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2021-05-18赵志强

桂海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弘扬内涵价值

赵志强

摘要: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不但历史性地消除了千年以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更为珍贵的是它锻造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深刻阐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深入研究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弘扬路径,对更好地赓续传承脱贫攻坚精神,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与助推世界减贫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神;内涵;价值;弘扬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5-0058-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脱贫地区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能力建设研究”(21BDJ06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在迎来建党百年的光荣时刻,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彻底解决,绝对贫困得以彻底消除,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谱写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历史性成就同时更锻造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结晶,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1]深入研究阐释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探索其弘扬路径,对更好地赓续传承脱贫攻坚精神,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与助推世界减贫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不负人民是脱贫攻坚精神的灵魂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脱贫攻坚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把贫困群众对脱贫致富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兑现党的庄严承诺。在充满艰难险阻的脱贫攻坚征程上,数百万“第一书记”们坚持人民立场,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处,把为民情怀化为前行力量,用行动诠释担当,与贫困群众同甘共苦,用爱心和恒心浇筑为民初心,用勤劳和汗水践行富民使命,换来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的光辉业绩。这些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绩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的政治情怀,“不负人民”这四个字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脱贫攻坚精神的灵魂所在。

(二)上下同心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基石

伟大而艰辛的脱贫攻坚战以铁一般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上下同心的强大力量,只要全国上下同心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脱贫攻坚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广泛积极参与的伟大事业,上下同心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团结伟力,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3]“我们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2]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始终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党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党中央注重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想方设法地把广大贫困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创了社会帮扶大格局,涌现出以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反映的跨越山海深情的闽宁扶贫协作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对口帮扶模式,脱贫攻坚社会帮扶体系的建立为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起气势磅礴的恢宏力量。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考察扶贫工作,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全社会上下同心凝聚在一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固基石。

(三)尽锐出战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一直在路上,脚步始终未停。“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2]事在人为,脱贫攻坚能否如期完成,是否有一支优秀的扶贫干部队伍至为关键。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聚焦贫困地区发展关键短板,全党动员,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尽锐出战,选派“精兵强将”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扶贫铁军,集中精锐力量打苦仗硬仗。8年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2]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充分展现了广大扶贫干部的担当精神和为民情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信心。要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必须汇聚最大合力,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定点帮扶,鼓励社会力量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等方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社会和市场互为补充、协同推进的扶贫格局。

(四)精准务实是脱贫攻坚精神的特色

由于各地的致貧原因千差万别,千篇一律的大水漫灌式扶贫难见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脱贫攻坚的实际,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准”和“实”两个制胜关键点,指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破解发展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精准务实是我们党对实事求是在脱贫攻坚中的创新发展,科学务实,行之有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4]。精准扶贫是我国贫困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方略,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脱贫攻坚要在精准上摸清贫困之因、下好脱贫之方。全国各地在精准方略的科学指导下,不断完善脱贫攻坚政策工具,创新思路措施,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

(五)开拓创新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品格

实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进取过程,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进的重要推动力,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智慧引擎,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他们积极探索,为他们创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环境和条件。”[5]136在脫贫攻坚中,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我们党立足脱贫攻坚实际,不断深化对消除贫困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将全球减贫理论提到了新高度。在制度创新方面,开拓创新是激发制度优势的关键牵引力,我们党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体系、以精准为方略的工作体系和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等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方法创新方面,我们党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驻村“第一书记”们和帮扶干部们勇于探索,利用组织优势,帮助贫困户构建社会网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立“新组合”“新连接”,探索出产业、金融、电商、教育等脱贫致富新模式,这一系列原创性的举措,破解了脱贫攻坚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在各地取得了良好成效。

(六)攻坚克难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底色

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先进本色,是脱贫攻坚精神的鲜亮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5]111“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6]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困难多、任务重的硬仗,广大扶贫干部不畏重重困难,把心血和汗水洒遍祖国贫困地区的万水千山,毛相林、张桂梅、黄文秀、张小娟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涌现出来,彰显了攻坚克难的精神底色。

二、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这场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斗中孕育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注解,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脱贫攻坚是一次对共产党精神品质的大考,同艰难险阻作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中国人民在困难重重的脱贫攻坚实践中深化和升华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脱贫攻坚精神彰显了伟大的团结统一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带给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脱贫攻坚精神升华了中国人民对于团结统一精神的认知。广大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以团结统一精神彰显了所向披靡的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7]脱贫攻坚精神不愧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二)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深刻阐释

回望建党百年风云路,正是不变的初心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与本,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指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涵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得到丰富,广大扶贫干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把贫困群众的诉求放在首要位置,百计千谋破除艰难险阻,不断维护好、发展好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贫困群众对脱贫致富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社会主义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要实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然而,时间越紧,困难越大、压力越重,广大扶贫干部信心就越强大,行动就越坚决,这恰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民造福的生动体现。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8]4。脱贫攻坚精神所折射出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深刻阐释。

(三)脱贫攻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精神,“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9]。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指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实践。脱贫攻坚实践孕育的脱贫攻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面对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将脱贫攻坚精神拓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将脱贫攻坚精神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追求和坚定信念,外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使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上下一心、同舟共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脱贫攻坚精神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全社会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消除贫困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任务,也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展开南南合作,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10]脱贫攻坚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更加坚定了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决心。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贫困问题多样化和复杂化,单一的减贫措施往往难以奏效。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贫困治理树立了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256脱贫攻坚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力地凝聚了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识与力量,也在启示世界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找到最大共识,勠力同心,才能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三、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的路径

(一)加强脱贫攻坚精神的研究与阐释

一种优秀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觉的提炼和弘扬,而深化理论研究是其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2]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研究与阐释好脱贫攻坚精神是首要任务,脱贫攻坚精神的释义阐扬离不开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精耕细作。然而,当前学界聚焦脱贫攻坚精神研究的成果數量不多,公开发表研究脱贫攻坚精神的文章还较少,这与脱贫攻坚精神具有的重要作用、重大意义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的现实需求。因此,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要从大处着眼,聚焦脱贫攻坚理论成就、实践成就和精神成就方面加强研究与阐释。首先,要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研究好、解读好,与西方反贫困理论对比好,研究阐释好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形成的学理支撑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对世界减贫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其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论来源、丰富内涵等基本问题,把脱贫攻坚实践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相结合,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的意蕴。最后,研究阐释脱贫攻坚精神,就必须把握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要把脱贫攻坚精神置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发展成就中加以把握,阐明伟大建党精神与脱贫攻坚精神源与流的关系,阐释好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传承,解读好脱贫攻坚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激发脱贫攻坚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芒。

(二)促进脱贫攻坚精神的教育与认知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脱贫攻坚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团结凝聚在党中央周围的精神力量,在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脱贫攻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功能,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财富。开展脱贫攻坚精神宣传和教育,促进脱贫攻坚精神的教育与认知,要结合新时代条件,以寓教于情、寓教于理的方式,用大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结合百年党史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将脱贫攻坚精神与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融合,实现脱贫攻坚精神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共鸣,深化人民群众对脱贫攻坚精神的政治、思想和情感的认同。首先,结合百年党史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2]当前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对广大党员进行深刻的精神洗礼,促使广大党员把初心使命转化为自觉行动。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要与当今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的历史价值。其次,要将脱贫攻坚精神与坚定“四个自信”有机融合。坚定“四个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坚定“四个自信”的全领域中,激发全党全国全社会坚定“四个自信”的精神力量。再次,要将脱贫攻坚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精神品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脱贫攻坚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相融相通。最后,要将脱贫攻坚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融合。要将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核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和制度优势,推进实践创新。

(三)深化脱贫攻坚精神的塑造与实践

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不能仅停留在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层面,必须以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落脚点。“机遇是事物相互作用的历史累积,是人民创造伟大实践业绩的时代呈现。”[13]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如今,我国正处在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必须抓住新机遇,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深化脱贫攻坚精神的塑造与实践,为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前进。要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这一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将其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要在各项工作中继续保持脱贫攻坚的精神状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将脱贫攻坚的精神本色一以贯之,续写新时代奋斗新故事,奋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同时,立足全球视野来看,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2],也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脱贫攻坚精神不仅是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精神密码,也是全球致力减贫的价值底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更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深化脱贫攻坚精神的实践,助力全球减贫事业新发展,将脱贫攻坚精神力量传递到国际舞台,将脱贫攻坚精神力量转化为减贫行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贫困治理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加快全球减贫事业发展步伐增强信心,推进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减贫合作,让世界各国人民一同携手,以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精准务实的实际行动,加快全球消除绝对贫困步伐,为世界亿万人民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4.

[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2).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77.

[4]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5-02-17(2).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6]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1).

[7]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9]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10]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5.

[13]宣言.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N].人民日报,2018-01-15(1).

责任编辑陆昱

猜你喜欢

弘扬内涵价值
弘扬爱国精神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