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任务点访问规律分析
——以“概率论”课程为例
2021-05-19熊思灿
熊思灿, 农 莹
(1.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移动学习是指借助于移动设备进行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一种远程学习新形式[1,2]。近年来,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理论探讨[3]、平台搭建[4]以及实证研究[5]等方面。
在实证研究方面,不少文献针对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探讨。如王伟等指出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是制约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两大主要因素[6]。随着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制约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人们更加关注移动学习模式的开发,以及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这其中,尤以基于不同移动学习平台的实证研究为主流,如微信雨课堂[7]、超星学习通[8]等。
超星学习通是由超星集团推出的一款教育应用软件[9],具有强大的学习数据记录功能。教师可以对此数据做出相应的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如李逢庆等基于他们在泛雅平台搭建的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数据,对影响课程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10]。
本研究将基于搭建在笔者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概率论”课程学习任务点的访问数据,探讨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访问规律,为教师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提供参考。虽然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对学习者的访问行为特点进行了探讨,如曹良亮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回溯”现象[11],王舰通过对课程网站用户访问量的分析得出学习者的访问偏好[12]等,但是较少有研究揭示移动学习中学习者的访问分布规律。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在移动学习任务点访问中的幂律分布规律,这一发现对移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采集
本研究数据采集于东华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概率论”在线课程网站。数据包括118名学生的61个文档类任务点的访问情况。将所有文档类任务点依次编号为1—61号,其内容涵盖本课程所有知识点,以及部分拓展阅读内容。其中,知识点的编排主要以章节为序。前37个任务点于2018年12月12日统一发布,后24个任务点根据实体课堂的上课进展而逐渐发布。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15日,即所有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经统计,有4名学生没有任何访问记录,故从样本中删除。以下分析将基于其他114名学生的61个任务点的访问数据进行。
2 数据分析
2.1 首次访问任务点的分布规律
我们绘制了114名学生首次访问任务点的人数分布图(如图 1 所示),有31、17和10位学生分别首次访问了第37、第25和第1个任务点,占全部学生的27.19%、14.91%和8.77%。访问人数较高的第25,第29以及第35个任务点,为作业任务点。这表明学生会在完成作业时选择首次访问课程网站。这一结论与王舰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王舰通过对课程网站的日访问量的分析,得出访问量波峰出现的日期与提交作业日期基本吻合的结论[12]。第53个任务点,属于本课程的总复习要点梳理部分,访问人数也较高。这表明,学生们首次访问任务点,还会选择在复习备考阶段进行。进一步对首次访问时间的分析可知,学生一般不会在节假日期间进行访问,但是会在考前首次访问专门为考试准备的任务点(如第58个任务点为自测题的解答部分),出现所谓的“临时抱佛脚”现象。
图1 首次访问任务点人数分布条图
2.2 五分钟内访问任务点的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探索学生对移动学习任务点的访问规律,笔者将每位学生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的个数,以及相应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绘制如图2所示的分布图。
图2 五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的频率分布图和幂律分布拟合曲线
从图2不难看出,学生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的频率分布呈“幂律分布”的特征。所谓“幂律分布”又称为帕累托(Pareto)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形为f(x)=ax-b。这种分布的特点是绝大部分事件的规模都很小,只有少数事件的规模很大,呈“长尾分布”特征[13]。已有研究表明,“学堂在线”MOOC平台的用户在线学习时间等服从幂律分布[14]。拟合所得的幂律分布曲线方程为f(x)=0.6383x-1.891。拟合的R2为0.9906,非常接近于1,表明拟合效果非常显著,即学生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的频率分布符合幂律分布,且幂指数为1.891,大于1。这揭示了大部分学生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不会太多,而少部分学生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相对较多的统计现象。
2.3 “刷课”行为规律
通过对学生访问任务点的路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刷课”现象。吴祥恩等通过对学习者观看在线视频的比较研究指出,学习者可能存在为了观看视频而观看视频的“刷课”行为[15]。“刷课”行为的存在必将严重影响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基于前述拟合所得的幂律分布,笔者将5分钟之内点击任务点总数超过3个的行为定义为一次“刷课”行为。经统计,共有87名学生具有至少一次“刷课”行为,占总共114名学生的76.32%。这表明,“刷课”行为在移动学习中非常普遍。进一步分析,学生们的累计“刷课”行为依然服从幂律分布的特征,相应的幂律分布曲线为f(x)=0.4367x-1.048。拟合的R2为0.9555,也非常接近于1,表明拟合效果非常显著,即学生的累计“刷课”行为符合幂律分布,且幂指数为1.048,大于1。
3 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笔者得到以下结论:(1)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访问任务点时呈现幂律分布的特征,即在首次访问任务点的集中性和长尾性,以及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的频率分布呈幂律分布规律。若以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超过3个来定义“刷课”现象,则学生的累计“刷课”次数的频率分布依然呈幂律分布的特征。(2) 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学习行为特征。如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特性,以及复习备考,作业完成时所体现出的首次集中访问相关任务点现象等。(3) 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明显且普遍存在的“刷课”现象。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累计多次“刷课”的行为特征,体现出这种“刷课”行为在学习者心中的牢固性。
本研究所揭示的移动学习任务点访问规律,对改进移动学习课程网站建设,丰富移动学习课程网站资源,以及组织移动学习任务点投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