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保留部分关节囊并缝合与钻孔缝合外旋肌的效果比较

2021-05-18冉华锋,肖永海,周超,周辉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效果

冉华锋,肖永海,周超,周辉

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保留部分关节囊并缝合与钻孔缝合外旋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8月在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重建方法,将31例保留部分关节囊并缝合患者作为对照组,31例钻孔缝合外旋肌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肌力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 在相关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2) 在髋关节及肌力水平方面,术后1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观察组有效肌力率83.8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 %(P < 0.05) 。(3) 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关节脱位发生率3.2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 %(P < 0.05) ;两组患者在感染、血肿及静脉血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钻孔缝合外旋肌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及肌力水平,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侧入路;髋关节功能;效果

近年来,在髋关节及晚期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广泛,并且对于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具有重要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指出[1],后侧入路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重要入路方法,且该入路下不同方法重建关节囊对手术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脱位发生率的降低,以及对术后早期髋关节恢复效果等的影响。目前,保留部分关节囊并缝合与钻孔缝合外旋肌是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常用的重建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2]。因此,本文选取2017年6月~2021年8月在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不同重建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8月在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重建方法,将31例保留部分关节囊并缝合患者作为对照组,31例钻孔缝合外旋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17±3.04) 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为(20.72±3.26) kg/m2。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5.52±3.01) 岁;BMI为(20.84±3.35) kg/m2。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

纳入标准:经诊断为中晚期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等疾病者;有手术指征者;无精神障碍,可配合完成诊治者;无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异常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者。

排除标准:经诊断为病理性骨折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于健侧卧位状态,行后侧入路切口,自大粗隆尖沿髂后上棘连线处上下各5 cm和4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切断外旋肌群,将患者关节囊充分暴露。将患者关节囊切除,使股骨颈于暴露状态,在粗隆骨线截取骨头。基于股骨头直径的测量,将臼杯置入。在试模之后将人工股骨头置入,后行外关节囊重建[3~4]。观察组:于患者股骨大粗隆使用克氏针钻骨性通道(2个) ,并将舌形外旋肌和关节囊联合瓣分别穿过骨性通道,系紧缝合,于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对照组:在剥离的手术操作过程中,保留部分关节囊并缝合。

1.3 观察评价指标

(1) 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情况。

(2) 髋关节功能评价:运用Harris评分量表 (Harris hip score) 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 的髋关节功能水平进行评价[5]。该评分量表分值100分,主要从功能水平、疼痛程度、关节活动情况等方面展开。其中,优:得分≥90分;良:得分80~89分;可以:得分70~79分;差:得分≤69分。

(3) 肌力检查评价[6~7]:采用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MMT) 对患者术后(3个月) 的肌力情况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主要分为5个等级。其中,0级:患者无相关肌肉收缩;1级:肌肉收缩轻微,无法形成有效关节活动;2级:在一定状态条件下(如减重状态) ,可形成有效的全范围关节活动;3级:在抗重力的一定条件之下,可形成有效的全范围关节活动;4级:可在抵抗部分阻力、抗重力条件下形成有效关节活动;5级:可在完全抵抗阻力、抗重力条件下形成有效关節活动。有效肌力率(%) = 3级以上例数/总例数×100 %。

(4)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感染、血肿、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测。计量资料用(x±s) 表示,采用t检测。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具体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水平比较

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具体见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术后肌力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效肌力率83.8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 %(P < 0.05) 。具体见表3所示。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关节脱位发生率3.2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 %(P < 0.05) ;两组患者在感染、血肿及静脉血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具体见表4所示。

3 讨论

当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不断发展,成为髋关节疾病、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治疗手段。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8~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且在减轻患者疼痛等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作用。许硕贵[10](2020) 在髋关节置换相关问题探讨中指出,髋关节置换效果与重建方法的选择有关。通过比较分析缝合外旋肌联合不同方法重建关节囊的研究得出,经股骨粗隆部钻孔缝合外旋肌的重建方法可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早期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并发症预防等方面也有明显优势。因此,当前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中,如何选择重建方法成为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出发点与目标内容。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 。这说明,在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行钻孔缝合外旋肌的手术时间更短,同时减少了术后24 h的引流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髋关节功能与肌力水平术是评价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也关系到患者术后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质量[11~12]。在本文研究中,术后1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这表明,在术后早期恢复中,行钻孔缝合外旋肌术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形成有效的髋关节功能,并且患者的有效肌力率更高,提示行钻孔缝合外旋肌术患者的肌力水平更高。Gong S, Xu W, Wang R[13](2019) 在研究中指出,髋关节囊、外旋肌群等是构建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平衡的重要组织部分,行钻孔缝合外旋重建术,可以更好地保障髋关节功能的构建,进而提高患者的肌力水平,这也为本文研究结果给出了合理解释。因此,在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为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水平,应基于膝关节囊、外旋肌群等的构建中实现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14]。

徐竹峰,张昊,邹慧[15](2020) 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研究中指出,假体后侧脱位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评价中,如何更好地降低并发症等,对于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关节脱位发生率3.2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 %(P < 0.05) ;两组患者在感染、血肿及静脉血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这说明,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钻孔缝合外旋肌可有效降低脱位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对假体脱位的原因分析中得出,手术中假体位置不理想、髋关节极限位置等原因,都是导致假体脱位的原因,这对手术重建方法及技术水平有更高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钻孔缝合外旋肌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及肌力水平,并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程鹏,杨卿,朱波,等.直接前方入路与后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J].骨科,2020,11(4):281-286.

[2]袁永建,井成,张志强,等.不同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疾病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4):2694-2697

[3]孙志波,钱炜,李相伟,等.仰卧位微创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2):107-110.

[4]罗学辉,杜绍龙.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对本体感觉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20):2946-2949.

[5]王争荣,魏翀,刘利军.两种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 Harris 评分及运动功能影响的比较[J].贵州医药,2019,43(4):598-600.

[6]车先达,韩鹏飞,顾晓东,等.全髋关节置换 SuperPATH 与传统后侧入路疗效差异的 Meta 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 24):3901-3908.

[7]EVANS J T,EVANS J P,WALKERR W,et al.How long does a hip replacement las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ase series and national registry reports with more than 15 years of follow-up[J].Lancet,2019,393(10172):647-654.

[8]吴嘉祥,赵文国.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保留残端的临床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9,25(5):466-469.

[9]焦力刚,张雷,王卫友.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5):265-270.

[10]许硕贵.髋关节置换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骨伤,2020,33( 11):991-994.

[11]MASSIN P.Treatments of avascular osteonecrosis of the hip: Current treatments[J].Morphologie,2021,105 (349):120-126.

[12]彭超,何智勇,王郑浩,等.SuperPATH 微创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的优化特点[J].四川医学,2020,41(8):829-834.

[13]Gong S, Xu W, Wang R, et al. The causes and management of nonunion of femoral subtrochanteric shortening osteotomy in a THA patient: a case report.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9,20(1): 203.

[14]郭斌,杨建成,屠春晖,等.改良 Hardinge 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1):40-42.

[15]徐竹峰,张昊,邹慧.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直接前方入路和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9):695-698.

猜你喜欢

髋关节功能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耳穴埋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影响研究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及前瞻性护理对策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