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入托入学须查验预防接种证

2021-05-18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压岁钱入学

儿童入托入学须查验预防接种证

新华社消息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为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加强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传染病防控,教育部近日联合卫生健康委印发《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办法》,强调儿童入托、入学须查验预防接种证。

查验办法明确,现阶段全国所有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小学均应当开展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对象为所有新入托、入学、转学、插班儿童。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须查验预防接种完成情况评估结果,并督促需要补种疫苗的儿童监护人及时带儿童到接种单位补种疫苗,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须在新生开学后或儿童转学、插班30日内完成。

根据这一办法,对需要补种疫苗的儿童,疫苗补种工作由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或托育机构、幼儿园、学校所在地接种单位负责,完成补种后,接种单位应在预防接种证上入托、入学预防接种完成情况评估页填写补种完成信息,交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在当年12月底之前再次查验。

本科教育评价改革出“硬招”

新华社消息 近日,教育部启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推出建立负面清单、推行分类评估等改革“硬招”。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針对上轮评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进行优化改进,回应政府关切、社会关注、高校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据介绍,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立德树人导向更加鲜明,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建立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全面加强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审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安心育人。围绕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高校可以自主选择,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此外,新一轮评估大幅减轻评估负担,突出评估结果使用。上轮评估整改情况将作为申请受理门槛条件,对整改期内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等问责措施。

教育部:2025年建成三个中小学线上教育体系

《中国青年报》消息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基本目标是到2025年构建三个体系,一是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二是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三是涵盖建设运维、资源开发、教学应用、推进实施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体系。

据了解,这是自2000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以来,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意见》提出了5项重要举措。一是加强国家、省、市、县、校级平台体系建设,统筹利用网络和电视渠道,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国家层面完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二是高质量开发资源,坚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理念贯穿到资源建设中,重点开发两大类资源,广泛汇聚丰富的专题教育资源,以“四高”(即参与地区教育质量高,所在学校办学水平高,参与教师教学水平高,技术团队专业水平高)标准系统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三是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作用,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提高质量、服务应对重大公共事件以及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四是提高师生应用能力,加大教师培养培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将信息素养培育有机融入各门学科教育教学。五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设立重点建设项目,用5年时间建立健全国家和省级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平台资源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基础条件保障,明确教育等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协作;推进资源开发应用,完善资源开发遴选、优质资源奖励、应用动力机制。

严禁任何形式公布高分考生

《中国青年报》消息 教育部近期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严禁各地教育部门以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制,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安全保密制度,严厉打击考试舞弊行为。完善高考入学机会公平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加强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各项工作,精心制定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强化高校考试招生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严厉查处违规行为。

进一步优化考试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治安、交通、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第一批“20后”,李家的娃最多

《北京晚报》消息 近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全国姓名报告,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百家姓”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2020年出生并已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 1 003.5万,其中男孩 529.0万,占 52.7%;女孩 474.5万,占 47.3%。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李”,共 72.6万人;最少的是“顾”,仅1.7万人。

新中国成立时,很多男性取名为“建国”“建华”,很多女性选用“英”“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名里“军”“勇”“英”“丽”等比较常见。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选用“伟”“磊”“静”“丽”,反映人们一心追求简洁、平静、朴实的生活心态。九十年代名字则注入了风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选用。进入21世纪后,“涛”“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艺范儿的名字大受欢迎。

压岁钱该怎么管?专家支着培养孩子“财商”

新华网消息 春节期间,很多孩子都会收到压岁钱,这笔收入如何处理让一些家长很是头疼。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压岁钱管理也是对孩子“财商”教育启蒙的契机,建议以3岁为分界线,3岁以前,孩子的压岁钱由父母代为保管;3岁以后,由代管变为一起管理,并随着孩子年龄增加,逐步给予孩子更多自主权。

压岁钱到底该不该给?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华认为,作为承载着长辈祝福的一项传统习俗,压岁钱该给还得给,但应掌握的原则是: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压岁钱的数额都应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内,不可过多。

压岁钱该怎么花?崔永华建议,家长首先应了解孩子对于压岁钱的消费需求,进行示范引导。比如,引导孩子按需求的优先级,购买文具和日用品、缴纳学费等,并教他们“货比三家”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其次,可借机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如鼓励孩子用压岁钱购买营养品慰问生病的长辈、捐款给有困难的人,孩子知道自己的积蓄还可以帮助别人后,会更加明白储蓄的重要性。

此外,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银行,给压岁钱开设“独立账户”;或平时教孩子翻看家中日常支出的账簿,让孩子参与管理家庭“财政”。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财商”的好办法。崔永华认为,培养孩子高“财商”,不会让他们成为拜金主义者,反而能让他们正确认识金钱,懂得如何运用规则去创造财富,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稳健、理性的财务基础。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压岁钱入学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入学通知书
谁来保管压岁钱
Vaccination
五行真经
入园前的疫苗接种答疑
入学面试
压岁钱
压岁钱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