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狮,一张皮:梁缨个展前言
2021-05-18谢晓冬
谢晓冬
画家梁缨
梁缨,1961年出生于北京。1981-198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1983-1993年就读德国汉堡美术学院艺术系,曾获得汉堡扶轮社和北德石荷州(SCHLESWIG—HOLSTEIN)的藝术奖学金;1991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先后在德国汉堡HANSE-MERKUR HAUS、北德伦茨堡DR.BAMBERG HAUS、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德国LUCHOW-DANNENBERG、炎黄艺术馆、北京东站画廊、上海华氏画廊、苏州博物馆举办个展;2013年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黄胄、梁缨父女艺术联展,2017年于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举办黄胄梁缨父女作品展;部分作品参展第二届黄胄师生画展、香港水墨艺术博览会、东方神韵·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过去几年,梁缨的绘画正快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把不同时空中的图像资源,用临摹、截取、放大、拼贴、错置等方式予以重新发明组合,并用她一以贯之的笔墨来进行表现,梁缨创造了新的画面世界。此次展览即是她最近几年探索成果的集中展示。
她的画有一种魅力,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动和叙事性,每令观者有极强的亲切带入感。她像第一流的说书人或者小说家,带领观众借由她创造出的图像文本,认知和反思我们自身及生存世界的现状。
无论是内容选取、线条表现,还是造型用色,梁缨展现的是对中国绘画传统的深切掌握。在过去几年,通过旅行观察和阅读各种文献,她不断强化对于传统的涉猎和研习,书法、文人画、通俗文学、明清版画、敦煌壁画,这些都是她取法的内容和技巧来源。
在这种“六经注我”的创造思路下,自10世纪(宋)以来,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领域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与文本。梁缨的实践正是这个不断演进的历史传统的一部分。
但其作品的“叙事性”和“绘画性”不只来自于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德国,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和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经历,让梁缨的作品既有鲜明的地方性又有世界性。
她把中国绘画传统中蕴化而生的人物、动物、山石静物形象与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方法论和图式相结合,创造了不同于中国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范式和全新视觉感受。展览中的《青绿山,洞中仙》《尧舜不牧羊》《你把我灌醉》《碧树红山赤豹》《仙果》《鱼藻图》《瓶花看人》等,那些中国画中概括出来的人物花卉和动物虫鱼形象,被置于强烈反差的场景和色彩之中,一反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和花鸟静物构图,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叙事效果。
除此之外,梁缨绘画中的观念表达也堪称一流,她所创造出来的水墨图像世界具有鲜明的表现意味。在德国时期,她颇受西格玛·波尔克的影响,幽默、隐喻和讽刺成为她绘画中的力量元素。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梁缨日记”系列时期,她持续地发展了这种力量,通过感性的记录和创作,创造了一系列颇被外界称为“女性主义”视角的佳作,这让她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中独树一帜。在这些作品中,梁缨让“女性”在中国画中首度成为话语主体,通过新的生活观察剪裁,重构了许多经典母题,幽默调侃是这些作品的主基调。
而在过去几年,梁缨则进一步淡化了这种女性视角,加入了更多严肃主题的反思。在《仙人振缨》《鲜花盛开》《金毛狮,一张皮》《假山真相》《小粉红》《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等这一系列作品中,梁缨在开始新笔墨范式探索的同时,也藉由题材的扩大,开始深度涉及对历史与时政、传说与信仰、集体与个体、命运与孤独等一系列全新主题的关切,这让她的作品在轻松幽默的基调和形式美之外变得更加厚重。
在这些作品中,《金毛狮,一张皮》是一个重要的新的精神起点,梁缨从电视上中国传统的舞狮节目中,看到了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无力感。表面上威猛无比的雄狮,其实仅仅是一副被控制的皮囊而已,这让她对个人的力量充满警惕。
无论英雄侠客,还是芸芸众生,世界似乎自有其法则和力量,在时代面前,谁都难言自己决定自身的命运。梁缨看到了这种力量的强大,她或通过描绘仙怪传说,或侠义人物,或动物玩偶,或花卉虫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奇幻的大千世界,但展现的却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境况。这种境况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历史与文化当中,而且每一天也都在持续上演。
我以为这正是梁缨的绘画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她的原因。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