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地下公墓设计研究

2021-05-18陈际洲唐兴滨叶晓志王丽燕刘海滨常怀洲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墓墓地传统

陈际洲,唐兴滨,陈 强,叶晓志,王丽燕,刘海滨,*,乔 允,常怀洲,刘 恺

(1.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200;2.青岛市政集团砼业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200;3.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道桥分公司,山东 青岛 266200)

0 引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墓葬与风水、宗族伦理、宗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碑志文学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人们需要墓地来纪念故人,传承家族思想,但近几年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人口老龄化加重,用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墓地变成了稀缺品,墓地的价格越来越高,逝者如何安葬变成了一个难题[3]。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有的城市推出了微型墓(只有0.03 m2),“无碑深埋”生态葬,甚至有人在比较偏的地方买1间房当墓地[4]。

墓地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人们对墓地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日趋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形成了当今社会一个新的矛盾。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5]。因此,在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如何保留传统文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难题[6]。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是解决上述难题、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以及增强城市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7-8]。山东在建的荣成石马山地下公墓,主体建筑采用地宫式结构,设计格位为8 000个,地下总体积为6 000 m3,可节省土地53.33 hm2之余[9]。2018年11月,国内首个以“生命晶石”为载体的微占地公益存放项目“藏晶苑”在上海市浦东汇龙园陵园正式启动。作为新型殡葬方式,“藏晶苑”突破了骨灰墓葬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少占地、微占地的绿色生态目标。“藏晶苑”还为家属提供专属APP进行预约祭扫和远程祭扫,随时随地悼念逝者、祈福现世,避免了清明、冬至等祭扫节日的人流拥堵,也得到了不少市民的支持[10]。

参考目前各种地上、地下墓地以及传统土葬墓地形式,本文进行创新与改进,增设人脸识别和全息投影、人体还原及AI智能技术,取消传统的携带纸钱、香、烟花炮竹、祭祀物品等祭祀方式,并采用科技融入,提出一种新型智慧地下公墓设计,并对其技术方案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1 地下公墓设计

1.1 设计背景

1.1.1 现状调查

青岛市目前公墓数量紧张,并且大多数公墓离市区较远,均价3万元起,高昂的墓地价格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公墓,势在必行。

位于日本幸国寺的琉璃殿,曾被评为世界12座最美墓地之一,每一格的佛像背后都可以放置骨灰龛。每一尊水晶佛像都采用LED发光装置,不同状态下会呈现不一样的彩光。关于逝者的所有信息都会被录入一张智能卡里面。每个逝者的骨灰可以在琉璃殿里存放33年,之后会存放到琉璃殿下面的公共区域。琉璃殿单人的存储位售价为75万日元(约4.6万元),双人价格为95万日元(约5.8万元),相对选择传统墓地来说成本大大降低[11]。

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参考琉璃殿,提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地下智能公墓的方案,同时从墓地价格、祭祀方式、运维服务和定制服务等方面分析该方案的商业价值。提出可能遇到的难题:是否存在不知道的丧葬习俗,新技术与传统文化是否冲突,机械噪声对传统习俗造成的冲击等。

1.1.2 问题探究

针对提出的难题,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民间习俗,尊重人们的意见,避免新型墓地设计无意识破坏民俗,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人们的诉求,确保此方案的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1)50%的人表示已有族谱,50%的人表示希望能建立族谱,说明人们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2)3/4的人同意将地上墓地转为地下,这表示如果项目实施,将会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3)接近90%的人希望家族骨灰放在一起统一被管理,需求极大;4)75%的人更期待新科技的融入;5)68%的人希望能和故人再次对话,说明此项新科技的应用,人们既期待又害怕,后续应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计优化;6)电子屏替代石碑的接受度是80%,说明此项大幅度改动并未破坏民俗习惯。经过充分的民意调查,本方案在群众中的认可度较高,利于后期的推广应用。

1.2 设计理念

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引入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周易代表符号为灵感,设计为八卦形态的地下公墓建筑。中央太极位置设计1/2为电梯,1/2为螺旋楼梯,楼梯间内设置卫生间。地上出入上部为半球体设计,玻璃材质,可将阳光经螺旋楼梯直接引入地下公墓建筑内。旋转式楼梯如图1所示。本设计是文化寓意、材质与形态的配合,使整体建筑形态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表现出其独特的线条美。

图1 旋转式楼梯

该地下公墓设计方案主要针对孔孟之乡山东省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具有较为统一的丧葬仪式和习俗。建设用地选择远离市区的山地或丘陵地区,合理利用土地;在墓地周边设置停车场,方便人们自驾前往祭祀。积极响应国家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号召政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孝道美德,利用技术创新,力争建立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的丧葬秩序和与之匹配的丧葬建筑物,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人生终点站项目。

1.3 功能定位

采用量化集中管理,以家族为单位,集中安置骨灰盒,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上空间占用面积,新增科技祭奠场景、人体还原及AI智能技术,同时保留了墓碑、鲜花等传统因素,满足人们的仪式感。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地下公墓归入地下管理,费用低;商家可根据客户祭祀方式、人数差异、服务差异等进行收费。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定期维护服务,商家收取运维费用。同时可拓展私人定制高端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既满足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丧葬祭祀的传统风俗与仪式感,又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经济负担。

丧葬礼仪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山东地区传统的墓葬形式为地下墓室和地上墓碑。该设计方案保留了核心的传统风俗,可以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丧葬风俗相匹配,更有利于推广普及。

1.4 空间设计

该设计方案为地上1层,地下4层,整个建筑只有中央电梯、楼梯间占用地上资源,地上占地面积仅69.4 m2。地下每层按8边形分8个区,每个区布置相同。地下分层示意如图2所示。地下平面如图3所示。每个区域共50个祭奠室。单位区域内,按室内面积及摆设不同,分5种规格。祭奠室根据实际需求可分为公用型和承包型2种:公用型是以个人名义入格;承包型是以家族名义承包整个祭奠室,以便家族内成员一同安放。每个祭奠室内均有储存骨灰盒的置物格、智能墓碑,VIP祭奠室内还设置了长椅、全息投影怀念场景。中央太极外侧设置服务台、休息区,服务台内有祭奠所需物品购置等增值服务。中央休息区、服务台及楼梯间如图4所示,每层出入口及祭奠室门口均设有人脸识别关卡。

图2 地下分层示意图

图3 地下平面图

图4 中央休息区、服务台及楼梯间

2 技术方案

该地下智能公墓除了节省地上空间、家族统一安置的优势外,还引入了信息数据管理平台、人脸识别、智能墓碑、全息投影怀念场景等功能。

1)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统计死亡人口信息,提供大数据。

2)人脸识别。在出入口,系统自动识别所属家族给出祭奠室位置;在祭奠室门口,人脸识别替代传统门锁开门;监控来访人员,保障家族骨灰安全保存。

3)智能墓碑。墓碑表面使用电子屏幕,根据选择祭奠人显示其对应的名字及头像,同一个墓碑多人共用。既保留了怀念故人的仪式感,又节省了墓碑的制造材料及占地面积。

4)怀念场景。利用全息投影、人体还原及AI智能技术,保留故人的仪态、性格、思维方式等。在家人思念时,可以用全息投影将其人形投放出来,并与之对话,实则是跟计算机中的AI程序对话(程序中存有故人的信息)。全息场景怀念模式如图5所示。怀念场景的内容,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设置。

图5 全息场景怀念模式

3 经济优势

与现有的地下公墓方案相比,更多地考虑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平衡了消费者与开发者的利益,实现双赢。该墓地建筑面积约26 301.03 m2,取二线城市地产开发成本市场均价为3 000元/m2,开发总成本约7 890万元。若按出售方式,盈利为9.2亿元,回收期未知;若按出租方式,年边际利润为2 200万元,回收期为3.5年,第4年下半年开始盈利,每年利润额为2 200万元。考虑消费者角度,采用购买的方式,每人每年可节省25 000元,一个家族可节省140万元~540万元;采用租赁方式,每人每年可节省610元,一个家族每年可节省3.4万元~13.2万元。按照墓地的设计方案,若整个墓地采用出售方式,与普通墓地相比可为社会节约1 120万元;若采用租赁方式,每年可为社会节省约136.64万元。地下墓地出售效益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地下墓地出售效益计算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地下智能公墓方案既能留住传统文化又能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既满足了逝者对墓穴的需求,又可以大大减轻市民的负担。能够实现无烟、无火、无易燃祭品,消除火灾隐患,有效杜绝因传统祭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开通“互联网+”网上祭拜智能系统,方便在外工作不能回乡祭祀的家属通过互联网在网上进行祭祀,表达思念之情。按照就近、分散、便捷的原则建设,解决祭祀期间道路拥挤的问题;还能够增加服务岗位,缓解就业难题。

该方案目前仍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全息投影、人体还原场景等设计的应用是否适宜仍有待讨论;对全国多样的丧葬形式的适用性如何提高;所涉及的伦理道德、智能化设备、地下公墓建筑、结构、环境、防灾等方面还需要征求各行业的意见。

近年来,建筑学对公墓的理论研究不多,但在实践方面却一直有创新,很多实际项目对社会和建筑界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并引起人们对于公墓的重视,如何将智能化地下公墓与建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公墓墓地传统
神秘的恐龙公墓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美国公墓像历史博物馆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