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软牵伸纺纱技术在半精梳棉纱中的应用

2021-05-18崔月敏程隆棣邓万胜吉宜军

国际纺织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梳条干环锭

宋 洪 崔月敏 程隆棣 邓万胜 吉宜军

1. 东华大学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

2. 张家港广众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3.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中国)

对于环锭纺而言,牵伸系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环锭纺技术的关键。传统环锭纺的牵伸机构为双皮圈牵伸机构,由弹性钳口所形成的摩擦力界控制着纤维须条的运动[1-2],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和纺纱速度增加,皮圈间摩擦增大,皮圈使用寿命缩短,弹性下降,影响了成纱质量。

针对上述现象,人们围绕环锭纺牵伸区做了大量的创新与改进。例如周秀玲[3]、倪士敏[4]建议上、下皮圈合理搭配使用以延长皮圈的寿命,使胶辊和皮圈发挥其最佳效用,促使成纱质量有效提升。程登木[5]提出一种聚纤纺牵伸形式,去掉上下皮圈来改善成纱条干不匀的情况,实现了先集聚后牵伸。但是由于该装置是集聚与牵伸同时进行,因此集聚的效果难以达到要求,且对网格圈依赖过高,容易造成网格圈磨损加剧,故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邓万胜[6]提出了双S曲线软牵伸系统的新型牵伸控制理念,采用由S形曲线板、S形曲线管和网格圈构成的牵伸机构替代双胶圈牵伸机构,此机构改进了细纱主牵伸区的摩擦力界分布,加强了对纤维的控制,提高了成纱质量。但是试验发现:锭差差异大,下网格圈容易磨损,易产生积花等现象,因此将原双S曲线软牵伸机构改进成目前的DS磁力软牵伸纺纱技术(简称DS软牵纺)。该技术去掉了双S牵伸机构的S形曲线管下方的张力座、张力架、直线弹簧、张力座滚针等部件,同时改变网格圈的位置,将之前包在S形曲线管以及张力座滚针和中罗拉外侧改为现在的包围在中胶辊、上弹簧张力座以及S形曲线板外。郭徐易[7]介绍了DS软牵伸装置及工作原理,采用DS软牵伸系统和环锭纺牵伸系统纺制同规格纱线,测试并分析了两种牵伸系统纺出纱线的条干、强力和毛羽等指标,测试结果表明DS软牵伸系统能有效提高成纱质量。

本文通过对不同棉条配比的DS半精梳棉纱的条干、纱疵、强力及毛羽指标等各项性能的测试分析,探究DS软牵纺半精梳纱线的应用。半精梳纱生产成本比精梳纱低[8],将DS软牵纺半精梳纱的技术大规模推广到产业中,将会降低原料成本,给纺纱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试验原料精梳棉及普梳条熟条由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提供,其AFIS检测指标如表1所示。

1.2 纺纱试验设计

试样制备在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完成,分别采用DS软牵纺和环锭纺纺制了4种不同配棉比例(精梳棉占比为100%、87.5%、75%、62.5%)的纯棉18.2 tex纱线,精梳棉并条配比如表2所示。首先对DS软牵纺全精梳纱线和环锭纺全精梳纱线的纱线条干、纱疵、毛羽及强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将环锭纺全精梳纱线作为对照组与DS软牵纺纺制的三种半精梳纱线进行对比,分别对比分析了纱线条干不匀率、粗细节、棉结、毛羽及强力。

表1 棉条原料AFIS检测指标

表2 环锭纺全精梳纱与DS半精梳纱线并条配比

1.3 AFIS测试

根据NY/T 3272—2018《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AFIS单纤维测试方法》,对环锭纺及DS半精梳纺熟条取样,预调湿24 h,使用AFIS测试仪检测,每种试样测试10组并取平均值,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9]。

1.4 纱线性能测试

根据FZ/T 01086—2000《纺织品 纱线毛羽测定方法 投影计数法》,使用毛羽测试仪测试纱线毛羽;根据GB/T 3292.1—2008《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法》,使用乌斯特条干仪测试纱线条干;根据GB/T 3916—2013《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使用单纱强力仪测试单纱强力值。所有试样均进行24 h预调湿,每一试验取10组试样进行测试并取平均值。

2 试验结果

2.1 DS全精梳与环锭纺全精梳成纱质量测试结果与分析

DS全精梳与环锭纺全精梳纱线的条干均匀度CV值、粗细节、毛羽及断裂强力等各项测试结果由表3所示。测试结果显示,与环锭纺全精梳棉纱相比,DS软牵纺全精梳成纱条干不匀率更低,棉结数量均降低。其中细节(-40%)和粗节(+35%)以及棉结(+140%)数量较环锭纺纱线降低显著。

DS软牵纺全精梳成纱具有更低的条干不匀率是由于DS软牵伸装置(图1)上曲线板的前鼻靠近前钳口,使得钳口的摩擦力界向前罗拉钳口延伸,牵伸变速点分布向罗拉钳口靠近,纤维浮游区长度缩短,从而使前罗拉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力加强。因此纤维须条排列更加整齐,纤维之间抱合紧密度和均匀度均有所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也相应提高,纱疵量减少。

表3 环绽纺与DS软牵扯纺全精梳成纱质量水平对比

1—前胶辊;2—S曲线板;3—上永久磁钢;4—张力架;5—网格圈;6—碳纤维尼龙支架;7—中胶辊;8—前罗拉;9—下永久磁钢;10—曲线管;11—中罗拉;12—纤维须条。

2.2 DS半精梳与环锭纺全精梳成纱质量测试结果与分析

DS软牵纺半精梳纱线与环锭纺全精梳纱线性能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DS软牵纺半精梳纱线的毛羽、强力较环锭纺全精梳纱线没有较大差异,但是DS软牵纺3种方案的半精梳纱线的细节、粗节及条干均匀度均优于环锭纺全精梳纱线,尤其是DS半精梳1纱线(并一根普梳)的常发性纱疵明显少于传统环锭纺全精梳纱线,成纱质量明显改善。DS软牵纺半精梳成纱棉结数量多于环锭纺全精梳成纱,这是因为在半精梳成纱过程中分别并入了不同根数的普梳条,普梳条未经过精梳工序,而精梳工序的作用是精细梳理,不仅排除结杂而且清除短绒,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大幅降低结杂和短绒。短绒含量越多,纤维不易在须条中伸直平行,容易形成毛羽,经摩擦后扭结形成棉结,因短绒容易扩散,易黏附在通道部分部件上,使胶辊、胶圈更易聚集产生飞花。经过与纱条相互摩擦后,相互扭结,夹在生条内形成棉结。随着短绒率的增加,成纱棉结不断增加。

为探究传统环锭纺全精梳与DS软牵纺半精梳加工的纱线在条干、常发性纱疵的数量、毛羽以及强力方面的显著性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10-11]的方法对表4中各种指标所对应的4种方案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结果见表5。

表4 DS软牵纺半精梳与环绽纺全精梳成纱质量对比

表5 不同指标方差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毛羽、强力方差分析所得P值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这4种方案纺出的纱线在毛羽、强力这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纱线的细节(-40%、-50%)方差分析所得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因此可以认为:环锭纺全精梳纱线和DS半精梳纱线在细节(- 40%、-50%)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除此之外,这4种方案条干不匀率和其他常发性纱疵(粗节)方差分析所得P值远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1,表明环锭纺全精梳纱线和DS半精梳纱线在条干不匀率和其他常发性纱疵(粗节)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极大。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DS软牵纺半精梳纱线和环锭纺全精梳纱线在强力、毛羽方面没有较大差别,但是DS软牵纺半精梳纱线在纱线的条干不匀率及纱疵含量上都有所改善。

3 结语

本文分别采用了环锭纺和DS软牵纺纺制纯棉全精梳纱线和半精梳纱线,并对比了成纱的纱线质量,测试结果表明,DS软牵纺可有效改善纱线条干不匀率,降低纱线常发性纱疵。

比较线密度为18.2 tex的环锭纺全精梳纱线和DS软牵纺半精梳纱线的条干、纱疵、强力等指标,结果表明,两者的强力、毛羽差别不大,而DS软牵纺半精梳纱线的成纱条干有明显改善,细结、粗结等常发性纱疵的数量明显降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线密度的DS软牵纺半精梳的纱线质量优于环锭纺全精梳纱线。因此,采用软牵纺纺制半精梳纱线有利于降低原料成本,这为后续DS软牵伸投入产业使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猜你喜欢

精梳条干环锭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单纱断裂强力测试与评估
精梳对莱赛尔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精梳毛织品脱缝程度的影响因素
混纺比对中空咖啡碳/棉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原液着色涡流纱与不同捻系数环锭纱的颜色匹配
云纹花色纱的纺制及性能分析
浅谈籽棉加工过程中过度“皮清”对纺纱的影响
PA6 FDY条干不匀率的影响因素探讨
施耐德电气电子凸轮(CAM)在环锭细纱机卷绕成形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