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伯承办军校

2021-05-17瞿定国

百年潮 2021年3期
关键词:军事学院刘伯承中央军委

瞿定国

刘伯承在军事学院办公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由单一的陆军逐步向包括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所培养、造就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军事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诞生了。这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重大转变的标志之一。在军事学院筹备、开学和全面建设的过程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举世闻名的军事家和教育家刘伯承宵衣旰食、呕心沥血,进行了大量工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高级军事人才,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极其特殊的贡献。今年是军事学院成立70周年,笔者曾在这所学院工作多年,特撰写此文以资纪念。

主动请缨办军校

1950年7月20日,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创办军队院校问题。会议确定,在战争年代创办的学校基础上,改建和新建适应现代战争条件的各类正规院校,各军兵种要组建各级专业学校,全军要首先创办一所综合性陆军大学。

得知要辦陆军大学的消息后,刘伯承萌发了投身军校教育的念头。他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参与筹建陆军大学。他在信中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9月13日,聂荣臻向毛泽东呈送关于陆军大学筹备情况的报告。他表示:“关于陆大校址问题,曾拟以香山作为临时校址,先行开学,择地修建校舍,后拟将长辛店营房改作陆大临时校舍。”但苏联顾问柯托夫、康略夫看后,提议在长春、天津、南京等地另找地址。“又据由华东方面来的同志谈,南京原国民党办的陆大校址设备颇全,可容三千人,现华东军政大学校部即驻此。同时南京附近尚有原伪各军校址数处,似可调整。我认为,为节省开支与时间,同时北京又无适当校舍,暂设在南京为好(利用伪陆大设备)。如主席同意,当派人去南京看房子,商量调整房舍。”毛泽东当天批复:“同意陆大设在南京。”

10月23日,毛泽东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并和朱德联名给刘伯承写信,要他把西南方面的工作交给邓小平、贺龙,早日到北京负责筹建陆军大学。随后,毛泽东还发急电催促。10月27日,刘伯承从重庆飞抵北京,朱德总司令亲自到机场迎候。

11月上旬,周恩来先后三次召集刘伯承、陈士榘(时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等陆大筹委会成员开会。周恩来传达了毛泽东对教学方针的指示,提出临时党委的组成及干部配备方案,并与刘伯承等共同研究了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的内容。周恩来特别强调,要搞好文化、科技教育,并对任用起义、解放的原国民党军官当教员问题作了指示。他要求刘伯承尽快写出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

11月13日,刘伯承、陈士榘联名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呈报《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书》。意见书拟制了军事学院的训练方针,建议将校名确定为“军事学院”,以便将来开设海军系和空军系,校址暂设南京。当晚,周恩来约集朱德、刘伯承、聂荣臻(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萧克(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陈士榘、萧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开会,讨论这份意见书。11月16日,周恩来将讨论修改后的意见书上报,毛泽东、朱德当天即予批准。

11月21日,刘伯承从北京转赴南京,紧锣密鼓地开始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指定的名单,中国共产党军事学院临时委员会成立,刘伯承任书记。11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1951年2月兼任政治委员),陈士榘为训练部部长,陈伯钧、陶汉章为训练部副部长,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刘忠为院务部部长。12月8日,刘伯承向聂荣臻代总长报告了军事学院的各级领导干部配备,以及调派俄文翻译、建立演习营等问题。

临时党委的成立和大部领导的配备为加快开办军事学院提供了坚强保证。在此基础上,刘伯承迅速把注意力转向如何尽快开学和施教。在党委和刘伯承领导下,军事学院于12月15日颁发训练大纲,12月20日至30日召开第一次训练准备会,12月31日召开教员、学员和工作人员大会。刘伯承在全体人员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军事学院创办的意义、任务和掌握现代化军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完成中央赋予的训练任务。

1951 年1 月15 日,刘伯承在军事学院成立典礼上接受中央军委代表陈毅授予的军旗后致答词

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军事学院

在刘伯承领导下,军事学院的建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高级速成科、上级速成科、基本科和情报科(后均改称“系”)第一期共758名学员,于1951年1月8日开始上课。1月11日,中央军委为军事学院开学给刘伯承院长并全院教员、学员和工作人员发来祝词:“兹值军事学院开学之际,特向你们致贺!望全院同志们努力学习,总结我军作战经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掌握正规化的军事科学与指挥艺术,根据马列主义的建军原则与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从我军现有基础上,为建设更强大的中国人民的国防军而奋斗!”

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朱德总司令亲笔题词:“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中央军委送来贺幛:“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在授旗阅兵式上,刘伯承接受中央军委代表陈毅授予的军旗并致答词。在随后举行的成立庆祝大会上,刘伯承致开幕词,要求全体学员拿出过去攻击敌人的战斗精神,攻读所学的一切课业,获得学习的胜利成功。

在苏联军事学校留过学、担任过红军大学副校长、具有丰富军事教育经验的刘伯承,一贯主张治军先治校、育军先育人。他对怎样办好军事学院有许多深入思考和创新做法,这些理论和实践开出了灿烂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一)以中央军委批准的训练方针指导教学

刘伯承等在1950年11月13日上报中共中央、毛泽东的《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书》中明确提出,军事学院的训练方针是:“在人民解放军现有素质及军事思想的基础上,熟习与指挥现代各技术兵种,并且组织其协同动作。同时熟习参谋勤务与通信联络,以准备与美帝为首的侵略集团作战。”12月15日颁布的训练大纲也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高级和上级指挥员及参谋干部。在实施训练之后,以能培养完全忠实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事业,且善于组织与指挥现代化团、师及诸兵种合成部队,在战场上进行诸兵种协同动作的指挥员。”训练大纲还规定,除学习战役、战术、司令部工作、军兵种知识外,还要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著作,研究人民解放军战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史;训练时间分配方面,军事训练占70%,政治教育占12%,文化教育占18%。刘伯承强调,学院应培养出有德有才,有文化知识、政治修养、军事学术,有思考能力、组织能力,适于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这就是军委、国防部给学院的任务。

刘伯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决抓好训练方针的落实。在教学和科研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学习苏军先进经验和坚持我军优良传统的关系。1950年12月下旬,刘伯承在军事学院第一次训练准备会上指出:“我们向苏联军事科学学习,是从现有基础上出发,从现有基础上提高。”12月31日,他在全体人员动员大会上强调,完成训练任务时,应纠正两种偏向。“第一种是抛弃我们旧有的基础,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另一种是顽固保守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不愿接受现代化军事科学。”1951年1月6日颁发的军事学院第一期政治工作计划大纲指出:“学院政治工作要掌握在我军现有基础上去建设现代国防的指导思想。掌握联合兵种的作战本领,必须是和总结我们过去的作战经验相结合。应当强调学习新东西,但不能脱离我们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

刘伯承特别强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他认为,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科学,就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它们是先进的、新兴的、发展的;而实际是广泛的,有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理论和实际如何结合呢?刘伯承在一次学术研究工作会上作了操作性很强的回答:其一,以毛泽东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思想方法去学习斯大林的军事科学,并先从条令着手,有步骤地使学员学会现代诸兵种协同作战;其二,以毛泽东几个时期的著作去帮助学员搜集自己的经验,加以研究整理,进而作出总结;其三,研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经验和美军的作战方法,用以教育学员。

刘伯承密切注视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认真研究战场上的新情况。1951年上半年,根据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要求,军事学院调出未毕业的学员和一些院、系领导干部共94名,充实志愿军各级指挥机构。这促进了军事学院与志愿军的联系和沟通。志愿军的一些高级指挥员,如秦基伟、杨得志等主动给刘伯承写信,介绍战场上的新经验。这对搞好军事学院教学,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刘伯承还两次派出赴朝见学团,到朝鲜前线实地考察,吸取丰富养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刘伯承指出,军事科学的理论必须是与实战相结合的理论,它直接地、明显地受着战争胜负、流血多少的检验。

(二)建立涵盖各军兵种中高级干部的培训体系

军事学院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学府,从白手起家到建立众多系、队,只能逐步走,但刘伯承抓得很紧,步伐是急促的。1951年1月8日,四个学员科开始上课。随后,各学员系陆续成立——1951年10月,政治速成系成立;1952年,海军系、空军系、炮兵系、装甲兵系和高级函授系成立;1954年,战役系成立;1956年,化学兵系和战史系成立。至此,军事学院已经成为一所既有陆军又有海军、空军,既有军事又有政治,既有速成又有完成,既有面授又有函授的综合性军事学府。据1956年建院五周年时统计,五年来军事学院共接收学员4733名,培养了一大批能指挥诸军兵种合成作战、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干部,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建设。

1953 年6 月11 日,刘伯承与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一起,组织指导一次联合示范演习

教学方面,到1956年,军事学院组建的教学组织——“教授会”已达50个,其中学院直属的23个,海军系、空军系、炮兵系和装甲兵系领导的27个。五年来,学院组建了一支具有现代军事知识的教员队伍,编写了一套体现现代战争特点的军事教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制度。

1954 年4 月25 日,劉伯承陪同朱德接见军事学院各教授会主任

在各个学员系中,战役系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军事学院设立培养高级干部的战役系,是刘伯承最早提出的。他认为,我军的高级干部是栋梁之材,关乎国家安危。在我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要靠他们来指挥部队、控制战局。1954年8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设立战役系。8月26日,公布战役系第一期学员名单,共52名,均为军职以上干部。在1955年9月实行军衔制时,他们全部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上将5名,即刘震、李天佑、杨得志、陈锡联、韩先楚,中将22名,少将25名。

1954 年5 月1 日,刘伯承向军事学院基本系、情报系第一期毕业学员颁发毕业证书

战役系学制三年。1954年9月20日,预科开课,主要是补习文化,学习识图与调制要图。1955年9月1日,转入正科学习,军事课主要学习军兵种知识和集团军、方面军战役理论等;政治课则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1957年7月5日,战役系首期学员举行毕业典礼。7月28日,总干部部发出分配工作的通知。

毕业典礼后,学员们留下来继续学习了一段时间。先是7月上旬到上海、舟山等地参观学习,进行防空、海岸防御、海岛防御等方面的实地考察;随后用三个月时间学习哲学,主要是读原著,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又到上海参加总参谋部组织的抗登陆战役集训,集训结束后才算是真正毕业了。

经过学习,学员们普遍感到收获不小,不仅重温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现代军事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了观察、把握现代战争的思维方法,提高了从事军事工作特别是驾驭现代战争的战役指挥能力。他们反映,战役系的学习既是加油站,又是新起点,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而扎实的基础。

(三)以“五统”“四性”规范教学、生活秩序

对于成立之初的军事学院来说,建立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当时,全院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特别是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时期,游击习气还比较严重,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员无故不出操、不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上下课时,百十人的队伍横不成行、竖不成列,说说笑笑,杂乱地走着,见到刘伯承院长,也无人整队报告。有的机关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作风拖沓。整顿作风纪律势在必行。

刘伯承坚持研读中外军事著作,亲自备课讲授

1951年1月下旬,受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委托,刘伯承主持审查由总参谋部拟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均为草案,简称“三大条令”)。刘伯承认为,这些条令是根据我军旧有传统法规并吸取苏联红军先进经验而制定的,内容基本正确,完全可行。于是,他组织全院人员学习讨论三大条令,借着这股“东风”统一思想和行为规范,建立正规制度,保障学院向着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的目标迈进。

1952年7月10日上午,毛泽东为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和上级速成系第一期毕业学员签发训词,对学院在正规化、现代化国防部队建设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首次对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性作出精辟阐述。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同时,“必须加强整个工作上、指挥上,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来培养的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这是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之一”。他强调:“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精神,贯彻到所有部队中去。”毛泽东的这一指示简称“五统”“四性”,为建立一支正规化、现代化军队提供了明确标准,具有特殊意义。

军事学院初创时期,刘伯承主持院党委扩大会议

刘伯承和院党委组织全院人员深入学习毛泽东训词,严格贯彻三大条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作风纪律整顿。此次学习和整顿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了教学规范,为高标准、严要求建设高等军事学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纪律保证。

(四)积极起用国民党旧军官当军事教员

军事学院成立初期,教员极其缺乏,为解决边组建、边开课的燃眉之急,经中央军委批准,刘伯承以特有的胆略和气魄,积极起用国民党旧军官当军事教员。在最初任教的231名军事教员中,228名为国民党旧军官。最多时,军事学院里共有589名国民党旧军官(一些文章和书籍中概略地说成600人)。他们大多是解放战争时期起义、投诚或被俘的,其中434人担任军事教员,其余任文化教员或在机关工作。到1955年12月,旧军官教员共计391人,其中原国民党少将以上107名,占27%;校官203名,占52%。1958年,中央军委已经决定以军事学院为基础,分建高等军事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炮兵学院和装甲兵学院,同时继续在南京開办军事学院。即便分走了一些人,此时军事学院留用的旧军官仍有166名,其中146人还被授予上尉至大校军衔。

起用国民党旧军官当教员,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好旧军官的工作。他们对调到军事学院、在赫赫有名的刘伯承领导下当教员感到十分高兴,但思想上也存在不少顾虑,特别是有一种“阶下囚”的自卑心理。他们普遍怕提起过去,怕不被信任,怕做不好工作。为此,刘伯承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他们。刘伯承风趣而又诚恳地说:“你们来,我们非常欢迎。不管是请上梁山的,逼上梁山的,还是捆上梁山的,过去走错了路不要紧,改过来就行了嘛!”他还叮嘱这些旧军官教员不要背着历史包袱,勉励他们遵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认真转变立场,好好为人民服务,共同把学院办好。刘伯承的思想工作产生了积极效应,旧军官们听了以后非常感动,纷纷表示要努力工作,完成组织上交办的教学任务。

二是要做好学员的工作。军事学院的学员都是解放军胜利之师的各级指挥员,对这些国民党旧军官,他们普遍有一种情绪:“哪有反革命教革命,打败仗的教打胜仗的?”有的甚至傲慢地说:“老子不听他那一套!”在工作人员中,也有人对旧军官缺乏尊重,不时说三道四、指桑骂槐。这个矛盾不解决,必将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刘伯承积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要求大家尊重、支持这些旧军官教员。在一次全体教员、学员大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学院,有不少人看不起出身旧军官的教员同志。今天,我坦率地告诉大家,我也是旧军官出身,也当过四川军阀嘛!我和朱老总都是半生军阀半生革命。毛主席说过,革命不分早晚,不计先后,站到革命队伍中的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这些‘旧军官教员是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由我把他们请来的。他们当中,有的已经转变了原来的立场,有的正在转变。他们积极为我们传授军事科学和文化知识,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就要尊重他们,协助他们搞好教学。大家都是中国人,要团结起来,共同为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奋斗。”刘伯承的讲话入情入理,学员受到触动,教员感慨万千,大家纷纷表示,还有什么理由不改变错误观点和行为,做到好好教、好好学,共同努力完成军委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呢!

在教育大家尊重旧军官教员、支持其工作的同时,刘伯承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改造,帮助他们克服旧思想、旧观念,把立足点转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一边,融入军事学院的大集体之中。此外,刘伯承坚持量才适用,不论旧军官教员过去军阶高低,均按现有军事学术能力与政治思想可靠程度分配工作任务。经过思想教育,这些旧军官教员进步很快,有的还立功受奖,加入了共产党。他们与所有教员一样,发扬刘伯承倡导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精神,在教学科研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编写或翻译了大量军事教材,例如在炮兵教授会五年间编成的357种教材中,除20多种集团军教材外,都是由他们编写的。合同战术教授会1954年的授课时数,90%是由他们担任的。营、团、师的战术和技术课目,他们承担了一半以上。他们还参与组织实施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实兵演习和现地作业。

1955年9月,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这些旧军官教员是否授予军衔,成了一个颇费周折的问题。由于正值全军肃反运动,政审和审批都比较复杂,中央军委决定,“原为国民党军队校级以上的解放和留用军官,现在各教学机关及学校中工作者原则上不评衔”。1956年5月,经过反复权衡并考虑党外民主人士意见,国防部指示:“解放战争以来参加我军工作的原国民党军队校以上军官,经审查历史上无严重问题,目前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年龄在评衔后不超过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适合长期留队工作的,可评定授予其军衔。”按照上级部署,1957年上半年,军事学院为在职旧军官教员初步评定了拟授军衔。1958年2月8日,军事学院等学校联合举行授衔典礼,由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廖汉生中将,军事学院政委钟期光上将代表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授予朱大纯等159人军官军衔。通过授衔,这些旧军官教员深切感受到黨的政策的温暖,大大激发起继续追求政治进步和献身军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事实表明,这是军事学院统战工作的一大创举。

(五)向苏联军事顾问学习

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别是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中共中央提出“一边倒”、以苏为师的方针,强调斯大林实施的是“正确的国际政策”,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巩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全党全军掀起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热潮。在军事工作方面,苏联应邀派遣大批军事专家来华,并有偿转让了大量军事装备技术。仅1951年,苏联就同意向我军提供60个师的装备。中国则向苏联派出大批军事留学生。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

毛泽东十分重视中苏两军交往和向苏军学习问题。1951年1月4日,他在批转一封电报时指出,应与苏联军事人员建立良好关系。1953年1月1日,他在《关于各军事部门与顾问的关系的总结报告》上批示:“永远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改变我军的落后状态,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以利于在将来有把握地战胜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

经中央军委批准,军事学院聘请了一批苏联军事顾问。1950年11月25日,梁布钦科等首批苏联顾问抵达军事学院。截至1952年3月11日,按总参谋部配备方案,军事学院应有29名苏联顾问,而实际上到位17名,首席顾问是罗哈里斯基中将,代理首席顾问是苏普诺洛夫少将。苏联顾问具有较高的现代军事科学水平,对苏军历史经验比较熟悉,有教学实践才华,正规化作风在当时也具有较高水平。他们到任后严格执行两党两国协议,认真协助学院开展教学工作。1951年9月11日,刘伯承在给毛泽东的工作报告中说:“苏联军事专家顾问,他们的现代化、正规化军事科学的素养的确是专家。自首席顾问罗哈里斯基来后,我们介绍了毛泽东军事著作、中共党史与朝鲜战场经验,他们很注意研究,并逐渐使之渗透于我们课业之中,帮助更大。”

军事学院严格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注意处理好与苏联顾问的关系,做到既虚心向他们学习,又不卑不亢。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与顾问合作的协调性不断加强。在苏联顾问指导下,截止到1954年10月,军事学院已经编写出合同战斗原则及营、团、师、军、集团军等全套战役战术教材,以及战史、地形、兵种技术、政治等11种教材,发行量达到127万余册。学院还编了一套文化教材,出版《军队标号》,翻译并出版苏军有关条令、教令,制作了《步兵师江河进攻战斗》等三部军事教育电影。

(六)分建六所军兵种高级指挥院校

当军事学院已经涵盖各军兵种并取得一定成绩后,刘伯承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各军兵种中高级干部,适应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和军事科学发展需要,相关军兵种学员系应当从学院分离出去单独建院,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军事教育体系。1954年12月28日,刘伯承在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代表军事学院党委汇报建院以来的情况,并提出以军事学院为基础分建为六所学院的建议,得到中央军委批准。

其中,刘伯承十分关注高等军事学院的组建工作。1955年2月9日,他派唐延杰等赴京,向中央军委、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呈送《高等军事学院编制表》和《高等军事学院房舍建筑计划》,请示相关筹建事宜,并了解各军兵种司令部筹建相应军兵种学院的情况。3月2日,刘伯承向中央军委、国防部、总参谋部报告《关于筹建高等军事学院之意见》,提出将建院地址设在北京市海淀区黑山扈,同时“请军委召开一次会议,作出建设各兵种学院的具体规定,以便在两年内逐步将现在军事学院的政、海、空、炮、装各系分别建成学院”。刘伯承指出:“现代国防准备以培养将领为最费时,请注意。”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份报告。

1958年3月1日,以军事学院战役系、战史系为基础,高等军事学院在北京正式开学。学院的任务是训练全军陆、海、空军正师职以上的军事、政治、后勤干部,高级参谋以及军事理论人员,提高其政治、军事理论水平和组织指挥现代化诸军兵种合成军队作战的能力。在此之前,1957年7月底,中央军委曾任命刘伯承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但是,他于8月6日致函毛泽东、彭德怀,因健康状况呈请免任这一职务。1958年11月17日,中央军委任命叶剑英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同时免除刘伯承院长兼政委职务。

1956 年1 月11 日,毛泽东视察军事学院,刘伯承陪同接见各部、系、教授会负责同志

与此同时,在中央军委统一规划部署和各军兵种参与下,经过一系列全面、深入、周密、细致的思想、组织和物质准备,以军事学院海军系、空军系、炮兵系、装甲兵系为基础,分别创办了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炮兵学院、裝甲兵学院,主要培训本军兵种的团、营职指挥干部;以基本系、情报系、化学兵系等单位为基础,继续在南京开办军事学院,培养合成军队中级和上级指挥人员、参谋人员,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高级指挥院校培训体系。

为刘伯承所谓“教条主义”错误平反

1956年初春,军事学院迎来建院五周年纪念日,并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五年来,无论教学还是其他工作,学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1月11日,毛泽东视察军事学院,表扬学院继承了抗大的传统。他高兴地说,党中央派刘伯承当军事学院院长是知人善任,希望大家在刘院长领导下,把军事学院办得更好,把培养训练全军中高级干部的工作做得更出色。历史表明,刘伯承做到了,全院人员做到了。

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军内错误地开展了反教条主义斗争,刘伯承、叶剑英、萧克等一批军队领导干部受到很大伤害。军委扩大会议后期,一度把当时与总参谋部平行的训练总监部说成是“教条主义的司令部”,把军事学院说成是“教条主义的大本营”。

拨乱反正以后,对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反对教条主义的问题,中央军委几位领导同志都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推翻了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强加在刘伯承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1986年10月16日,胡耀邦在刘伯承追悼会上致悼词,简要概括了他的光辉业绩,并指出,刘伯承既为推翻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推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悼词用“功勋卓著”和“功高德重”等词语,高度评价了刘伯承光辉的一生。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说:“他在军事学院的许多建树,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至今仍有重大作用。一九五八年批判他搞教条主义,那是不公正的。”徐向前在哀悼刘伯承的诗词中,也用“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的诗句为这颗“帅星”作了正确的历史定位。(责任编辑 赵鹏)

猜你喜欢

军事学院刘伯承中央军委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掠影
中央军委决定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
刘伯承过许昌
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曾兼代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
刘伯承倡导的训令式指挥法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为本刊题写刊名 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同志为本刊题词
我军最早的军事学院
刘伯承同志创办军事学院期间大事摘记(1950年7月-195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