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篆:当代篆刻印石上的历史奇葩

2021-05-17彭洋

美术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印章齐白石篆刻

彭洋

中国当代印学现在已经绕不开陈国斌这个名字了。

像书法中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样,篆刻艺术中至少可分出三大类:楷篆、花篆、草篆。

如果我们将秦汉以降的中国印章算作篆刻中楷篆的话,那么,数千年之后,由当代陈国斌所创造的,就是中国篆刻艺术中的草篆。

我认为,中国篆刻史上有几个里程碑性质的人物。第一个是明人文彭,据说他发现了青田寿山,让软玉入印,成功地将中国文人艺术家引进了这片艺术天地,开启了文人流派的印学历史新篇章。第二个是齐白石。齐白石是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时代巨匠,他对时代的最大的艺术贡献是他的篆刻,他平正苍雄、刚健简洁的结字风格,不仅在中国篆刻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开启了现当代篆刻艺术的先河。齐白石的印作是最好辨识和阅读的,这一点,是包括吴昌硕为首的西泠印社等晚清乃至现当代印家无人所及的。齐白石用他的作品表达的正是如今篆刻的核心理念。如此下来,第三个人,恐怕就数陈国斌了。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专业职业篆刻家,是广西第一个专业职业篆刻家。上世纪90年代末,他和张羽翔等人发起的细柳营运动,创造了我国书法篆刻界风靡一时的广西现象。从此也树起了一面艺术大旗,开启了篆刻领域中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门,以至影响了长达至今的书法篆刻的审美辨识和标准;他们带出了一大批弟子,不少印家都用陈国斌的模子打磨甚至复制,并成为学院派书法篆刻艺术的主潮。

由此,他开启了离经叛道的艺术之门,打开了印学的潘多拉之盒。两大截然对立的艺术流派由此形成。一个是传统的,强调印章内容应当是可辨识的,是具有特殊文字的或文学审美功能的;另一个则是强调视觉审美的和美术形式的,甚至是可以离开文字表达而独立存在的。二者可能在更抽象的哲学层次才能和解。但现实的艺术标准秩序却已被打乱而使书法篆刻领域鱼龙混杂,大众的视线也被模糊。无论怎么说,陈国斌对当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和贡献都不容忽视。

陈国斌对自己创造的草篆没有明确的理论认识和定义,草篆这顶帽子是我给他戴上去的。他只管创作。他创作的草篆印章,如果不是他自己說明,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其内容。他只管自己的注明,不管别人阅读。他是个印章创作的阅读主义者。他让纯粹的篆刻线条说话,纵横宛转之间,他让碎片化的意绪支撑印章中的大厦或看似弱不禁风实为倔强的灵魂;他不仅使别人觉得不可捉摸,其实他对自己每一枚印章的创作基本也是不可捉摸,他只有一种朦胧的意念,完全是在跟着感觉走。他创造了一种可让历史大吃一惊的,离经叛道的,近于癫狂的艺术风格。当历史走不下去的时候,他开拓了一条新路。

我与陈国斌交往只有两次,后来想起来都觉得有点诡异。每次他都显得格外腼腆,话很少,夹起菜来都有点缩手缩脚。当然,你问他都答。这个在中国当代篆刻界疾风暴雨地刮起过狂风并持续吹皱一池春水的篆刻艺术大家,谦逊有余,低调得可以。在他眼里,我也许只是个过客。他不是傲气,而是心忙,一心只想篆刻领域里边的事,他是个专才型的艺术家。

我不敢完全同意但又非常欣赏他的一段话就是:

读帖、读印谱、读拓片,不要用文学、哲学、考古的眼光去读,那是学理的阅读方式,是另一种境界;现代的方式,而是以一种图像的方式来阅读。

学理阅读有其意义,这种从文学修养来印外求印不是我主张的方式。但图像阅读,是我理解赵之谦印外求印最主要方式。

篆刻更多的是与图像(书法、绘画等)资源配置,没有叙事性,更多的意义是有生命意义线条的刻画。

艺术为大众服务是政府的导向,艺术家只是对自己的艺术良知和知识分子负责。

他总是这样,闷着头只管走自己的路。

但愿我这是误解了他。

猜你喜欢

印章齐白石篆刻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齐白石的半截虾
印章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