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1-05-17谢丽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阻塞性呼吸机出院

谢丽君

(滑县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6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高,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后能够持续处于稳定期,是进行专项康复治疗的重要阶段[1]。但该阶段患者通常已经出院,由于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尚不充分,另外,家庭、社区成员缺乏专业技术及相关药品,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院外长期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2]。本研究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管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8月滑县人民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6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15±5.61)岁,平均病程(5.08±2.25)年;对照组男5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84±5.72)岁,平均病程(5.24±2.13)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出院前均由护理人员指导其正确使用家用无创呼吸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包括病情评估、院外用药指导以及定期复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主要内容包括:a)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明确医院、社区及家庭分工。患者出院前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档案,包括病情、一般信息及社区卫生中心情况。b)医院管理。①加强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对无创通气的恐惧心理,每周一次,每次心理疗法半小时,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情绪管控能力;通过认知干预提高患者对无创呼吸机使用的认识,如让有无创呼吸机治疗经历的患者与即将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交流,通过病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提高患者治疗主动性和治疗信心;通过护理人员讲解慢阻肺疾病知识、日常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危害,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并提供咨询服务。②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通过视频会议或线下论坛讲座对医院和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培训,每月至少一次,每次1.5 h,提高医院和社区护理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同时,医院和社区合作共同管理患者病情,在患者出院时建立出院登记卡,注明所在社区及医院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医院护理人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电子档案等方式寄送患者资料,将信息与社区工作者进行分享。另外,指派护理人员至社区医疗机构,对慢阻肺并发症防治等相关内容进行指导。c)社区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对出院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和归纳,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体系。患者出院归家后由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安排上门随访,保证每两周随访一次,每次20~60 min。可以采用视频播放、口头讲解等方式进行慢阻肺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并根据患者家庭环境指导进行饮食、活动及并发症预防等。d)家庭管理。鼓励患者家属成员参与病情管理,在患者家庭中选取1名与患者关系密切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家属作为协管人员,医院护理人员指导其呼吸机使用及清洁消毒工作、口腔护理等知识和技巧。采用医院自行设计护理知识问卷评估家庭协管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人员每周随访一次,通过家庭协管员监督和了解患者药物及呼吸机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呼吸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采用生活质量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家用无创呼吸机极大的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成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的重要组成手段[3]。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缺乏疾病专业知识,另外对家用无创呼吸机操作使用不熟练,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自我护理。随着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传统院外护理逐渐转变成为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本研究采用“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结合护理模式,利用医院专业技术服务及设备的同时,极大的调动了社区医疗资源,能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延续性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 “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结合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提示“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结合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结合护理模式延续了院内护理工作,保证了患者出院后康复的连贯性[4]。家庭管理是医院和社区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医院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家属的协同加以开展,而社区是“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护理的重要场所,利用医院专业的技术支持对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培训,能够有效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进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更加系统、规范的药物指导、病情评估及运动训练。医院和社区合作是保证患者接受长期、规范和专业康复管理的主要保证,有助于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阻塞性呼吸机出院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