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日常的力量,谈谈考前那些事
2021-05-17肆月
肆月
考试不仅是现在学生才有的烦恼,丰子恺就曾在他的《送考》那篇文章中,描绘了考生的众生相,有人愁容满面,有人得意扬扬,有人寝食难安,也有人满不在乎。我想,这可能也是你们现在考前的写照吧!有的同学散散漫漫,家长、老师在后面追着跑;有的同学太过在乎,极力掩饰自己的焦虑;当然,也有很多同学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坚定、自信地努力着。
究竟怎样的姿态是打开考试的正确方式呢?我们该如何行动?
同学们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行动的意义,但是常会抱怨自己没有行动力,常会给自己贴上“懒惰”的标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当我们遇到压力时,我们会感到不确定、失控、不稳定等,从而容易陷入过去中,反复思考或后悔已经发生的事情;或是担心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甚至是将它们灾难化,但它们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想法太多,读书太少”。
因此,我们需要从行动的迷惘中逃离出来,更真实、更有力地去面对问题,去接受挑战,真正地行动起来,而不是简单地给自己贴上“懒惰”“太笨了”的标签,或是沉浸在情绪的沼泽里,感到痛苦又无力。
将目标揉进日常
真实有力的行动需要方向,失去目标的行动就像磨坊里打转的驴,盲目又低效。但是,目标也是老生常谈的事了,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目标的功效呢?
建立目标与自己的深刻连接
几乎每个班都会在考前组织学生制订目标,但这些目标和你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是因为老师要求去制订一个目标,所以你照做了,还是它真的是你内心的诉求?所以,发挥目标最大化的第一步,是建立目标与自己的深刻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这个目标的实现会给你带来哪些好处,你为什么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当我们问完自己,也需要去看看这些答案,是为了获得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外部奖励,是为了超过某个同学以获得内心的满足,还是想要不辜负自己与他人的期望,或是希望自己离某一梦想更近一步?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目标陷阱”,这些答案里有一些是外部动机或是要与他人进行比较,比如获得外部的奖励、不辜负他人的期望,这样的目标类型当然也对我们有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它包含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容易引发我们的焦虑,也容易造成“三分钟热度”。因此,我们需要让这些目标成为我们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而不只是纸上的文字。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把目标形象化和仪式化的方式,揉进生活的每一天。
把目标形象化要如何操作呢?可以经常在脑海里想象你达到目标时的情景,越生动逼真,越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越能激发你追求成功的欲望。也可以设定见证你目标的物件,比如来自理想大学校园里的小纪念品。也可以把自己制订的目标写下,贴在床头或桌面上,经常看,这样就能让你的目标视觉化,深入潜意识的文字具有推动你行动的力量。
生活需要仪式感,目标更需要。仪式感可以增加我们的确定感,抵消一部分的焦虑和不安。早上起来可以想一下自己的目标,让目标开启你新的一天。晚上在整理效能手册总结这一天时,看看你的计划实现得怎么样了、今天的学习对你目标的实现有什么帮助,使目标能深入你的每一天,使你能和目标一直在一起。
目标内容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
我们所制订的目标需要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有明确的数字和实现期限。具体和可操作的第一步是要自我评估,你的目标要和你的能力相匹配,过高的目标会让我们感到无力。其次是具体内容上的设定,比如, “我这次考试一定要进步”就是一个模糊的目标。有的同学会把它具体成进步XX名、超过XXX,这确实是一个具体化的目标了,但是我们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具体到科目,再具体到每个科目的项目,最后有具体的计划,变成每天日常可操作的行动。
日常小事的力量
我们之所以会焦虑、会迟疑,是因为有不确定感。那如何才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感和控制感呢?答案就藏在每天的日常生活里。简单来说,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按部就班”地执行目标计划,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我把这些称为日常的力量。
好好睡觉
“睡觉”是再日常不过的事情了,睡不着或睡不好也是同学们考前容易出现的问题。所谓好好睡觉的“好”,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是规律睡眠,有同学会刻意在考试之前很早就准备睡觉,反而会出现睡不着或者感到不舒服的情况。有研究指出,早睡并不是好睡眠的关键,规律才是。其次是放松下来,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放松的反面是忧虑,我们常常耗费很多的精力在担心上,担心是否能考好,担心是否能睡着。
因此,应对睡不着的第一步是接纳这些担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睡不着会有很多思绪时,你跟自己说不要再想了,反而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睡不着。所以,不要急于去否定,不要急于和“睡不着”挣扎较劲,因为无论是考前的担心还是暂时的睡不着,都是正常的。我们的身体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短时间内睡不着并不会对我们有什么严重的影响,而过度担忧只会让我们更难入睡。
第二步,在接纳这些担忧的基础上,你可以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当有各种念头飘来时,请你都把它温柔地放在一边,不去否定它,也不去批判它,而是关注你的呼吸。在这个专注呼吸的过程中,你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自己放松下来。
按部就班地执行
“按部就班”这个词看起来有些刻板,其实它本质是一种踏实,充满了确定感的力量。
如果你之前没有制订计划,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待办事项清单”“时间四象限”“番茄钟工作法”等方法,制订一份考前复习计划,可以详细到每天有哪些复习任务、每项任务计划完成的时间。
如果你已经有计划,请按计划继续前进。当你按计划完成任务后,可以在任务后面打个标记,比如打钩或画笑脸。这样一天结束,当你看到计划单上完成任务的标记,心中涌现的会是满满的成就感。
记录每日“小确幸”
我们非常容易对负面情绪过度关注, “我为什么不高兴啊”“我怎么老是这样啊”“我该怎么办啊”,真正开心的时候,反而就哈哈哈过去了,从来没想过“我为什么这样开心啊”“我是用什么方式让自己开心的啊”。
当然,我们需要去正视负面情绪,承认它们,听从它们传达的信号去行动、去面对,但同时,积极心理学也提醒我们去关注快乐。大家可以每天花一點时间,用一两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来记录你一天的幸福体验,比如让你感动或觉得温暖的小事情、你发现的自己的进步,或者你看到的带给你力量的话。
记录生活中让你感动和感激的事情,发现自己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带来力量的进步,这将帮助我们与真实的生活建立联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前进力量。
看见自己的丰盛资源
生活中最大的日常大概就是我们自己,可是我们自己常常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当谈到压力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问题”,我们会开启抱怨模式,“作业很多”“家长特别烦,整天叨叨”……没错,这些焦虑真实地存在着,我并不想去否定它们,但是我们常会忽略自身的力量,家长也会忽略孩子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仿佛有一个压力容器,它有承载压力的功能。当然,容器有大小的限制,所以我们也允许有装不下的时候,允许求助。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中承载压力的容器,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多大,是什么颜色,它是如何承载你的压力的。如果你想好了,你可以试着拿出纸和笔,把它画出来。
(特约编辑:孙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