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冬奥会新闻报道的阶段特征与文化转向

2021-05-17陈心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期
关键词:冬奥会人民日报新闻报道

陈心怡

【摘要】冬奥会作为文化事件中的重大事件(Mega-event),对此的新闻报道有着传播奥运精神,普及体育知识的作用。作为中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从1980年开始对冬奥会进行新闻报道,至今已报道了10届冬奥会,形成了独有的冬奥会报道体系。本论文以《人民日报》1984年至2018年10届冬奥会的报道为讨论样本,从报道理念为着手,立足于体育传播角度探讨《人民日报》冬奥运报道的文化转向。

【关键词】人民日报;冬奥会;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2.041

美国学者Maurice Roche将Mega-event解释为“大规模的文化(包括经济和体育)事件,具有戏剧化的特点、大众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洛桑大学教授Martin Muller根据Mega-event的媒介化程度对此进行了再分类,将其分为巨型事件(Giga-event)、重大事件(Mega-event)和主要事件(Major-event)。按照Muller的分类,冬季奥运会与世界杯足球赛、世博会等共同属于重大事件(Mega-event)。

作为文化事件中的重大事件,冬奥会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吸引着全世界的媒体争相报道。我国对冬奥会的新闻报道起步较晚,《人民日报》经过30年来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冬奥会报道体系。本文分析了《人民日报》从1980年至2018年共十届冬奥会报道的历程,从宏观上展示《人民日报》在十届冬奥会报道中的数量变化以及各阶段的报道特征;并对《人民日报》冬奥会报道的文化转向进行概括与分析,在最后给出建设性意见。

1. 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通过对《人民日报》从1980年至2018年共十届冬奥会的报道数量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在此期间内的十届冬奥会(1980年至2018年,缺1984年的第14届)共有相关报道数量678篇。经梳理发现,《人民日报》对于冬奥会的报道会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变动。

1.1 1980年至1998——报道赛事为主

在这一阶段,《人民日报》对冬奥会的报道数量较少,内容较单一,主要以赛事和我国运动员成绩为主,缺少评论和专题报道。

1.2 2002年至2006——追求成绩奖牌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加入WTO、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落成,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体育事业也得到发展。作为国际重大赛事,冬奥会成为各国展示国家形象与实力的“重要舞台”。在2002年鹽城湖冬奥会中,中国代表团终于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因此,在2002年、2006年两届冬奥会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对成绩与奖牌的关注尤为突出。例如,2002年的报道《冬奥会赛场昨日连爆冷门 于淑梅发挥失常名落孙山》就与《用健美之躯托起五星红旗———记为我国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杨扬》形成了鲜明对比。

1.3 2010年——注重人文关怀

纵观《人民日报》对十届冬奥会的报道,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中体现出了难得一见的人文关怀。《人民日报》不仅花了大量篇幅和笔墨对赛事和运动员进行了专题报道,还新增了许多对加拿大以及其他冰项强国的介绍,并加大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关注。如题为《东道主的体育观》就介绍了加拿大人的体育观:运动并不等同于金牌和名次,而是能够带来健康、勇气和快乐的实实在在的生命存在方式。

1.4 2014年——意识形态导向明显

《人民日报》在对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报道中,体现出不同以往的明显意识形态导向。从《索契冬奥会期间 中方不会考虑中日领导人进行任何形式接触》、《体现中俄关系高水平和特殊性——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等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本届冬奥会的报道弱化了赛事本身,受国际政治的影响较为明显。

1.5 2018年——关注冰雪运动普及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前的“最后一棒”,对于我国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对此届冬奥会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更加关注冰雪运动的发展问题,主要从体育人文和运动项目着手进行相关报道。

2. 冬奥会报道的文化转向

2.1 从比赛到人

奥林匹克宪章中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有这样的阐释: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在2010年之前,《人民日报》对于冬奥会的报道始终着力于竞赛本身,缺乏对运动员的人本关怀。大多报道只展现赛场上的运动员形象,却很少着眼于日常训练、生活等角度。2010年,《人民日报》对温哥华冬奥会进行了一系列专题报道,如《李琰,冰坛铁娘子》一篇就从生活与训练等多个方面对时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进行了报道。

2.2 从“金牌导向”到全面关注

在1980年到2006年间的七届冬奥会报道中,《人民日报》以金牌为导向的报道倾向较为明显。2002年冬奥会期间,《人民日报》第10版曾刊登多篇《冬奥会 中国夺金先锋队完全档案》系列报道。但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始,报道方向开始多元化,不再只聚焦于获奖选手,转而面向更多运动项目、国际运动员风采等。笔者认为这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着密切关系,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我国的“体育自信”,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迫切需要用金牌来证明自己,运动员也越来越开始享受比赛,不惧失败。

2.3 从关注比赛到推广运动

在查阅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相关报道时,笔者发现《人民日报》开始关注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问题。其原因十分明了,在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后,我国与2013年再次提出申办冬奥会。申奥成功带来喜悦之余,如何落实“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也成了难题。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人民日报》除报道比赛外,还刊登了如《奥运会的“冰山效应”》等冰雪运动的介绍,着重于介绍其他国家冰雪项目的推广情况,并提出对冰雪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建议。

3. 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年的发展,《人民日报》不断探索新的报道理念,总结经验,但仍然能够发现其在冬奥会的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

3.1.1 “唯金牌”论的倾向

“唯金牌”论长期以来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无疑是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相违背的。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虽然在1998年就曾发表题为《警惕唯金牌论危害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报道,但在对冬奥会的报道中,还是存在将报道重点放在获奖运动员和优势运动项目身上的情况。从报道的项目上看,《人民日报》的报道大多倾向于我国的优势项目,如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缺乏对冷门项目的关注。

3.1.2  报道深度存在不足

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人民日报》应当转变报道思路,发掘自身优势。如今,从《人民日报》过去十届冬奥会的评论和专题报道来看,《人民日报》的报道大都倾向于宣传运动员刻苦训练、勇夺金牌的运动精神,并且多集中在获奖运动员身上,缺乏对于比赛背后、冰雪运动本身的深度挖掘。

3.2 解决对策

3.2.1 突出奥运精神与人文关怀

冬奥会与其“姊妹”夏奥会一样,都倡导奥运精神,注重体育对人的塑造。如今的奧运会也不再只是存粹的竞技比赛,而是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流和推动全球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国际奥委会与各届奥运会申办国都曾多次强调,要举办“人文奥运”,其本质是将关注点落回人类本身,通过开展多方面的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体育竞赛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人民日报》作为我国主流媒体,应当在对冬奥会的报道中进一步突出人文关怀。在进行报道时,不必只将目光聚焦于赛场,也可以关注举办国的人文与冰雪运动发展情况。

3.2.2 丰富报道形式

除了赛事简讯,《人民日报》还可以采用特刊类型的系列报道,以更加丰富全面的报道内容呈现冬奥会的各个角度。同时,可以加大图片、视频报道的比重,充分展现冬奥项目的精彩,让读者了解冰雪运动,感受乐趣,并主动参与冰雪运动。

猜你喜欢

冬奥会人民日报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