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怀念

2021-05-17庄电一孙展

新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贝尔格莱德缅怀塞尔维亚

庄电一 孙展

近日,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和黑山国家旅游局联合在中国市场推广“慢探险之旅”,聚焦推广6条新线路,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旅行者能够探访塞尔维亚和黑山,突破过去传统线路,深入感受欧洲野性灵魂的魅力,让自然和真诚的体验,丰富旅游行程。

我在2019年曾经也有幸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踏上了这片向往很久,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往事如昨,沉重又清晰

当我决定去塞尔维亚时,件件往事顿时涌上心头。怎能忘记,20年前的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78天里野蛮地轰炸了南联盟,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5月7日,北约悍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致使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馆舍被毁。消息传来,举国激愤。我接受了银川媒体的采访,怀着满腔的悲愤声讨北约的暴行。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我又以许杏虎、朱颖同事的身份发言。我的发言稿《许杏虎,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也被当地媒体刊发。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收看相关新闻,也一直被悲伤和愤怒的情绪笼罩着。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中,我看到,报社许多熟悉的同事纷纷报名,要求上前线,续写许杏虎、朱颖没有写完的《战地日记》。在含泪看完中央电视台的相关报道之后,我写了《接过烈士手中的笔》(载1999年5月18日《新闻出版报》)和《中国记者吓不倒!》(载1999年5月27日《中华新闻报》)两篇文章,赞颂了这种不屈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虽然发表了这些文字,但我对许杏虎、朱颖的思念还是难以忘怀。第二年春天,光明日报社在南京召开全国驻地记者会议,时任总编辑王晨带领全体人员专程到丹阳市河阳镇瞻仰了许杏虎故居,看望了许杏虎的亲人,向刚刚落成的烈士陵园献了花。随后,我写了长篇特写《许杏虎故居前的哀思》(载2000年4月21日《中华新闻报》头版),记述了当时的场景,抒发了哀思之情。

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许多往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是绝对的。作为整个事件的见证者,以往的一幕幕,已经牢牢地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缅怀英烈,魂梦还相寄

对像他们这样为祖国牺牲的人,祖国和人民更是不会忘记!2016年6月17日,几乎所有中国人都通过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当天下午,应邀访问塞尔维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到达贝尔格莱德,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在塞尔维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陪同下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大使馆旧址,凭吊在大使馆被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位烈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段新闻中,我看到了遗址前黑色纪念碑上镌刻的“缅怀烈士  珍爱和平”几个大字,看到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满怀深情地肃立、默哀、献花,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内心里对两位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同事说:“杏虎、朱颖,党和国家领导人看你们来了!虽然你们离开很多年了,但祖国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你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如此隆重的仪式来纪念他们,我感到无比欣慰,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出来了。

不要说我多愁善感吧,泪水也不是轻易就会流出来的!因为那段感情经历一直积压在我心中,从没有化解。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如有机会,我也要去,到现场去凭吊他们。我在心中默默地说:“许杏虎、朱颖:你们是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是我为之骄傲的同事!一提到塞尔维亚和贝尔格莱德,我就会想到你们;一决定要去塞尔维亚,我就决定要去看望你们,看看你们牺牲的地方,凭吊你们的英灵。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同事,曾同在一个报社工作,曾一起尽力为这张报纸增光添彩,我与你们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也曾为你们不止一次流下泪水。我就要去看望你们了!”行程一定,我内心就充满期待了。

岁月如歌,旧貌换新颜

牺牲在那片土地上的3位中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加深了两国的友谊,塞尔维亚人民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在关键时刻的宝贵支持,也同样把3位中国烈士当作他们的英雄,两国也由此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200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决定保留中国原驻南联盟大使馆残存的建筑,并在使馆旧址前竖立了纪念碑,以此缅怀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中国烈士,感谢中国在塞尔维亚最困难时期给予的宝贵支持。在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访问塞尔维亚期间,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又决定将中国原驻南联盟大使馆所在街道命名为孔子大街,将大街附近的广场命名为“中塞友谊广场”。我国则在使馆旧址上兴建了中国文化中心,中心的地址就是“孔子大街一号”。

从2017年1月1日起,双方更是互免签证。塞尔维亚成为欧洲第一个与我国实现免签的国家。很快,便有大批中国游客涌入塞尔维亚,仅2019年前7个月就有7万中国游客到访。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多,我国于2019年9月18日专门向塞尔维亚派出了巡警,与当地警察一道上街巡逻,以便更好地保护中国游客的权益。

因此,我也有幸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踏上了这片向往很久,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尽管想去的地方很多,但我坚持要先去看看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旧址。到塞尔维亚的第二天,我们一路询问,很顺利地找到了正在兴建中的中国文化中心,因为当地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对命名不久的“孔子大街”也不陌生。

孔子大街上的中国文化中心主体框架已经落成,立于文化中心楼前的孔子塑像也已完工。孔子塑像左側有一块黑色石碑,石碑的后面是一面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石碑上分别用塞尔维亚文和中文刻着几行金色的文字:“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后面的一块板材上还有“钢铁友谊”几个繁体汉字。原来,石碑后面就是中国原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旧址。现在,旧址已经拆除,代之而建的是中国文化中心。

在烈士洒过鲜血的地方,中国文化中心大楼拔地而起,极具象征意义,也预示着烈士的精神已经升华,中国文化将在这里扎根,两国的文化将有更多的交流。

我本来是准备到此献花的,因为没有买到鲜花,只好遗憾地空手前往。到了跟前一看,石碑前面的石台上已摆上了花篮和花束,这也让我感到欣慰,弥补了心中的缺憾。这些花朵,有些已经枯萎,显然是较早摆放的,有些很鲜艳,则是刚刚摆放的。我看了看花篮飘带上的文字,发现有的就是当天献上的。就在我仔细观看的时候,又有几拨中国游客一路寻找而来,对3位烈士表达缅怀之情。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对那段历史都有了解,对3位烈士也都满怀敬仰、钦佩、缅怀之情。当他们得知我就是其中两位烈士的同事时,纷纷表示: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你作为他们的同事前来凭吊,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经过那一场战争,塞尔维亚人民更加喜爱和平。现在的塞尔维亚,无论是首都贝尔格莱德,还是其他城市,到处都充满着和平的阳光,已彻底摆脱了战争的阴影。只有一些博物馆的展品和一些建筑物上的弹孔,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残酷的战争,告诫人们再不要让那样的悲剧重演。

在塞尔维亚,我感受到了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也看到了两国交流合作的深厚基础和美好前景。贝尔格莱德的不少街道都有中文标识,中文已成为除英语、俄语和当地语言之外的第四种标识,排序也不在最后。不少塞尔维亚人可以用简单的汉语同中国游客打招呼,对中国游客的要求,也能给予应有的帮助。在一个车站,一位警察听说我们来自中国,需要出租车外出,便热情地为我们联系,让我们避免乘坐“黑车”,不花冤枉钱。

谁能说中国游客在塞尔维亚所得到的各种礼遇,与两国的亲密关系、友好合作,与3位牺牲的中国烈士无关呢?

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每一位为国捐躯的烈士。自1999年3位烈士牺牲后,每年的5月7日,在中国大使馆旧址都举行悼念活动。光明日报社的同事也会到北京八宝山许杏虎、朱颖的墓前悼念,更多不能到现场悼念的人,则会在心中默默地悼念。

我相信,随着两国交往的加深,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遗址凭吊3位烈士,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铭记那段历史,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更加自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作者庄电一系光明日报社宁夏记者站原站长、高级记者)

猜你喜欢

贝尔格莱德缅怀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农业出口增长50%
“内裤跑”
谈塞尔维亚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
塞尔维亚用驴奶制作的奶酪
七个兵征服贝尔格莱德
深切的缅怀
缅怀先烈 传承文明 亲近自然
清明祭奠 缅怀先烈
清明更应该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