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正确的“失败学”

2021-05-17刘瑜

杂文选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拐弯学位普通人

刘瑜

不确定性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也是社会进步的代价。人类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焦虑和无处不在的竞争。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和竞争,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但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会形成“军备竞赛”模式,它包含两个策略——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上大学、读研、读博,国内读完国外读,拿了第一学位拿第二学位,拿了学位,还想拿各种各样的证书。

人生是否真的是——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得到的越多越好?我觉得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当每个人都被鼓励去寻找自己最大的亮点,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会被发挥到极致。

现在,我们的社会充满成功学,但是没有“失败学”。社会、老师、家长不停地引导孩子“有志者事竟成”,实际上成功需要实力、运气、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空有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失败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兴趣的限度。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我们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鄙视放弃、鄙视失败,也不必过分强调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决不放弃、战胜自我,如果一个人的方向错了,为什么还要绝不放弃?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李雪琴是目前中国最好的脱口秀演员之一。她去纽约留学之前是一个标准的北大人,但是因为个人原因,没拿到学位就回老家了,开始网络卖货。用世俗的标准来看,她失败了。

但是,这种失败对她来说,恰恰是一个转机,她转型为网红、成为脱口秀演员。所以,认识自我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沒有失败的勇气,就没有发现的惊喜。

另一个可怕的“失败观”就是成功标准的单一化。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

一个朋友对我说: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接受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一点之后,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大部分人可能天赋都很普通,但是她(他)的兴趣、爱好、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家孩子没有任何比较优势,怎么办?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谓的比较优势,不是说你一件事情干得比所有人都好,而是在你自己能干的所有事情中,哪件事情能够干得最好。哪怕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比如做饭、化妆,你把它做到极致,也可以成为你的亮点。

日本有个工作叫做“收纳咨询师”,你看,收纳都可以成为一个工作,甚至事业。你家孩子可能不是天才,但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这就够了,这就是成功。

【原载《新华日报》】

插图 / 职场学历比拼 / 佚 名

猜你喜欢

拐弯学位普通人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拐弯”的影子
诀别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普通人拜登
人到老年,要学会“拐弯”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拐弯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