了有力指导。作为朝阳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会展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图1 2011—2019年全国展览数量、展览面积增长趋势

2020年伊始,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各种会展活动基本停滞,会展产业深受打击,为积极推进会展经济领域复工复业,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肖龙(2021)等认为应从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视角出发联动打造多位一体的绿色会展发展路径来应对中国绿色会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4]。方子强(2021)等认为应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会展业进行转型升级[5]。杨翕雅(2021)等对新时期中国会展业如何融入国际化发展进行了分析[6]。张雨钊(2021)从区块链视角下对电商平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进行了分析[7]。赵富森(2016)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对新常态下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了分析[8]。侯晓博士(2019)则基于共生理论对会展综合体设计进行了研究[9]。但诸多研究均未涉及大数据技术与会展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及“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而生产的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与会展经济的融合既为会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技术层面的支撑,推动了传统会展经济形态和结构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可能由于过度关注“工具理性”而易于产生的一些社会或伦理问题。后疫情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的利弊进行分析,进而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疑兼具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1 大数据技术与会展经济的融合

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大数据是指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收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10]。而大数据技术则是基于某种需求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的技术。“互联网+”为大数据技术与会展经济的融合提供了平台,具体而言,二者的融合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会展经济大数据的挖掘

大数据的收集是大数据技术使用的前提,面对海量的会展信息,挖掘会展经济信息是大数据技术与会展经济融合的第一步。会展经济参与主体是以会展举办方、会展参展商和会展参会者为主体,囊括其他直接或间接受会展活动影响的组织和个体而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元治理系统,信息是会展经济多元主体实现协商共治的基本前提。因而,会展经济大数据的挖掘要尽可能把相关主体的基本信息和活动信息都纳入其中。比如对于参展商这一主体而言,要挖掘的相关信息包括参展商的业务范围、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战略规划、客户群体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以及参展产品的种类、外观、数量、质量、性能和产品定位等方面。

1.2 会展经济大数据的储存和处理

会展经济大数据的挖掘只是会展经济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第一步,收集信息不是目的,从收集到的信息数据中研判出不同群体经济活动的规律才是“互联网+会展经济”的目的。为此,首先需要建立会展经济信息数据库。包括展会基础信息数据库、展会场馆数据库、参展商数据库和参会者数据库等。在构建数据库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对不同类别的信息或同一类别但可根据不同标准来区分的信息分别构建不同的数据库,前者如分别筛选出参展商的信息构建起参展商数据库和筛选出参与者的信息构建参展观众数据库,后者如对不同省份或城市分别构建起不同省份和城市的参展商数据库等。不同类别数据库的构建是为了提升展会经济大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靶向针对性。其次,需要对入库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有很多,既可选择基于线下处理软件的传统处理,也可选择基于线上处理平台的“云服务”进行处理。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技术对筛选入库的会展经济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3 会展经济大数据的展示

会展经济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其实质就是运用各种大数据技术,对会展经济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归类,集中到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然后对筛选出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和比较,最终得出想要的分析结果,并通过各种界面和渠道把结果展示给会展经济各方参与主体的过程。因而,会展经济大数据处理的最终归宿是为会展经济服务,推动整个会展经济从传统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转变,进而提升会展经济的效率和效益。

2 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的“利”之辨

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其与会展经济的融合既能推动会展经济转型升级,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工具理性”而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二者的融合之利在于如下四个方面。

2.1 拓宽了会展产业的吸纳界面

传统会展产业主要依靠建设线下会展场馆,通过宣传、交通便利度以及优质参展商家的引入等方式吸引参与观众进入展览会场进行参观或交易。作为大数据技术使用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性发展和“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会展产业拓宽吸纳界面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撑。通过“互联网+”与会展的融合,可以形成“线下+线上”的双在线会展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把线下展会的场景在线上展会场馆中动态再现。“双在线会展模式”的运用拓宽了会展产业的吸纳界面,可以把无暇亲自去实体线下展会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去实体线下展会的网民吸纳到展会参观过程中来,而且也可以有效避免参观群众在实体线下展览场馆出现拥挤或其他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时期,这一优势更为凸显。

2.2 推动了会展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

拥有充分和正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会展经济大数据的挖掘和统计分析,可以为会展经济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比如会展举办方可以通过对参展商家展会服务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为参展商家提供个性化的参展服务;可以通过对参会者兴趣和购买意愿的分析,定向对参会者推送其所关注的展会举办信息及会展展览的商品信息。大数据技术与会展经济的融合,推动了会展经济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速度,也提升了会展经济决策的质量。

2.3 提升了会展经济的运行效率

首先,会展产业需要被更多的潜在参展商和参会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熟知,唯有如此,才能把会展经济逐步做大做强,实现参与主体多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共赢。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把会展产业所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向四方传播。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传播渠道单一,缺乏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且受诸多因素影响,传统媒体所发布的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其所影响的群体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其宣传效果并不明显。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为基础的新媒体改变了会展产业的宣传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个性化定制和定时推送,会展产业宣传的方式和宣传的界面一改原来单调乏味的风格,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和五彩斑斓的宣传界面更好地迎合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其宣传效果与传统媒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次,会展经济的基本功能在于借助展会平台,调节产品供需,促进商品交易。传统会展经济是“实体线下展场+人工服务和操作+简单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这种会展经济模式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且收集的信息属于小数据样本,难以从中挖掘和分析出会展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结果。而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凭借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的使用,可以简化交易流程,高效准确地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匹配,提升会展经济运行的效率。

2.4 推动了会展经济相关领域的技术更新

大数据技术与会展经济的融合,不仅推动了会展经济的技术更新,也给相关产业的技术更新提供了推动力量。作为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展会产业的技术更新势必要求其上下游环节也随之进行技术更新,以便实现链条各环节之间的良好对接。比如通过会展活动的举办,可以分别在链条的前后两个方向推动交通运输、餐饮旅游、通讯建筑、零售批发等行业的技术升级,最终将发挥经济加速器和助推器的作用,推动整个产业链条转型升级。

3 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的“弊”之析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既能推动会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存在唯技术论而容易产生社会和伦理问题之弊端。具体而言,其“弊”可能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可能存在相关参与主体隐私泄露的问题

在挖掘会展经济大数据的时候,可能面临相关参与主体隐私泄露的问题。比如,用户的身份登记信息可能泄露,而成为潜在骚扰电话或电话营销打扰的对象;比如,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和购买习惯,可以推断其年龄、性别和偏好,从而定向对其推送会展信息及商品信息,这会泄露用户的购物隐私;再比如,LBS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实时监控展会人员的流动和聚集情况,从而对会展决策产生影响,因而LBS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除展会产业之外的诸多行业,但用户在使用这些基于位置商业服务的同时,也会面临包括自身位置在内的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的可能。而这些被泄露的信息,一旦被心怀不轨的歹徒所获取,这些歹徒就可以依据位置信息推断出用户的移动轨迹,对用户实施守株待兔式的人身和财产侵害。当然,并非大数据技术在融入会展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隐私泄露问题,但只要这种可能性存在,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3.2 可能存在不同参与主体之间数字鸿沟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从而改善各方参与主体的参展体验和参展效果,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做支撑。而互联网的存在和一部移动终端设备(如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是最基本的两个支撑要素,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随着“线下+线上”会展模式的不断完善,“线上”展会将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而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这种“线上”展会模式可能将一部分非网民或不会使用移动终端相关功能的群体排除在外,这一方面带来了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拉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融入差距,另一方面,也面临丧失潜在重要合作伙伴的风险。即便在互联网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非网民群体的数量也非常庞大。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依旧有一个数量巨大的非网民群体,报告显示,其规模是4.96亿人[11]。这接近5亿的人口,由于种种原因,将无法与其他网民同步跟上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的变革过程,这个问题也不容小觑。

3.3 可能存在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不精细的问题

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嵌入会展经济进而推动会展经济转型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逐渐调适的过程,在这个“融合+调适”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使用面临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逐步转变,这就可能在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的早期存在不精细的问题。大数据技术融入会展经济的不精细,容易导致数据挖掘储存、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的不准确,从而使得据此作出的各方决策偏离会展经济本身运行的轨迹,这不但可能影响到会展经济本身的发展,而且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也同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出现“涟漪效应”,影响整个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当然,该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得以解决,但在当下该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4 结语

总之,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变传统会展经济运行方式、推动会展经济转型升级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隐私保护、数字鸿沟、技术发展精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大数据与会展经济不断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得以解决,囿于篇幅,相关问题将会在随后继续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会展经济参展商会展
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分析
参展商名录
参展商名单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初探
IMAGE GALLERY
对中外会展经济的比较分析
大叔秀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京召开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