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法规为动力 促进创作出精品
2021-05-19田立
田立
在《民法典》著作权法修正案颁布后,全国摄影界涌现出以不同形式学习著作权、肖像权等法律法规的热潮。我们《影像评论》小组对此法做了线上专项性专题研讨月的学习活动。
在网群启动后广大影友纷纷在群中发照片,谈理解与认识,探寻着在新法规下合法性的创作之路。从这些来自不同层面的信息,提出了拍什么、怎样拍、怎样在遵法的框架下进行摄影创作这个议题。
我想就这个议题首先要了解“纪实摄影”的本质,怎样理解它的特征。依据摄影史学对其一些论证“纪实摄影重要的并非时效性,而是社会性,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及意义非常重要,是作者通过拍摄展示被摄体表象去揭示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公众的共鸣与社会的行动”,它也是摄影者对社会时态感悟的记录。
在今天学习新法规著作权法关于获得许可授权话题,引发我较深的思考。我想摄影人创作拍摄不是以获得授权为目的,而是为能寻求打动你的题材引起创作欲望,创作出好作品为目的,如果说获得授权难度大就没必要在太一般性内容,甚至没能打动你的题材上下功,即便通过努力获得授权,可作品不行还是无用功。这也是新法规下重温摄影意义的重要性所在。我们要着眼于具有社会意义情感兼备,能激发起感动的内容进行选题,这才是创作者去努力探寻的。
我们的艺术创作历来主张创作出精品力作。那么怎样创作出反映时代的力作,首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为指导原则,坚持深扎生活的创作方向,在创作行为上采用中长期项目与短快性相结合的行式为实施手段。
下面就摄影创作中怎样深入生活,依法拍摄并获得授权谈下自己的认识。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思想上深入、情感上深入、历史上深入、表达上深入。
一、思想上深入
作为一名摄影人生活于社会的各领域层面,除掌握本专业的基本要素包括机器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解相关边缘学科的常识,如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认识,并从思想上与时俱进了解掌握当下时事政治的时态变化,做创作选题上的有心人,让创作的思维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在这一点上有着切身的感受。我坚持二十多年的长城人文创作拍摄,就是得益于我所拍摄长城修筑者后裔张鹤珊的一句话“我们是长城筑城人的后代”。记得在当初听他说他们祖先修城是来自浙江义乌、丽水、金华等地跟随戚继光将军来此筑城的事,当时包括我在内拍风景的约有七八位影友在场。可他这一说对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听后我激动不己,为此我放弃拍长城风光,改为拍摄长城人家。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听了这句话让我整夜未眠,它让我周折近两年时间不断的往这个长城山村城子峪去探索如何找到切入点去揭示这长城活着的密码,也就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将中国长城全线访完,有的区域地点回访多次。我想这就是通过深入生活到形成深扎,由表及里、由里扩散的蝴蝶式效应。经二十多年的拍摄积累,对所拍摄的长城素材可编辑为几个糸列。我想这种选题意识是完全建立符合“纪实摄影”的本质性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唯一性,同时很容易己获得被拍摄人的授权许可。通过这一实例我想我们的创作态度与思想一定是要以如何挖掘拍摄到具有社会意义,使你能产生感动的作品为前提,至于授权更是水到渠成之事,新法的严格与授权更是促进产生好作品的动力与法律的双重保护!同时它也验证了著名哲学家山姆亚当所说的“要想拍出有份量的作品选题,不仿用一生的时间去锁定它”。
二、情感上深入
纵观人类艺术长河无论哪一类艺术门类,都是做为创作者通过情感的注入而构筑起人类共享的精神产品,讴歌着生命中的真、善、美,为人类文明点亮启示着前行的坐标,实现着艺术育人明理感召的社会价值。
摄影艺术创作更是感悟与激情下的产物。做为从艺从影者应培养情感的丰富性。首先要有热心关注意识,爱憎分明的立场,增强人性经验的积累,培养勇于向前、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姐妹艺术的营养来增强自身的情感要素。情感与思想是互动所依,做为艺术创作情感为先,其情感中包括诸因素,思想成为主要内核来支配着通过外在的感悟而升成的情感反映,在情感的作用下,生成理性的思考,即思想性程度的强弱所在,它们是相互作用与认定的关糸。
回顾2004 年拍摄的纪实系列作品《失去的绿洲》的创作拍摄过程,记得和影友一同去往长白山拍摄风景创作,计划是去南坡,可当车子进入南坡区域后,怎么也找不到上山的入口,碾转多处正在寻路之时,我发现在茫茫的林海深处不时的冒出缕缕青烟,我意识到这是否有问题,一连窜的设想在眼前闪动,森林火灾,不明原因等疑问在出现。我与大家商议改道不上山去往那冒烟之处,就这样曲曲折折来到这里,面对着这眼前的一切我惊呆了,顷刻间我的情感之门顿时大开,这是坟场,这是毁林坟场!在情感之后我面对着这些如同刑场般的场景,进入到理性思想层面的思考,这就是环保类型的大主题,不管该炭场是否具有合法性,但这种行为在当下文明与环保社会中肯定是典型的破坏行为,应当揭示让社会对以评价。就此我决定在这村住下来,其他影友便回县里而居,就这样我与同行的老姜住在这两天完成了这个炭场作业的采集,后来又寻到几处炭区丰富了画面内容。并在各种展览,赛事中获诸多奖项,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传播使得国家等有关部门引起关注。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发表后两年时间直至今天得到全面的取缔与清理。可这些炭区之地始终是我情感中所挂念之事。在2007 年至2019 年我又先后去了两次,尤其是去年之行让我看到了这绿色的回归,我对它十六年的情感也得到了归宿。
说到这情感的世界,在今年这个不平凡之年,我们有很多的摄影同仁包括自己,在没人给你任务下自觉的拿起相机,在情感的作用下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抗疫的前线,记录着人类史上可说是最大的保卫战。结合以上例举的创作行为我想这也是《民法典》新法规“为维护社会利益”所赋予我们摄影人神圣的法律与社会责任。我们的摄影事业在法律的保护与倡导下发挥着摄影人的自身价值,去维护社会进步行为,去鞭策不良行径,这充分体现了在法律的保护下摄影为推动社会进步而作出重要贡献,我们摄影人必须结合实际认真的去领会新法规的内核与精神实质!
三、历史上深入
说到文学艺术中的历史性,它其中包括文献性、跨度性、深远性等所构成,摄影创作的中长期项目正是具备和表现这种特征,最为准确具有佐证让人至信的最佳手段。对于某一区域要表现的内容,运用摄影记录的手段通过积累与回访便能产生跨度性的对比,通过于此来传递它的变化发展。从中又包含着它的文献性与深远性的价值。
我坚持在长城沿线所拍摄和周期性回访追踪,尤其是西部河套地区它正是一带一路西部开发的重点段落。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今天的对比产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高铁己成为西部交通的常态,移民村如同天降,真正改变着西部一些地区无法生存的历史,这巨变为什么能产生强烈的效果,就是因为对比,过去拍下的老照片或遗存更久的影像资料,在今天看它就是那处于深远过去时历史的回放,具有着历史的深远意义,加之今天的变化成果才构成了这强烈效果的产生与释放。常言道“今天照片是留给明天看”这句话虽简单但它说明着照片的本质,这“明天”就是历史,就是人类为自身发展所走过的路。
通过历史上深度挖掘,让今人更加了解曾被遗失的那历史的印迹。在这方面我认识到并通过主观性强的“主观纪实”的摄影手法,运用在长城人文的采集中,并完成了题为《与长城相伴》的主观纪实系列。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人与长城主体不同方位,加之今天事态情节的结合,通过对遗存历史文献正史、野史、民间传说的文案配合。以古今物象结合的影像作品配以文案成为一个叙事主体,向观者述说这千年穿越正在传承中的故事。
四、表达上深入
它所承载的是前三个章节的总和即思想、情感、历史等构成艺术作品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最终是要通过“表达”来得以实施呈现的。
按照艺术的创作规律即“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形式为内容服务”,好的内容主题需要好的形式来表达的,这是艺术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创作中很多作者反映我所看到的感觉与效果怎么和拍出的效果不同呢!首先要确定摄影的静态图像性表达方式是属平面艺术类型。属二维平面形态,构筑起画面图像的成立。而人的观察感觉是立体的三维空间,而且是在某种动态下的行为。那么三维与画面二维的差异就出现了,有人称三维是人的感觉当你要拍摄表达时要转换为视觉,视觉观察属于平面性。感觉不等于视觉,我们拍摄表达是要通过平面化视觉的取舍来完成你所感觉到的核心,这是摄影创作表达的主要流程。
表达的深入性还体现在多元化方面,如创作者根据所确定的思想主题,采用主观创意性将多种适合的手段相融合与互动。当代艺术家王庆松的作品具有着在表达上的独特性,他的作品是将社会发生过的某些片断,通过主观的创意并利用人物复原进行组织性拍摄。将诸多因素按照自己所想集合于一幅画面,从而完成了具有浓缩性表达深度的呈现,他称之为主观复原性的纪实摄影。这也成为如何深入性表达的成功实例。
表达还反映在作品通过整体策展,使作品内涵增强外延强势的辐射效果。如在展场中增加“装置、视频”动态影像的配合与互动,以此通过这综合性深度的表达创意来增强扩张作品的渲染力。在拍摄编辑的表达上应融进相关的法规意识,更是当下艺术创作领域需加强的。例如在人群聚集的地摊市场拍摄纪实照片,在这种不太稳定的环境中如要得到授权是具有一定困难的。这就需要摄影者智慧性的选择判断,一是采用交易物品为前景,主体大光圈虚化背景避开了人物清晰之态为一选择。二是选择群体性无突出主体,以突出景观为主体交易场面,也是避开肖像权问题选择。在自由创作上我们影友喜欢拍摄带有表演的对象,例如化妆性较强的形象也是我们可快速拍摄与表达的,这一涂色难识别的脸谱,显然不存在肖像权问题。
那么做为短快性抓拍摄影,如何能获得授权也是很多影者关注的问题。我理解首先还建立在拍什么的问题上,摄影做为文化艺术不是泛泛而拍,尤其是在新法规的框架下更加提升拍什么的鉴别力,做为快速表达拍摄更要选择如前所述的意义性、代表性、影响性。如在抗击冠状病毒期间我跑遍沈阳城区的一些重点街道,拍摄近二百多位上岗防疫人员,大多都是经过快速沟通而获得口头允许,我想如果签定授权也是很容易的说明拍摄意义,人们是会赞同的。从而完成了系列摄影中国抗疫《百姓岗》、《红色卫城》的两个系列专题的抗疫作品,其中《红色卫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以上例举了抗疫作品之例,当然这种特大型事态还是极为少见。即便没有特大事件,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亮点闪现的,纪实摄影的难度也就是在这发现之中,要做有准备之人。我想感人的扫街快拍是会迎得好的有意义情节内容的。一但有此良机认定是优秀之作,马上与被摄人说明意义是会得到授权人认可的。我们的宗旨不是为授权而授权,而是要通过这一难度创作与法规的思考,提升我们要拍什么的认识,提升对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更高要求。
以上内容为个人多年创作积累而得,也存在某些需要加强的方面,在当下结合学习新法规重新认识摄影的目的意义。在今后的摄影实践中要以法规为动力,为更加提升摄影创作认知,为创作出更加优秀作品而努力!
为了让读者加深对本人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法规的深度,特在文章后面附上几幅本人作品《失去的绿洲》,仅供参考。
《失去的绿洲》组照之一 如火焚尸般的烧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