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服务对结肠造口术直肠癌患者健康的影响
2021-05-17刘永花李玉玲
刘永花,李玉玲
(1.开封市妇产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2.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1]。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确诊后多数患者已处于晚期,需要接受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2]。然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患者无法自主控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直肠癌患者行护理干预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3]。本研究探讨持续护理服务对结肠造口术直肠癌患者健康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妇产医院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119例,2019年入院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入院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一般特征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a)建立持续护理团队,包括:副主任医师1人,护士长1人,主管护士1人,护士4人。b)团队成员培训:团队成员接受培训,掌握研究目标以及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职责。培训内容包括直肠癌结肠造口知识、患者负面情绪、结肠造口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心理沟通技巧、心理问题评估等。c)实施:建立出院患者信息档案,出院后由医师和护理人员实施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日常饮食、疾病复查、运动等;通过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疾病知识,包括患者的自我保健、结肠造口疾病知识、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等,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此外,还分享其他患者自我保健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康复措施,让患者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d)建立微信、QQ群等即时通讯群:建立微信、QQ群,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发布日常自我保健日记。护理人员对患者发布的信息进行梳理,建立相应的护理日记,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引导或提醒患者返院。护士每周按规定时间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每月进行一次视频通话,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并及时与患者沟通。医务人员提醒患者按时来院复查的重要性,并及时向患者发布直肠癌和结肠造口治疗的最新进展。根据患者的自我护理日记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处理不良反应。
1.3 评价指标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两组治疗前、出院后6个月自我效能感。该量表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4个等级,计分1~4分。较高的分数代表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使用生活自理能力(ESCA)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出院后6个月的自理能力。ESCA量表包括4个维度,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通过MOS36项简表健康状况调查(SF-36)评估治疗前、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包含8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得分在0~100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记录并比较两组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健康量表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效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健康量表比较 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持续护理通过随访、疾病复查、会诊和交流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针对性的指导,使患者更快适应生活,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有效解决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功能角色的转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本研究将传统的延续护理服务与现代即时通讯群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网络教育模式的延续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基于网络平台的持续护理干预,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护理能力。在持续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护理档案,全程记录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起到提醒患者做好护理的作用。同时,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社交平台、医院体检等方式激励患者,让患者自己的行为得到及时反馈,进一步鼓励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改善,这可能与患者自我保健实践中接受的健康教育有关。此外,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持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从而提高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持续护理关怀能有效提高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促进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有效降低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