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创特色化心理活动课程

2021-05-17于扬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实施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于扬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着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的、必须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是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基本目的,将积极心理学理论渗透到心理健康课堂,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幸福感,实现自我发展愿景的重要课程。对此,我以“心语课堂”为系列,创设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的特色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提升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心语课堂”;个性化发展;实施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灵体悟,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系列专题活动。现代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学生的抗压、抗挫折等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叛逆、厌学等心理状况也逐步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我校的“心语课堂”系列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是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潜能、生理发育状况及认知、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出发,多层次、多角度来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理建设和个性心理特征得以提升。通过体验交流、合作感知、分享感悟等方式设计不同的辅导策略,使其心灵受到启迪并优化其精神世界。

一、基于学生多元特色,实现“一法为主,多化相助”

我们采用“一法为主,多化相助”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关注他们在与同伴相处、环境适应、情绪调节、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成长需求,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着重点及目标,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

例如,在创设“同伴交往与体验友情”系列辅导课程时,在低年龄段开展“你真棒”“大家一起玩”“友情花儿朵朵开”等活动,契合了学生乐于交友、愿意与同伴成为好朋友的心理,运用游戏、儿歌等进行引导,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了同伴友情;中年龄段开展“我要向你学”“与人和谐相处的技巧”“好人缘伴我成长”等课程,启发他们在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阶段,懂得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才能赢得友情的策略;在高年龄段开展“我眼中的他(她)们”“帅气男生 魅力女生”“心心相融 欣欣向荣”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有话想说、愿意说、勇敢地说。活动后,我在学生感悟、反馈中都看到了学生可爱、真实的感悟。

在“有缘相识——学会沟通”八年级的活动课中,学生先通过“心有千千结”分享活动感受,再观看我采集的视频,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通过“说说心里话——成长中的事”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家长、同伴、教师等人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学生直接走到讲台前对着教师、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愿意表达真实的想法。于是,我采取写信、画画等学生乐意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写好后放到盒子里,任其他学生抽取并描述,这样做很好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时,他们就会以参与者的方式出谋划策。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师生、生生关系都变得融洽、和谐。在总结全课时,我说:沟通是架起心与心相融的桥梁,人与人的相逢是难得的缘分,要珍惜收获的每一份情谊。

“师生情谊与情感沟通”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以学生认知、情绪接受能力为基础来创设,引领他们构建沟通无障碍心理;“合作互助 携手共进”系列辅导课程,主要针对五至八年级的学生。每次活动后,学生都对自己所处的团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的班主任见到我都会反馈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还说学生周记里都提到在某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于老师曾这样说……”这更增添了我开发更多基于学生认知、契合学生心理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的信心。

二、基于学生个性需求,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我在课程的构建上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观察和捕捉学生的积极品质,采用赏识教育、积极心理暗示等有效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交流、交流中感悟、感悟中发现,使自我心灵获得更好的成长。

在“习惯养成与未来规划”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系列课程。如,低年龄段创设“我能分清借和拿”“耳聪目明的我”等自我认知的活动课程;中年龄段创设“我成长的助攻手”“兴趣排行榜”“我的梦想”等激发学生对未来憧憬的活动课程;高年级创设“给我一面旗帜”“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引领学生规划未来生涯的课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生活有规律——习惯决定命运”一课教学中,一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同伴身上所特有的、突出的闪光点,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咱们班谁的作业书写得最好?”“课堂中谁的发言最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向他(她)学习。二是展示上课前收集的视频、图片,如,一同学看到水龙头流水时上前去关,一同学的课前预习笔迹清晰、态度端正,一同学看到垃圾会立即清扫干净等。在实施的最后环节,设计“赠送颁奖词”活动,使其在赞赏的语言、欣喜的笑容中接受来自同伴的鼓励。这样的设计既肯定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也真实地展现了学生的观察结论,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相互赞赏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三、基于特色活动,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心语课堂”系列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多元活动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形成乐观阳光的精神状态,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在进行“悦纳自我与树立自信”系列活动课程时,在低年龄段开展“我的名片”“我和他们不一样”“自我设计师”等辅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年龄段开展“我的名字很好听”“遇见最好的自己”“我们不怕挫折”等辅导课,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优势,扬起自信的风帆;在高年龄段开展“让心灵沐浴阳光”“成长五彩路”“积极心态 幸福基石”等辅导课,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促进自我的心灵成长。在创设“亲子关系与沟通表达”系列活动课程时,在六年级设计了一节“温馨亲子情”活动课,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先通过“亲子共过独木桥”活动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再展示课前布置的任务:自主排练展现亲子关系与日常家庭生活的短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感悟家庭氛围,并在播放后,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分享幕后故事。这样的课程创设,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同时,与孩子相处的不同方式使参与活动的家长、孩子在分享活动中受到启发,优化了亲子关系,促使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不同年龄段的“心语课堂”系列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构建,需要我们在创设时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来策划,组织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交流探讨、体验分享、心理训练、音乐疏导、行为训练等形式让学生逐步认识、调节、完善自我,并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会互相欣赏、奉献、赞扬、关爱、信任与体谅等。辅导活动课或活泼、或静谧、或感人、或温馨,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及健康成长做好了储备。

【参考文献】

[1]何美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84-85.

[2]张静.每一张笑脸都是一份教育的发展答卷[N].淮南日报,2018-09-30(001).

【备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不同年龄段学生‘心语课堂系列活动课程有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19]GHB1800。】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实施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