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竖井泄洪洞在青山冲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021-05-19朱涛李桂青
朱涛 李桂青
随着近年来高山峡谷地区中小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泄洪建筑物布置的难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在高山峡谷地区修建岸边溢洪道的投资限制,或者坝身泄洪影响下游峡谷边坡稳定,应用传统的外部消能方式很难兼顾工程的经济和安全,故在水库泄洪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旋流竖井消能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贵州省青山冲水利枢纽工程根据工程自身特点和地质地形条件,在大坝右岸布置旋流竖井泄洪洞,经计算,竖井泄洪流态稳定,消能效果良好,避免了边坡大开挖,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1 工程概况
青山冲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工程主要任务为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83.9 m,总库容1 287万m3。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坝、右岸旋流竖井泄洪洞、引水及放空洞(兼做导流洞)、引水隧洞及扬水泵站等。本工程的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旋流竖井泄洪洞的建筑物级别为3级。
工程设计洪水重现期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重现期为2 000年一遇。正常蓄水位443.5 m;设计洪水位(P=1%)444.72 m,相应下泄流量为244.0 m3/s;校核洪水位(P=0.05%)445.27 m,相应下泄流量为416.0 m3/s。
溢洪道右侧边坡开挖范围内原始地形坡度为20°~40°,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碎石土,地层岩性为寒武系下统杷榔组三段(∈1p3)砂质页岩,为较软岩,抗风化能力弱,遇水易崩解。自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右岸山体构造以节理裂隙为主,岩层产状倾向坡外偏下游,倾角21°~30°。右岸边坡发育次生软弱夹层R1,产状与节理裂隙一致,抗剪断参数较低。
2 旋流竖井泄洪洞布置及体型设计
枢纽左岸不具备布置泄洪建筑物的条件,故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枢纽右岸边坡。竖井旋流泄洪洞建筑物由引渠段(侧槽)、涡室段、竖井段、明流洞段等组成。引渠段包括进水侧堰、调整段,斜坡段,为库水与涡室段的连接部分;涡室段是水流形成稳定旋转流的必要措施,由连接段与涡室组成;竖井段为水流消能主要措施,包括连接渐变段、标准段、压坡段;明流洞段为消能后水流下泄建筑物。其关键特征参数如下:
(1)引渠段从侧堰进水,水流经调整段平稳后,在斜坡段流速加大,进入涡室段。引渠段总长165.4 m。
(2)涡室连接段为U型槽,底宽6.5~5.7 m,底坡为1∶10,顶部高程446.40 m;为了使水流顺利形成旋流,连接段左侧采用1/4椭圆曲线连接;涡室段为圆柱形,内径11.0 m,涡室顶部高程446.40 m,底部高程429.40 m,总高17.00 m。
(3)竖井段由连接渐变段、标准段、压坡段组成,高度范围429.40~370.00 m。渐变段直径为11.0~8.0 m,高度10.0 m;标准段竖井直径8.0 m,高49.4 m,其中竖井底部消力井深8.0 m;压坡段断面为矩形,长21.4 m。
(4)明流洞设计断面为城门洞型,宽6.5 m,高8.5 m,顶拱中心角120°,设计底坡i=1%。
竖井泄洪洞平面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旋流竖井结构尺寸的确定
旋流竖井结构尺寸计算主要包括竖井直径计算、涡室直径计算、竖井渐变段高度计算、引水道与涡室连接段的结构尺寸计算。计算公式详见《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泄水与过坝建筑物》。
图1 竖井泄洪洞平面示意图
经计算:竖井直径取D=8.0 m;涡室直径取Dw=11.0 m;竖井渐变段高度取Ls=10.0 m。
引水道与涡室连接段采用1/4椭圆,取值:长半轴a=18.5 m;短半轴b=10.5 m。
隧洞内水位不超过直墙段,水面以上净空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4 水力学数值模拟计算
为保证竖井旋流计算的精确性,采用FLOW 3D软件中的VOF法计算竖井消能。VOF(The Volume of Fluid)法是求解不可压缩、黏性、瞬变和具有自由面流动的一种数值方法,适用于两种或多种互不穿透流体间界面的跟踪计算。计算区域采用矩形网格,堰顶附近网格尺寸0.3 m,其余部位网格尺寸0.3~1.0 m不等,网格总数约156万。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数值模拟三维图
4.1 旋流竖井泄洪洞过流能力
本工程为竖井式泄洪洞,无闸门控制,泄流为自由出流。对泄流能力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库水位为设计水位444.72 m(100年一遇设计)时,数值模拟的泄流量367.03 m3/s,比设计值244.0 m3/s大123.03 m3/s,大了33.5%;库水位为校核水位445.27 m(2 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时,数值模拟的泄流量444.93 m3/s,比设计值416.0 m3/s大6.5%。泄流能力均满足设计流量要求。
4.2 旋流竖井泄洪洞流态
小流量工况下竖井内水流能顺利起旋,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工况下水流流态稳定。各水位工况下,水流均能在竖井内形成旋流,消能效果较好,下游侧平直段水位稳定。
从图3~6可以看出,在校核水位工况下:(1)引水渠内水流平顺无涡流,随着底坡增大,水流流速逐渐加大;(2)经过引水渠后,涡室段水流顺利起旋,水流贴壁旋流,中间形成空腔;(3)竖井上部水流形成三维旋转运动,不同高程截面水流旋转方向均为顺时针,随着高程的降低,水流流速逐渐加大,水流主要集中于竖井的壁面并沿壁面旋转,在竖井内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空腔;(4)竖井下部随着高程的降低和底部水垫的顶托,降低直至某一高程,空腔消失,水流翻滚消能,并从压坡段流出;(5)水流在压坡段末端由有压流变成无压流,在明流洞内流态稳定,流速逐步降低,水深加深,且有较大净空。
图3 收缩段水流流态(校核水位工况)
图4 竖井内不同高程截面流速云图(校核水位工况)
4.3 结构尺寸的验证
旋流竖井在计算结构尺寸的前提下进行水力学数值模拟,流态稳定,消能效果良好,引渠段和明流洞内水流最大流速与水力学公式计算相近,选定尺寸合理,计算结果可靠。
图5 竖井内流速云图(校核水位工况)
图6 明流洞内流速云图(校核水位工况)
5 结语
(1)旋流竖井消能是一种新型的消能措施,应用于高山峡谷地区的中小泄量水利工程的泄洪建筑物,有利于工程布置和节省投资,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2)青山冲水利枢纽工程在已有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布置了旋流竖井泄洪洞,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验证了其良好的消能效果,减少了边坡扰动、节省了投资,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促进了旋流竖井消能技术在国内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青山冲水利枢纽工程对于竖井内的水流流态、建筑物结构稳定等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