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脊柱外伤的CT 与MRI 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5-17袁振亚邓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外伤椎体脊柱

袁振亚 邓彬

脊柱外伤是因高空坠落、车祸、运动等直接和(或)间接暴力,导致脊柱过度屈曲、伸展或旋转等造成的损伤,常以压缩性骨折为主要表现。脊柱外伤类型较多,不同损伤的治疗方案有所差异[1]。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后脊柱周围组织将受到影响,且会引起永久性的神经退化[2]。因此骨折患者通常合并损伤,损伤情况有所差异则患者治疗方案不同,需通过检查明确脊柱损伤情况,依据实际进行个体化治疗[3]。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损伤的病理形态,能够为脊柱外伤的诊断提供参考意见。通过诊断明确损伤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脊柱外伤的恢复。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引用广泛,本研究对患者予以CT与MRI检查,总结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旨在为脊柱外伤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210 例脊柱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5 例,女85 例;年龄21~76 岁,平均年龄(42.39±11.21)岁;车祸78 例、重物砸伤40 例、高空坠伤37 例、跌倒55 例。入组患者均为脊柱外伤,排除凝血系统异常、精神异常、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CT 检查。本院使用仪器为GE LightSpeed 64 排 VCT。患者取仰卧位,将病变脊椎作为中心,对其进行螺旋扫描,参数设置:矩阵512×512,层厚1.25 mm,层距1.25 mm,电流220 mA,电压120 kV,扫描骨质、软组织、关节间隙,扫描结束后重建图像数据,整理结果。所有患者进行MRI 检查。本院使用仪器为GE Signa HDe 1.5T MR。进行常规矢状位、轴位扫描,部分加冠状位扫描,参数设置:矩阵256×256,层厚4.0 mm,层距1.0 mm;序列包括STIR序列(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T2WI、FSE 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参数:T1WI[重复时间(TR) 375 ms、回波时间(TE) 20 ms],T2WI(TR 2500 ms、TE 120 ms)。所有患者均由3 名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经讨论后作出评价。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影像学表现结果,除外脊髓损伤,计算同类型损伤检出率,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1.1 CT 影 像 学 表 现 在210 例 患 者 中181 例(86.19%)为脊椎骨折,影像提示椎体楔状压缩、为椎体变形。在MRI 检查中4 例患者无明显骨折征象,CT显示压缩骨折3 例,胸2、3 椎体骨挫伤1 例。1 例患者颈椎6 滑脱,在 CT 影像检查中共检出276 块碎骨片,其中椎体前占66.30%(183 块),剩余碎骨块为椎体后1/3。经 CT 影像检查检出90 例(42.86%)椎体椎管容积改变,其中多数椎管被碎骨片占据。经 CT 影像检查30 例(14.29%)患者为神经根损伤,其中22 例为椎体后碎骨片挤压神经根后引起,8 例为附件骨折碎骨片挤压神经根引起。经 CT 影像检查118 例(56.19%)患者为韧带损伤,其主要为前纵韧带增厚,部分病例为后纵韧带增厚,在检查中CT未能清晰显示韧带是否断裂。经 CT 影像检查137 例(65.24%)患者为软组织损伤,影像学提示为椎旁软组织肿胀。

2.1.2 MRI 影像学表现 在210 例患者中165 例(78.57%)患者为脊椎骨折。影像学提示椎体内为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STIR 高信号,椎管内存在碎骨片。其中有4 例患者无明显骨折征象。CT 检查出的1 例颈椎6 滑脱患者,MRI 提示重度滑脱。经MRI 检查共检出133 块碎骨片。经MRI 影像检查同样检出90 例(42.86%)椎体椎管容积改变,影像结果提示为椎管被碎骨片占据以及椎管狭窄。经MRI 影像检出42 例(20.00%)神经根信号异常,影像学结果提示39 例为碎骨片压迫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共15 处损伤,3 例为肿胀周边软组织受到挤压而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共2 处损伤。经MRI 影像检出171 例(81.43%)韧带损伤,提示T2WI 及STIR 条状高信号,T1WI 间断低信号,且高信号位置与周边组织无清晰边界。经MRI 影像检出169 例(80.48%)软组织损伤,椎旁软组织肿胀位置表现为T2WI 及STIR 斑片状高信号、T1WI 低信号。

2.2 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比 MRI 对韧带损伤检出率81.43%、软组织损伤检出率80.48%均高于CT检测的56.19%、6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 对骨折线检出率86.67%、脊椎骨折检出率86.19%、椎弓骨折检出率86.19% 均高于MRI 的71.90%、78.57%、7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比[n(%)]

3 讨论

早期X 线摄片在诊断中应用广泛,但该技术对椎体后柱成分骨折显示不清,诊断胸椎骨折效果欠佳,在部分病例中患者骨折线加宽或有明显崩裂骨折时X 线才能清晰显示。因此这一技术漏诊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MRI 以及CT 在脊柱外伤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T 通过X 线束对受检部位进行扫描,人体组织的成分、密度存在差异,对X 线束吸收能力不同,X 线束穿透人体体层内器官或组织衰减后探测器接收光信号,再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放大、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由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CT 技术与传统X 线检查的区别在于前者X光探测系统通常为晶体探测器,更为敏感。且该项技术可区别差异极小的X 光吸收值,区分密度范围能够达到2000 级以上,提高了对软组织、脂肪等的鉴别能力。MRI 的磁场、无线电波能够与人体内质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信号,信号经由处理后形成图像。氢原子可视为磁性物质,正常情况下氢原子随机排列,在MRI检查时氢原子受外界磁场影响,其磁场方向将于外界磁场方向对齐。MRI 技术正是通过发射固定频率的脉冲激发氢原子从而产生共振,氢原子被激发后将释放吸收的能量,接收线圈接收能量。MRI 通过梯度线圈改变身体中不同组织的场强,为此不同组织的共振不同,依据频率最终形成影像。

在本次研究中,MRI 对韧带损伤检出率81.43%、软组织损伤检出率80.48%均高于CT 检测的56.19%、6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 对骨折线检出率86.67%、脊椎骨折检出率86.19%、椎弓骨折检出率86.19%均高于MRI 的71.90%、78.57%、7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了这两种检查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各具优势,两种技术能够互补,对可能合并多种损伤患者进行全面诊断。石毅[4]的研究中CT 对骨性组织鉴别效果好,而MRI对软组织分辨效果好,两种技术检查结果差异显著,认为MRI 以及CT 对不同组织的分辨能力存在差异,利用其对不同组织分辨率的优势可有效诊断出损伤类型。其研究与本结果一致。莫群力[5]表示MRI 与CT 检查各具优势,前者在软组织损伤鉴别中较为理想,后者对椎体及附件骨折线检出率明显较高。骨折型脊柱外伤患者伤情较复杂,往往伴有软组织伤。在莫群力研究结果中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线、脊髓损伤、椎弓损伤检查结果均有明显差异。为此莫群力表示在脊柱外伤诊断中可联合MRI 与CT 优势进行检查,确保患者所有类型损伤能够被检出。这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与其检查原理有关,CT 对脊椎外伤性骨折的诊断效果较好,且能够显示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骨碎片等,进行矢状面及冠状面重建能够直观地显示骨折情况[6,7]。CT 检查原理为X 线吸收、穿透能力的差异性,X 线对不同组织的敏感度存在差异,X 线能够良好的反映骨折线、骨折碎片等,对骨折的鉴别以及分型更具有优势。骨骼吸收X 线更多,能够形成灰白色高密度影,而软组织对其吸收较少,形成灰黑色低密度影,因此CT 对软组织损伤易误诊漏诊。MRI 通过射频脉冲激励机体氢质子产生磁共振反应进行检查,多数研究证实该技术是软组织成像的标准诊断方式。CT 对有密度差的组织辨别能力较好,软组织分辨力不强。MRI 支持不同层面扫描,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伪影干扰,此外该项技术无 X 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较小[8]。脊柱外伤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损伤,联合运用可以提高检查的敏感性,例如对骨折怀疑合并软组织损伤者,经CT 检查存在骨折后应联合MRI 检出软组织损伤情况。

总之,在脊柱外伤不同种类损伤诊断中CT 与MRI各具优势,CT 对骨折检出率较高,MRI 对软组织损伤检出率较高,需联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外伤椎体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