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孟頫马画中的“师古而化”
2021-05-17莫娴
摘 要:赵孟一生致力于践行其提出的“作画贵有古意”的主张。其对“古意”的追寻“治愈”了南宋流传下来的“弊病”,使元代绘画脱离了向放纵和矫饰造作两个极端方向发展的轨道。赵孟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是卓越的,其作品完美诠释了“师古而化”的内涵,尽管后世对其仕元的行为仍存在争议,但其对绘画艺术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赵孟;马画;师古而化
一、赵孟马画概况
赵孟画马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年时期,在此阶段主要出于其自小培养的兴趣与卓越的绘画天赋,所作马画显现出的是赵孟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成熟的绘画技巧[1],此时的代表作有《调良图》。第二阶段为中年时期,此时赵孟结束了十多年的北方官宦生涯,在绘画上受到了曹霸、韩、韩、王维、李公麟等许多早期画家名作真迹的影响。此阶段赵孟的主要作为是在研习古画中汲取古人的绘画手法与心迹,学习古人画意并尝试在自己的画面中表现古意,《人骑图》《人马图》均为此阶段所作。第三阶段开始于1300年,即赵孟任四品官集贤直学士及江浙儒学提举后的那段时间,赵孟时年46岁。此阶段赵孟逐渐将“古意”消化为自己的营养,融合到个人的风格中,并在笔墨与格调的实践中尝试探求新的艺术语言,以追求更高的绘画品格。以画马之法所作的《二羊图》即象征着其绘画风格从早期画风到新风格的转变[2]87。
赵孟的马画在画法上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以白描为主调施以淡墨,这种画法起源于唐代,被称为“白画”,到宋代李公麟时称为“白描”,即是以细致而富有生命力的墨线勾勒轮廓,继而用淡墨对马的五官、鬃毛、膝关节、马蹄等关键部位加以渲染,以最简略的笔墨绘出丰富传神的形象,具体见于唐韩的《照夜白图》、宋李公麟的《五马图》、赵孟的《人马图》《古木散马图》。另一种是在墨线的基础上根据马匹的毛色特征敷以不同程度的墨、赭石、熟褐等颜色,把马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自然且细致入微,画面带着浓郁的唐代遗风。
二、唐代遗风的继承与转化
正如《画继》中记载:“赵集贤子昂尝题云,唐人善画马者甚众,而曹、韩为之最益,其命意高古,不求形似,所以出众工之。” 赵孟对唐马画家曹霸和韩十分敬仰。唐代画家主要采用写实的画法,画中同时充盈着理想主义。唐代马画的典型特征是“轮廓的勾划、井然有序的排列、浓厚的体积、对体力表现的兴趣以及对于动作的强调”[2]202,这与唐代强盛的国力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有很大的关联。曹霸的作品已在流传中遗失,从宋代苏东坡①和郭祥正②的评价可见其画马功力之深。韩所画之马多为皇帝的御马,因此其笔下之马壮硕而充满力量,他注重写生,善于通过巧妙的构图、有劲道的线条、恰到好处的墨色把骏马的体积感和力量感在平面的纸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马的朝向上,赵孟的人马画中的马多为正侧面且身体朝右。据史料记载,赵孟于元贞二年(1296)观韩《圉人呈马图》[3]74(如圖1),“得其意”,并于同年作《人骑图》(如图2)。二图之马的朝面、姿态和四肢动势基本相同,又有题跋:“吾自少年便爱画马,六岁见韩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之。”更加证实了两者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圉人呈马图》中的马更显壮硕,自带的野性使其对牵马之人有所抵触。相比之下,《人骑图》中的马则显得消瘦和温顺,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画面感。两种不同的马的体型和精神状态是画家性格的映射,也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和该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特征。
除正侧面朝向外,赵孟还承袭了唐代画家的“前缩法”,高居翰认为这种“前缩法”是唐人十分仰赖的画法,唐画家常根据此画法通过一个视点来表现对象的空间物体量感[4],如韩《五牛图》(如图3)中正面牛的姿势、赵孟《古木散马图》(如图4)中左侧的马均引用了此画法。这种纯正面的画法虽能纵向塑造对象的体量感,丰富画面的空间感,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所绘形象难以在有限的二维纸面上舒展开来,显得拘谨和稚拙而有失生灵之气。故此,赵孟又在此画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姿态样式:略侧的三分之一侧面,如《人马图》(如图5)和《二羊图》(如图6),这体现了赵孟在对古人画法的灵活运用,即师古而不泥古。
赵孟不仅掌握了唐画家的绘画手法,更深一步领悟到其中表现出来的韵律及其奥妙所在,并在引用中追求新的东西。赵孟的《滚尘马图》(如图7)中可以找到与韩《照夜白图》(如图8)的不少相同之处,健劲的铁线描和温润流畅的游丝描相结合,勾勒出简致的轮廓线,根据皮色对身体部位稍作渲染,着重刻画头部和四肢,把马匹强壮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表现得十分生动到位,具有典型的唐代马画风格特色。不同之处在于,韩《照夜白图》展现了马匹的英姿飒爽的高贵气质,赵孟《滚尘马图》更多地表现出马匹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是处于困境中的元朝文人的真实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赵孟人马画中圉夫、马倌的面貌和着装皆为唐人形象,由此可见其对唐代文化的崇敬及上溯唐人画风的决心,同时也避免了来自当朝蒙古统治阶层的刁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世人对其画马为取悦蒙人的误解。《人骑图》中那位优雅地坐在马背上的红衣男子,正是唐代贵族子弟的形象。在《赵孟系年》一书中记录有赵孟从北京带回家乡的画作名单,其中便有韩的《五陵游侠图》[3]69,此画已然失传,我们从画名可推断出,图中主要描绘了年轻优雅的唐代贵族青年骑马在唐代首都长安附近五陵地区③游玩的情景,这是唐代绘画的典型主题之一,此题材和人物形象亦被赵孟之子赵雍、孙赵麟继承引用。
三、李公麟墨法的继承与文人关联的强化
李公麟在画风上接步于韩且达到了“取马之精魄”的境界[5]。其马画代表作《五马图》沿用了唐画的轮廓表现法以及分段间隔和有序排列的特征,并根据自己的个性在绘画技法上有所改变。正如苏东坡“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古”的赞赏,李公麟对马的轮廓勾勒采用了更精细的铁线描,对肌肉细节的渲染和描写大大减少,做到了真正的“骨法用笔”,使画中五马较唐马画体形少了几分壮硕而多了几分健朗的柔和之美。李公麟在线条的运用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善于根据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转换笔锋,同时调节用笔的速度与力度,控制墨色的浓淡与枯湿程度,以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使线条这种绘画语言的价值被提升,成为赏画的主体之一。他钻研顾、陆、张、吴的白描画法后融合个人特色与文化素养,成就了其典雅的笔墨和细腻柔和的笔韵,为以赵孟为首的元代文人画家所崇尚与学习。
李公麟以缩短马夫与马的距离,让两者的姿势和神情基本一致的方法,来增加马夫与马的亲密度。相对于唐代马画仅客观地描绘马匹个体的画法,李公麟这种“把唐人的楷模和文人表现力融于一炉”的画法是“文人画运动的一部分”[6],也是中国马画绘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赵孟的两位友人④曾收藏过《五马图》,使得其能亲炙此画,这幅画对赵孟的马画有很大的影响,在《人骑图》和《赵氏三世人马图》中均可找到《五马图》的影子,后者更是直接模仿《五马图》而来,其中赵孟所画部分在马的朝向上有较大的创新性。
关于赵孟对李公麟墨法的继承,可从其部分作品中探得一二。其一,取李公麟枯湿浓淡法画白描。此法的作用在马的鬃毛上尤为明显,对干枯程度恰到好处地运用,把毛发表现得极具质感,与唐马画毛质相比,虽少了些飘逸却更具真实感,生动自然。在以优美而极具韵味的线条勾勒马的形体之时,赵孟学李氏笔韵又表现得更加含蓄,此为唐代画风的影响和个人性格使然。其二,学李公麟的文人墨趣之法。《二羊图》是赵孟应朋友之邀以画马之法所作,并自题“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显出其习得“古意”的自信。图中绵羊身体的塑造与李公麟《五马图》的“满川花”(如图9)的淡破浓、浓破淡的技法相同,且在“墨戏”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充分发挥了墨色的魅力,滋润鲜活,趣味十足。这种墨趣最早见于唐代王维的作品,是文人画崇尚的墨法之一。
在掌握前人风格与墨法的基础上,赵孟赋予其马画更多的文人精神内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其画马历程而愈加丰富深入。赵孟对马画与文人的关联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其一,注重人物与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调良图》《饮马图》中人物与马在眼神、动作上皆有所交流,《浴马图》中人与马的配合也十分有默契,似乎马具有“人性”而人亦能体会马的感受,体现出马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结合元代汉人特殊的地位,作者无形中表达了对地位平等的希冀。其二,借马抒发个人情感,《滚尘马图》之马不似唐马画的威严端庄和宋马画的温顺,而是通过肆意翻滚以解放天性。事实上赵孟性格十分谦卑,为人温文尔雅,这种特质基于其深厚的学识修养和沉浮不定的人生经历,在此画中把赵孟本人乃至元代文人内心被压抑的感情释放出来。从《古木散马图》中清旷的环境和闲适的马匹也能看到赵孟对自由的渴望,这也是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的产物。其三,以“清玩”为马画之用,《人马图》有题识:“元贞二年正月十日作人马图,以奉飞卿廉访清玩。”再者,在赵孟世存或仅见于著录上的马画中,没有一幅是为元皇帝或高官所画,且大多数马画作品都是辞京返乡后在吴兴或杭州完成的[2]86-87,结合赵孟喜与友人品评书画、研讨文艺的爱好,可推断出赵孟画马是为了供文人朋友空闲之时“清玩”,这是新文人精神的表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驳了后人关于其画马为取悦蒙人的说法。
四、结语
赵孟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是卓越的,其作品完美诠释了“师古而化”的内涵,尽管后世对其仕元的行为仍存在争议,但其对绘画艺术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赵孟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文人画为世人所误解、忽略之际,重新对古典作品及画家的思想进行研精致思,学习唐人画风与李氏文人笔韵,将古典主义與人文主义、书法相结合,为文人画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且指明了方向,并把这种思想从人物和马画中扩展到了山水画中,在文人画领域开拓了新境界。同时,赵孟也较为注重文化修养的积淀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以提升人格的方式使画格更上一层楼,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注释:
①宋苏轼《九马赞》,说薛绍彭家藏有曹霸《九马图》,叹道:“牧者万岁,绘者为霸,甫为作颂,韦哉九马”。
②“不动精神瞻御座,风云万里入蹄霜”,宋诗人郭祥正在林和中家观曹霸之马画所写。
③汉唐时期,许多名门士族都被指派至首都长安附近的五陵地区居住,“五陵”这个词语也因此含有优雅及潇洒风尚的涵意。
④赵孟的远方叔伯赵兰坡和他的挚友王芝,详情见于周密《过眼云烟录》第9、19、20页。
参考文献:
[1]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56-57.
[2]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的生平与画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3]任道斌.赵孟系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4]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M].宋伟航,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27.
[5]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M].台北:正中书局,1958:483.
[6]Richard Barnhart, Li Kung-lin's Hsiao ching t'u: illustrations of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M]. Thesis(PhD),Princeton University,1967:150-175.
作者简介:莫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