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牛,一点都不牛

2021-05-17席金合

科学大众(中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天牛触角蜗牛

席金合

跨入2021年,很快迎来农历牛年,有关牛的话题和吉祥语比比皆是:体壮如牛、牛气冲天、小试牛刀、牛羊满圈……牛是温驯、耐劳的动物,是忠实、力量、勤奋和奉献的象征,让人称赞不已。不过,下面所谈的动物,名字叫牛,却不是牛。

飞翔“牛”

盛夏,在核桃树上,会看到一种背上覆有花斑的甲虫,以修长的六只足,扒在枝叶上,比身体还长的触角,弯曲着向前伸出,好像牛角一樣。如果悄悄地近前捕捉,它并不逃跑,仍旧在那里“唧唧”地叫,很像锯木声,似乎在抗议。这种甲虫叫天牛,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它在昆虫中显得力大如牛,善于在天空飞翔,并且触角像牛角吧!

夏天,农家的孩子们捉只天牛,在其腿上拴上细线,任其飞翔。天牛的玩法很多,有天牛赛跑、天牛拉车、天牛赛歌等,这种“自然宠物”要比电动玩具好玩得多。特别是“天牛钓鱼”游戏:在水盆中放一个系有细线的小木鱼,线的另一头系在天牛角上,并将其放在浮于水面的小木片上,天牛局促不安,频频挥动触角,形同钓鱼一般,十分有趣。不过,玩天牛时,要当心被它强劲的上颚咬到手!

目前,已发现的天牛有2万多种,大多分布在热带,我国约有2200种。它们大小不一,体长从0.4~18厘米不等,算上触角,体长可增加2~3倍;而且它们的体形也各异,触角有长有短,身体有卯形和筒状,有的会模拟其他昆虫的形象,如外形酷似黄蜂的花天牛喜食花粉;生活在热带雨林的虎天牛貌似蚂蚁,乌儿会误以为它们含有难以下咽的蚁酸,不再捕食它们。还有些天牛身上有排列有序的花纹,与树木融为一体,也能欺骗天敌的眼睛。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苏东坡的诗,反映了人们对天牛的普遍看法:它虽有角似牛,却对人无益,只会以锋利的口器,在桑树上钻穴。确实,天牛会疯狂啃食树木的树干和枝叶,有的还在树上蛀洞。松柏、杨柳、榆树、柑橘、苹果、茶树,以及棉花、小麦、玉米、高梁、甘蔗等,都是它们袭击的对象。被天牛啃食的大树,干疮百孔,经风一吹就会折断。房屋和桥梁的木柱被天牛蛀孔后,会轰然倒塌。公园里的盆景和名贵古树被天牛环食树皮一周,就很难救活。

想要消灭天牛,除了喷洒农药,还可招引啄木乌、喜鹊和寄生蜂、壁虎等天牛的天敌。此外,天牛藏在树木体内越冬并孵化幼虫,一旦它们泛滥成灾,只能忍痛成片砍树焚烧,把它们化为灰烬。

潜水“牛”

海牛学名儒艮,由于丰满的身体呈现优美的曲线,俗称“美人鱼”。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初,人们纷纷乘船去那里寻宝。每当日落月出,海上漂泊的探险者常常会透过弥漫的水雾,看到一群袒胸露腹的“美女”在海上游泳、嬉戏,有的还把“婴儿”抱到胸前喂奶。可是,她们的下身却像鱼一样,随着海雾时隐时现,显得十分神秘。从此,富有浪漫色彩的“美人鱼”传说不胫而走,风靡全球。

传说中的“美人鱼”,其实就是母海牛。它们有着高高隆起的乳房,当它们给幼崽哺乳时,会用肥大的胸鳍抱起幼崽露出海面,在月色朦胧的夜晚,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实际上,海牛是个丑八怪。

与鲸类一样,海牛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体重跟黄牛相当。它们擅长潜到水底觅食水草,每天最多能吃占体重10%的食物。它们吃水草时,像卷地毯一般,一片一片地清扫过去,因此有“水中除草机”之称。

海牛的肺活量很大,每隔近20分钟出水呼吸一次。当它们仰头露出水面时,鼻孔上的“盖子”就像门一样打开,吸完气便又慢条斯理地潜入水中。平时,它们总是慢吞吞地游动,有时也爱翻筋斗,但动作迟缓,真像一头笨牛。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区,很少上岸,一旦离水,就像胆怯的小孩,不停地哭泣,泪如泉涌。严格地讲,它们眼中流出的并非泪水,而是用来保护眼珠的盐液。

500多年前,加勒比海附近有不计其数的海牛,甚至影响了海上交通。然而,如今那里的海牛正濒临灭绝。原来,海牛肉细嫩味美,脂肪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营养,还能提炼润滑油,皮可制作耐磨皮革,肋骨也是象牙的替代品。所以,本就繁殖很慢的海牛长期惨遭捕杀。此外,海牛听力迟钝,身体笨拙,行动迟缓,容易被船撞死。同时,海水的严重污染也导致海牛大量死亡。为此,有识之士呼吁:海牛是可爱而温柔的动物,防身能力不强,只有善意保护,它们才能正常生存、繁衍。

背房“牛”

“名字叫作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这个动物谜语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名字里带“牛”的“有房户”——蜗牛。蜗牛属于无脊椎软体动物,全世界有几万种,生存能力很强,极能忍耐冷热、饥饿、干旱,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热带岛屿和寒冷的北极也有活动。

休息时,蜗牛全身蜷缩在壳中,好像躲藏在封闭的屋中一样,十分安全。觅食时,软乎乎、湿漉漉的身体从壳中伸出来,用腹足艰难地向前蠕动。头顶一对长长的触角像牛角一样,向前上方伸着。加之它蜗居在甲壳中,所以称为蜗牛。

蜗牛的体形很奇特,一双眼睛分别长在头顶一对触角的末端,随着触角灵活摆动,观察范围很广;肛门和生殖孔生在背部,排泄、交配都不方便;长在脖子两侧的一对鼻孔呼吸时会一开一闭,看起来像是眼睛一眨一眨的。当它缩进甲壳休息时,鼻孔留在壳口处,以便呼吸。蜗牛进食时,舌头从小嘴里伸出来,用上面数以万计的微小肉齿刮取植物的茎叶。当牙齿磨损钝化后,会长出新牙来。那柔软得像果冻一样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硕大的背壳,缓慢地爬行,既能攀崖,又能上树,身后留下一道清亮的黏液。

夏天,在林下、草地、农田和菜园等阴暗潮湿地方,睡了一天大觉的蜗牛从背壳里钻出来,爬到植物上,趁着夜色吞食嫩茎、叶片、花果或根部。这种害虫,还给家畜、家禽传染寄生虫。不过,蜗牛是一种保健价值很高的美食,它所含的营养物质堪比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食用和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专家认为,多食蜗牛能提高机体活力,起到健体和美容的作用。为此,人工饲养蜗牛很普遍。

剥皮“牛”

剥皮牛不是宰杀后准备下锅的整牛,而是名为马面鲀的海鱼,因其表皮粗糙如砂纸,必须把皮剥掉烹煮,才有了这一俗称。剥皮牛的俗称真不少:潮汕人叫它迪仔、剔皮鱼;上海、浙江一带称它橡皮鱼;在北方还有孜孜鱼、皮匠鱼、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等别名。这么多的名儿,大概是根据它的外观、肉质、营养特点而取的,可见这种鱼很另类。过去,人们把剥皮牛买回去后,自己扒皮;今天,商家都把剥皮牛剥皮出售,而且连鱼头也剁掉,减去了前体很大一部分。所以,完整的剥皮牛在市场上很少见,想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不容易。如此一来,更增加了这种鱼的神秘感。

剥皮牛是鱼类中的“高个子”,它体形侧宽扁,从侧面看去,近似一个倒立的等腰三角形,身形显得高大。这种鱼的鳍棘细弱、短小,游泳能力不强,遇到凶猛捕食者追杀,难逃“虎口”。剥皮牛在每年2-5月期间集中活动,容易群体捕获。我国东海的年产量,最高可达25万吨,是仅次于带鱼的海洋经济鱼类。

以前,剥皮牛作为一种廉价鱼类,登不了大雅之堂,个别人吃了还有过敏性反应,因此难受市场欢迎。不过,剥皮牛的肉成分特殊,可用来辅助治疗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它的鱼肝占体重的5%左右,含油量高达60%,是制作鱼肝油的好原料。鱼皮还可熬制明胶,内脏可做鱼粉。

如今,人们对剥皮牛的烹制不断改进,创造出多种吃法:将鱼切片,加入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再用香菜调味,大大改善了肉品和味道;配以玉兰、冬菇、香菜,制成烤鱼片,色泽枣红、味道鲜香;醋熘鱼块,并配以莴笋、木耳和油菜,颜色金红,酸中带甜,别有风味。还有盐水加胡椒粒煮整鱼,保留了鱼的鲜味,口感鲜嫩滑爽,汤汁更是下饭的好料。此外,配以作料加工成鱼松,是色香味俱佳的零食,深受大众青睐。

(责任编辑:白玉磊)

猜你喜欢

天牛触角蜗牛
蜗牛
步行街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的触角
天牛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