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粉虫对大鲵生长性能、摄食、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21-05-17冯麒凤翟旭亮林仕梅陈拥军

饲料工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鲵黄粉虫摄食

■冯麒凤 黄 旺 李 虹 翟旭亮 薛 洋 林仕梅 陈拥军 罗 莉*

(1.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2.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401121)

大鲵隶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俗称“娃娃鱼”,属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1]。大鲵具有较高的食用、美容、科研等价值,自大鲵人工繁殖[2]后,作为一项新兴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大鲵人工养殖通常采用活鱼活虾和冰鲜鱼进行饲喂,但随着商品鲵的消费市场低迷,该饲喂方式的病害、高成本、饲喂不便等问题突出[3],对配合饲料的需求日渐旺盛。

大鲵视觉不佳[4],其摄食为“守株待兔”方式,若要创制配合饲料,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开口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团队在用多种肉食性鱼类配合饲料饲喂大鲵开口失败的基础上,经几种昆虫饵料(黑水虻、蝇蛆、家蚕、黄粉虫)的前期饲喂试验发现大鲵更喜食黄粉虫。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饲用价值高,是一种优质的昆虫蛋白,具有很好的诱食性[5],在畜禽和水产动物的研究表明,直接饲喂或是在饲料中添加黄粉虫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消化和免疫能力[6-11]。

基于此,本试验以大鲵为试验对象,通过比较鱼肉、黄粉虫和黄粉虫饲料对大鲵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黄粉虫在大鲵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大鲵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饲料组成

试验分为CTR 组、YM 组和YMF 组3 个组,分别饲喂去骨白鲢鱼肉、鲜黄粉虫和黄粉虫饲料。YMF组以黄粉虫、鱼粉、面粉、大豆油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试验饲料,试验饲料配方及主要营养水平见表1。本试验所选用的黄粉虫购于四川宜宾天泰黄粉虫养殖场,饲料原料均购于重庆市大发饲料有限公司,饲料原料过40 目筛,用制粒机制成直径4 mm 的颗粒,风干后-20 ℃保存。

1.2 饲养管理

试验大鲵购于陕西省汉中市绿源大鲵养殖场,经食盐水(1%)消毒后,以鱼肉驯化暂养两周。选择质量均匀、体质健壮、初始重量为(29.9±0.42)g 的大鲵72 尾,随机置于9 个70 cm×45 cm×17.5 cm 的塑料方形箱中,水深3~5 cm,每箱中8尾大鲵,将9个箱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间每天17:00饱食投喂,2 h后捞取残饵,投喂3 d后停食2 d,正式试验80 d。养殖试验在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国家示范中心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试验大鲵养殖水源为曝气自来水,每天分别在早晚各100%换水一次。饲养期间无光照,水温19~23 ℃,溶解氧>6.0 mg/L,pH为6.5~7.0,氨氮含量<0.30 mg/L,亚硝酸盐含量<0.30 mg/L。

表1 试验饲料配方及主要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样品采集

养殖结束后,停食72 h,用MS222麻醉后,计数称重。每个重复随机选取3尾测量体高、体长、体质量,冰盘上解剖,分离内脏、肝脏、胃、肠道及背肌,液氮速冻后-80 ℃冰箱保存。

1.4 生长及形体指标测定

体长/体高(BL/BH)=大鲵体长/体高

肥满度(CF,g/cm3)=大鲵体质量/体长3

脏体比(VSI,%)=100×大鲵内脏重/体质量

肝体比(HSI,%)=100×大鲵肝脏重/体质量

肠长比(IL/BL,%)=100×大鲵肠长/体长

蛋白质摄入量(PI,g)=尾均摄食量×饲料蛋白质占干物质比

增重率(WGR,%)=100×(终末尾均重-初始尾均重)/初始尾均

特定生长率(SGR,%/d)=100×(ln终末尾均重-ln初始尾均重)/试验天数

饲料系数(FCR)=尾均摄食量/(终末尾均重-初始尾均重)

存活率(SR,%)=100×终末尾数/初始尾数

1.5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水分采用105 ℃烘箱干燥法进行测定,粗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粗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进行测定,粗灰分采用550 ℃灼烧法进行测定。

胶原蛋白含量通过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再乘以系数11.0进行计算。

1.6 消化和抗氧化指标测定

采用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测定,包括Na+-K+-ATP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

1.7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显著水平为P<0.05,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粉虫对大鲵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见表2)

表2 黄粉虫对大鲵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由表2 可知,大鲵的FBW 和SGR 均为CTR 组显著高于YM 组(P<0.05),而与YMF 组无显著差异(P>0.05)。WGR 为CTR 组显著高于YM 组和YMF 组(P<0.05)。FI 为YMF 组 显 著 高 于CTR 组 和YM 组(P<0.05)。PI 为CTR 组 显 著 高 于YM 组 和YMF 组(P<0.05),YMF 组显著高于YM 组(P<0.05)。FCR 为CTR组显著低于YM 组和YMF 组(P<0.05),YM 组和YMF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存活率均为100%。在养殖过程中观察到,YM组在摄食后的2~3 d内会出现吐虫皮的现象。

以大鲵WGR(y)和蛋白质摄入量(x)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3.266 1x2-28.784 0x+118.570 0(R2=0.814 9)(见图1)。

图1 大鲵蛋白质摄入量与增重率之间的关系

2.2 黄粉虫对大鲵形体指标的影响(见表3)

表3 黄粉虫对大鲵形体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VSI为YM组显著高于CTR组(P<0.05),而与YMF组无显著差异(P>0.05)。HSI为YMF组显著高于CTR组(P<0.05),而与YM组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BL/BH、CF和IL/BL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黄粉虫对大鲵肌肉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见表4)

表4 黄粉虫对大鲵肌肉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鲜样,%)

由表4可知,肌肉粗脂肪为YM 组和YMF 组均显著高于CTR 组(P<0.05),分别较CTR 组提高了46.43%和25.00%。三组间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胶原蛋白含量为CTR组与YM 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YMF 组显著高于CTR组和YM组(P<0.05)。

2.4 黄粉虫对大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见表5)

表5 黄粉虫对大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U/mg)

由表5可知,三组间胃蛋白酶活性和肠道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肠道蛋白酶、肠道脂肪酶和Na+-K+-ATP酶活性为YM组与YMF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CTR 组均显著高于YM 组和YMF组(P<0.05)。

2.5 黄粉虫对大鲵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见表6)

由表6 可知,YM 组与CTR 组肝脏SOD 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YMF 组肝脏SOD 酶活性显著高于CTR 组(P<0.05)。肝脏CAT 酶活性为YM 组显著高于CTR组与YMF组(P<0.05),而CTR组和YMF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与肠道MDA 含量为CTR组显著高于YMF 组(P<0.05),而YMF 组显著高于YM组(P<0.05)。肠 道CAT 活 性 为YMF 组 均 显 著 高 于CTR组与YM组(P<0.05),而CTR组与YM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肠道SOD活性为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黄粉虫对大鲵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国内关于大鲵配合饲料的研究近于空白。陈军等[12]用黄粉虫、水蚯蚓等几种动物饵料饲喂大鲵稚体发现,与CTR组相比,饲喂鲜黄粉虫会降低大鲵的生长性能,同时还会降低蛋白质、脂肪效率,与本试验结果相似。本试验结果表明,CTR组的生长效果最佳,YM组和YMF 组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均低于CTR组。三组大鲵的增重率与蛋白质摄入量呈相同的趋势,蛋白质供给不足会导致鱼体生长缓慢[13-15],YMF组所用的初始配方未达到大鲵最适蛋白水平,其蛋白摄入量显著低于CTR组;同时,高碳水化合物对肉食性动物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16]。本课题组关于大鲵配合饲料和鱼肉的比较试验表明,以提高蛋白水平、降低碳水化合物水平后配制的饲料(粗蛋白55.67%,粗脂肪6.83%)饲喂大鲵,其生长性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饲喂鱼肉的效果[17]。鲜黄粉虫蛋白质水平和FI虽然与鱼肉相近,但YM组的蛋白质摄入量也低于CTR组,可能是黄粉虫体壁中含有的4.36%的几丁质氮(干物质基础)降低了真蛋白质含量。几丁质也称甲壳素[18],是一种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大分子直链多糖。YMF 组的摄食量较CTR组高,其一可能与黄粉虫高达6.46%的鲜味氨基酸增强了诱食性有关[12],在养殖过程中YM组大鲵摄食旺盛,且饲喂黄粉虫未影响大鲵的摄食量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其二可能是饲料蛋白质水平较低,需通过增加摄食获取更多蛋白质满足其生长需要。

饲喂黄粉虫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鲵肌肉品质。本试验中,三组间大鲵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YMF组大鲵皮肤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TR组和YM组。饲料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明胶和维生素C,明胶是胶原在酸、碱、酶或高温作用下的变性产物[19],其脯、羟脯氨酸含量远高于黄粉虫和鱼肉;维生素C作为脯氨酰羟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胶原蛋白的形成[20],这可能是YMF组大鲵肌肉胶原含量高于其他两组的原因。本试验中,黄粉虫可以提高大鲵体内脂肪沉积,这与在凡纳滨对虾[21]、大菱鲆[22]、大鲵稚体[12]等动物上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黄粉虫n-6 系列脂肪酸含量过高[23]有关。此外,YMF 组大鲵肝体比、脏体比高于CTR 组,可能与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较高有关,胰岛素促使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肝脏、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中[24-25],从而使得内脏团和肝脏质量增加。

在本试验中,饲喂黄粉虫和黄粉虫饲料对胃蛋白酶活性无影响,但会降低大鲵肠道蛋白酶、脂肪酶以及Na+-K+-ATP 酶活性,这一结果与生长性能降低相一致。而陈军等[12]在大鲵稚体上的研究表明,以鱼肉、黄粉虫、水蚯蚓等饲喂大鲵稚体,YM 组大鲵蛋白酶活性低于CTR 组,但脂肪酶活性高于CTR 组,与本试验结果存在差异。在其他动物上的研究表明,黄粉虫替代鱼粉后刺参的消化能力提高,且替代比例越高,促进效果越明显[26],而黄粉虫替代鱼粉后则会降低黄颡鱼蛋白酶活性[11],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与试验动物的种类和食性不同有关。另外,由于甲壳素的存在,大鲵不能将黄粉虫虫皮完全消化,故YM 组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吐虫皮的现象,且在食物倒流过程中对肠道会有一定损伤,可能影响了消化吸收酶活性。饲料中黄粉虫的添加量虽然只有15%,其肠道消化吸收酶活性也低于CTR组,故在后续试验中应考虑降低黄粉虫的添加量。

饲喂黄粉虫和黄粉虫饲料可以提高肝脏、肠道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机体健康程度重要指标。SOD 和CAT 是抗氧化系统中重要的抗氧化酶,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游离氧和H2O2等活性氧物质。MDA是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反映了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黄粉虫体内含有黄酮类、抗氧化肽、抗菌肽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27-28],其中,抗氧化肽和黄酮类物质可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清除体内自由基[29],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30-31]。这些活性物质是鱼肉中所缺乏的,在大鲵体内发挥作用后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在罗非鱼、大菱鲆等动物[29,32-33]上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黄酮类添加剂可提高血清、肝脏有关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提高养殖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与本试验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大鲵喜食黄粉虫和含黄粉虫的饲料,且饲喂含黄粉虫的饲料可以增进大鲵摄食量,改善大鲵肌肉品质;饲喂黄粉虫和黄粉虫饲料均可提高大鲵肌肉脂肪含量和肝肠抗氧化能力,但会影响大鲵的消化能力,进而降低其生长性能,在后续研究中应考虑降低黄粉虫添加比例。

猜你喜欢

大鲵黄粉虫摄食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黄粉虫粪在花卉栽培中的运用与探索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
黄粉虫取食塑料的特征研究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美味塑料我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