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域下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1-05-19郑艳萍

科技和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林村落文化遗产

郑艳萍

(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 南昌 330032)

罗霄山片区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及其与南岭、武夷山连接地区,属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范围,是11个国家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包含江西和湖南两省的23个县市,其中江西省的萍乡市、赣州市、吉安市和抚州市等4个地级市的18个县市在罗霄山片区内[1]。在18个县市中,除章贡区外均分布有数量不等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人们寻找乡愁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然而由于交通条件等原因,这些村落虽贵有国家级品牌,但大多数仍“藏在深闺人未识”。大多数传统村落有着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推进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助力传统村落的脱贫致富。但旅游业也有着其脆弱性的一面,尤其今年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可小觑。推进传统村落的产业融合,将旅游业与村落特色农林产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产业、农村物流业等融合发展,既可避免单一旅游业的“荷兰病”效应,又可让其他产业产生更多的附加值,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1 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分布状况

在江西罗霄山区中,4个地市的18个县市,除章贡区没有国家级传统村落外,其余17个县市区共有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在地市层面,赣州市以38个村落位居榜首,其次是抚州市的9个,吉安市的7个,萍乡市最少只有1个。在县市区层面,乐安县独树一帜,以9个位居第一;随后的于都县有7个,瑞金市有6个,赣县区、兴国县分别有5个,井冈山市有4个,其他各地分别有1到3个不等,如表1所示。

表1 江西罗霄山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

2 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产业发展基础

在江西省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的55个地域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过光辉灿烂的发展故事,要么因临江临河而商业繁荣,要么诗书满村而文风鼎盛,在村落产业发展过程都有其浓墨重彩的高光时刻。但是随着交通、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许多村落渐渐失却了光环,产业发展陷入困境。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家陆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从目前来看,这些传统村落在产业发展上具备了以下新的基础:

1)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江西罗霄山区是赣湘两省的交界区域,随着昌吉赣、赣深高铁的开通,随着长(沙)赣(州)、吉(安)温(州)等高铁的规划布局,该区域内的高铁、高速、高空交通格局将发生迅速改变。罗霄山区已经列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将来可以更加方便融入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海西区等地,湘赣合作开放区的跨省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省内萍吉赣区域合作网络的形成,将极大地改善区域产业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农业产品将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通达全国各地,旅游客流将更加便捷地串联起以井冈山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群。

2)丰厚的文化遗产成为以文促产的基石。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等,庐陵文化、客家文化、临川文化源远流长。以赣县区的白鹭村为例,目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客家民居和祠堂达69栋,其中省级文保单位有4个,有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河戏,是江南保存完好集中的客家古村落,是研究客家文化、慈善文化、孝文化、教育文化的重要基地,为此列入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各个村落可资利用的宝库,是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的基础。

3)优美的自然环境将全面支持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3]。在“十四五”以及到2035年,中国仍要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西罗霄山区内的传统村落选址大都依山而建、沿溪而居,如兴国三僚村、赣县的白鹭村、于都的澄江村等都是环境良好、风景绝佳之处,依山傍水的传统村落有着大城市没有的从容与宁静,是发展以旅游为引领的绿色产业的好地方。

2.2 产业发展现状

罗霄山片区是11个国家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发布与实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强有力地促进了片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

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各地积极努力下,区内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以农林产品为特色,以旅游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2019年江西省100县区市的经济成绩单上,罗霄山片区的南康区、于都县、宁都县、赣县区、兴国县、瑞金市、遂川县的GDP总量和排名均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南康区的GDP达338.56亿元,排名全省第17,井冈山市在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脱贫。

江西罗霄山片区在地貌上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域内降水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红壤分布广泛,光热充沛,生物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高,农林产业发展环境优越,目前柑橘、油茶、毛竹、苗木花卉以及林下经济等特色农林产业发展优势明显[4]。区域内的农产品品牌逐渐形成,脐橙、油桃、白莲、蜜橘、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逐渐成为地方支柱性产业,井冈系列的翠竹、黄桃、皇菊、翠绿毛峰茶、笋尖则成为游客前往井冈山旅游必备购物品。旅游业是传统村落最具引领性的产业,井冈山市的昌蒲古村号称井冈山第一村,是进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村”,自2009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村最重要的产业。井冈山的神山村虽未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有16户发展农家乐,50%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 300元上升到2019年的9 200元,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主渠道[5]。

3 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产业融合是一个互动化、交叉式发展的过程,各个产业互为平台、互为基础。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的特色农林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旅游业、农业、文创产业、农村商业、农村物流业等多产业互为发展基础,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边界慢慢模糊乃至消失,逐渐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为传统村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源。

3.1 以旅游产业为引领

传统村落悠久的建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旖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基础。在保护村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改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修缮古建筑,建立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馆等,让观光与保护两相宜;盘活闲置农房、古民居,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办民宿和具有文化特色的商铺;以田园山川、民居古巷、农耕文化、民俗俚语等文化资源为依托,让旅游者体验传统村落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体验型的旅游产品;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有特色的文化创意活动和节庆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开发旅游,传统村落获得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旅游者及其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给传统村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村民回乡就业,村落又恢复了烟火气,这不但能促进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与有效利用,还能突显旅游产业引领下对村落其他各产业的关联发展。

3.2 以特色产业为主导

传统村落大多数仍然过着农耕生活,以粮食果蔬种植为主导,农林产业是大多数传统村落的特色产业,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不同的传统村落根据本身的自然资源禀赋,进行特色农林产品种植与加工,建立百合基地、生姜基地、白莲基地、脐橙果园、茶叶基地等,培育自主产业品牌,走产业化道路,依托现代物流网,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传统村落基于自身资源特色禀赋条件的内生发展,可以调整村落的产业结构,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提升传统村落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3 以创意产业为补充

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可以挖掘和整理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如客家方言、上田车灯、东河戏、风水文化等,将其转化为传统工艺、绘画创作、音乐制作、影视作品、艺术设计等文化创意产品,再现与重演传统村落的文化技艺、传统工艺、民风民俗,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资源的附加值。以客家方言为例,开发方言电视节目(新闻、戏曲、歌曲)、趣味方言玩偶、方言表情包、方言文化衫等,打造经典文化IP。

3.4 文旅农商融合发展

在传统村落实行文旅农商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达到以旅促农促商、农商旅互促并进的重要作用,产业之间相互合作,互为基础与平台,相互渗透延伸,促进农业增效和旅游升级,恢复传统村落的经济活力,又可以避免传统村落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

1)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村落农林产业增效提质。在“保护为主、兼顾发展,尊重传统、活化传承”的原则下[6],开发利用传统村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一方面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同时文化旅游的发展,村落人流量的增加,可以为农林产品带来更多的消费者,提升当地农林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林产业发展。

2)农林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村落旅游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特色农林产品,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旅游者到村落旅游目的地,欣赏特色、品尝特色、购买特色,可看可玩可食,村落旅游活动更加丰富。

3)旅游产业与农林产业的发展,为村落商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户、村落特色产品,提升了村落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特色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带动深巷里的酒香飘出一村一镇。

传统村落是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要立足其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发挥其山明水秀的生态优势,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商业、物流业、文创产业空间,延伸传统村落旅游产业链、多产融合。有容乃大,有融则强,农村农业农民增收就有更多空间。

猜你喜欢

农林村落文化遗产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油画《村落》
Tough Nut to Crack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